學生工作中有效傳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9 08:48:00

導語:學生工作中有效傳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工作中有效傳播分析論文

一、學生工作的傳播學解讀

隨著學生工作的內涵的不斷發展,學生工作涉及的面越來越廣,工作方式也越來越復雜了。高校的學生工作人員常常會感到學生工作異常瑣碎,難以抽出頭緒,不能有一個整體的操作概念。這里從傳播學的視角來審視學生工作,就是為了能在學生工作中抽絲剝繭,找到關鍵工作切入點,使得學生工作有規律可循,提高工作效率。達到最佳效果。

高校的學生工作一般都是從專門的學生工作職能部門(校學生工作部門或院學生工作部門)向下到輔導員最后落實到班級學生的一個下行管理模式,近年來隨著學生工作中“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服務理念的普遍認可,一個自班級學生到輔導員然后再到學生工作職能部門的上行服務模式。無論是下行還是上行,他們遵循路線基本上是一個互相逆行(此處的逆行不是指互相背離,而是在實際中體現出的反饋行為)形態,可以用下圖1將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流程做一個簡單的描述。

從上圖中,基本流程中的各個要素之間可以這樣理解。

1、實線連接為學生工作中的最直接工作,在這些流程中,學生工作部門與輔導員、輔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最為直接和頻繁。如傳達一項國家貸款政策,輔導員一般會通過班會的形式來下達,會上學生提出咨詢疑問。就可以看成是如圖1從A線到B線的一個流程。輔導員需要通過班長展開全班性的貧困生建檔摸底情況就出現了如圖所示的c線。當然學生工作中類似的其他常規性工作也是這樣進行的。

2、虛線了解是學生工作中的細節工作,這些工作的形式是偶發式的、零散的。同樣以傳達國家貸款政策為例,班會上一些學生可能因為一些其他原因沒有回饋,會后向輔導員反映情況,或者輔導員會后向個別貧困生了解情況,于是就是發生如上圖所示的虛線連接。學生工作部門直接與學生之間交流也是屬于這一類型。

3、圖1中的左邊大的虛線框框主要是一些政策或學生工作的傳統決策區,而右邊的虛線框框則是執行區,兩個虛框之間有重疊,則體現為從學生到學生工作部門的一個上行服務路線的執行對決策的影響。

所有的交流傳播都有某些共同的因素,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傳播的過程。不論傳播的性質或類型是什么,這種傳播行為本身總是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的。

1、人,人是構成傳播行為的必備要素,也是研究傳播行為的意義。從圖1中可以看出學生工作部門、輔導員、班干、學生都是學生工作中的主要元素,這些也構成了一個傳播行為發生的根本——人。而學生工作職能部門與輔導員、學生之間產生交流時,歸根結底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傳播。

2、信息。信息是傳播行為的內容。傳播行為從發起到結束,信息始終伴隨左右,沒有信息的傳播顯然是一個無效的傳播。而學生工作當中,學生工作人員的每一次班會、每一次談心、每一次思想教育都是信息互動的過程。

3、渠道,人都是通過感覺發出和接收信息的。信息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模式,通過渠道傳遞或者被他人接收。所以傳播行為中的人都是一個多渠道的傳播者。從圖l中也可以看出,許多頻繁(實線)和零散(虛線)的接觸,這些就是渠道。不同多渠道形成了學生工作中的不同層次和強弱連接。

4、噪聲,在傳播的環境中,噪聲(如上圖“閃電形”所示)是指任何擾亂或歪曲傳播者發出和接收信息能力的事物。在學生工作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群體的非同質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人、信息、渠道,這些要素內部首先就會形成一些內部噪音,另一個方面社會環境、文化思潮、物理環境等也會形成一些外部噪音,從而對信息的有效傳達造成一定的影響。

5、反饋,一個完成的傳播行為少不了反饋的環節。在傳統的學生工作中,這個環節是個薄弱點。如今,從學生到輔導員在到學生工作職能部門的上行思想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在現實的學生工作中也逐漸得到了體現,一個重要的代表性就是注重和加強了對學生聲音的聆聽、以生為本很大意義上既是反饋環節的意義、也是反饋實現的手段。

傳播行為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人與人之間產生關系、人與人之間發生信息交流。傳播行為就發生了,傳播活動就形成了。在一個具體學生工作的執行過程中,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信息之間的交流。一對一、一對多的形式是它的基本模式。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學會工作的本質就是傳播行為,或者說學生工作就是一系列傳播行為的組合。

二、學生工作的有效性依賴于傳播行為的有效性

學生工作的本質就是傳播行為,因此學生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效傳播行為的發生。從第一部分的論述中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隨著我國學生工作思想逐步走向“以生為本”,“服務學生”,作為傳播行為的學生工作反饋的環節缺失的歷史問題已經逐步得到解決。但是每一名基層的學生工作人員心里都很清楚,學生工作的有效性還是有待提高,現在問題是:那里出了問題,用有效傳播的觀點來看,是什么出來問題?

在甘布爾夫婦看來,有效傳播“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是誰,能幫助我們建立有意義的關系,能幫助我們考察或改變自己或他人的態度和行為等。”簡而言之。有效的傳播行為就是能夠“理解和認識、建立有意義的聯系、影響和說服”。對照有效傳播的這些特征就不難找到學生工作中到底是哪里出來問題

1、信息傳達問題。信息的傳達是指信息從發起端到接收端能夠保持通暢,有效傳播的基礎首先是信息的傳達。在實際的學生工作中,最常規的工作也就是保持學校與學生之間信息的暢通。然后在執行層面來講,部分信息可能從學生工作部門發出可能最后常常在班干或部分同學就停止,這是一個操作上的問題,也是有效傳播中最容易解決的問題,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的態度。

2、信息的傳通問題。信息不但要傳達(從發起端到接收端),還需要傳通。這里的傳通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傳播雙方取得了“理解和認識”。影響信息的傳通的因素是很復雜的,主要涉及傳播活動中的人的個性特質,比如性別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等等。在學生工作實際中就需要表現為對學生情況(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的摸底和了解,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進行工作,確保信息的傳通。

3、弱連接的強化問題。根據溝通互動的頻率,將傳播中的關系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有效傳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建立有意義的聯系,雖然弱連接在傳播中也會形成積極的效用,但是在學生工作中。需要建立的是一種班級集體、輔導員與學生個體、學校與學生個體間的問題的關系,而從圖1中還是可以看出在學生工作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弱連接(虛線),弱連接的強化則有勁于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和集體歸宿感。

4、決策與執行互動問題。雖然學生工作中的反饋已得到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表現為一次性反饋,也就是信息傳播環路只是發生一次流通,學生工作的內涵是豐富的,這也使得當前的工作中許多的學生工作人員追求一個橫向的覆蓋上,而缺乏對學生工作縱向的深入。決策層依然是決策層、執行層永遠是執行層,缺少足夠量的有效反饋,學生工作常常只做到表面功夫。而從當思的傳播螺旋(見下圖2)可以知道傳播實際上是一個遞歸往復的過程,每一次遞歸增強的是信息的傳通,也擴展了學生工作的深度和效度。

三、有效傳播的途徑對學生工作的啟示

學生管理創新就是根據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工作的目標、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工作的新特點,在繼承傳統管理方法的同時,探索面向未來、有利于學生成才的管理方法;改變過去粗放管理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法管理的方法;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計算機網絡,創新管理手段等。以上闡述的是當前學生工作的主流思潮,在宏觀意義上這是一個積極的指導方向,而本文則從有效傳播行為的微觀角度來闡釋有效傳播對于學生工作的啟示。

甘布爾夫婦在《有效傳播》一書中最經常抓住的幾個變量就是性別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和技術分野。這四個方面確實在一個有效的傳播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對學生工作也是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性別角色。學生工作中的性別角色分類管理思想不是新鮮話題。在一個有效的傳播行為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也正式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社會潛規則下進行。男生常常表現出的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女生則在傳播中表現出的是關系建立的安全感。因此有效傳播給學生工作的啟示之一就是,在學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對于男生要通常給予他們所做的事情的認同,給予他們成功認同感,對于女生則需要多給予感性的引導,在不破壞她們現有的關系體系下,給予她們追求自我價值激勵。

2、智能角色。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表現的最大特點就是她們在智能角色上的不同。根據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梢詫W生的智能角色分為:語言智能型、數學邏輯智能型、空間智能型、身體運動智能型、音樂智能型、人際智能型、自我認知智能型、自然認知智型。雖然多元智能的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備這八種智能,只是強弱不同而已。正因為這種強弱的關系,有效傳播中才有了針對性的可能。在學生工作中(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中),針對學生的不同類型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針對數學邏輯智能型的,則需要的是曉之以理,而對于自我認知智能型的則需要的是動之以情。創造良好的互動空間、貼近學生的生活、發展不同愛好小組等等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加深溝通、擴展學生的智能,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3、文化角色。文化角色可能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個尚未被重視的領域。在《有效傳播》一書中主要是根據美國移民國家文化多元的情況提出的,但是在學生工作的實際中還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啟示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也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人的文化氣質,甚至家庭的經濟情況也可能形成一些亞文化氣質。作為學生工作人員,一定要抓住這些氣質上的差別,常常思考自己有沒有著自己的氣質而發生偏見,這樣以來至少會減少許多與學生交流中的誤解和沖突,進而提高傳播的效度。

4、技術分野。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傳播的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學生工作中運用新技術促進學生工作效果的討論也不少,總的趨勢是熱衷于新技術的應用——如互聯網的應用(雖然在現實中效果并沒有達到論述的理想性)。有效傳播的理論讓我們更多的是看到技術的分野。在傳播時間中,利用網絡強化弱連接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維持強連接的途徑卻莫過于面對面的交流和集體協作式的會議等等,傳播的關系是一個網狀,傳播的渠道也不是單一的。給每一個傳播技術一個空間和時間,學生工作的效率則有望進一步提高。

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突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這個復雜的工作體系中,學生工作人員如能將有效傳播的相關理念和操作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將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清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實際的學生工作中,最常規的工作也就是保持學校與學生之間信息的暢通。然后在執行層面來講,部分信息可能從學生工作部門發出可能最后常常在班干或部分同學就停止,這是一個操作上的問題,也是有效傳播中最容易解決的問題,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的態度。

2、信息的傳通問題。信息不但要傳達(從發起端到接收端),還需要傳通。這里的傳通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傳播雙方取得了“理解和認識”。影響信息的傳通的因素是很復雜的,主要涉及傳播活動中的人的個性特質,比如性別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等等。在學生工作實際中就需要表現為對學生情況(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的摸底和了解,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進行工作,確保信息的傳通。

3、弱連接的強化問題。根據溝通互動的頻率,將傳播中的關系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有效傳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建立有意義的聯系,雖然弱連接在傳播中也會形成積極的效用,但是在學生工作中。需要建立的是一種班級集體、輔導員與學生個體、學校與學生個體間的問題的關系,而從圖1中還是可以看出在學生工作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弱連接(虛線),弱連接的強化則有勁于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和集體歸宿感。

4、決策與執行互動問題。雖然學生工作中的反饋已得到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表現為一次性反饋,也就是信息傳播環路只是發生一次流通,學生工作的內涵是豐富的,這也使得當前的工作中許多的學生工作人員追求一個橫向的覆蓋上,而缺乏對學生工作縱向的深入。決策層依然是決策層、執行層永遠是執行層,缺少足夠量的有效反饋,學生工作常常只做到表面功夫。而從當思的傳播螺旋(見下圖2)可以知道傳播實際上是一個遞歸往復的過程,每一次遞歸增強的是信息的傳通,也擴展了學生工作的深度和效度。

三、有效傳播的途徑對學生工作的啟示

學生管理創新就是根據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工作的目標、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工作的新特點,在繼承傳統管理方法的同時,探索面向未來、有利于學生成才的管理方法;改變過去粗放管理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法管理的方法;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計算機網絡,創新管理手段等。以上闡述的是當前學生工作的主流思潮,在宏觀意義上這是一個積極的指導方向,而本文則從有效傳播行為的微觀角度來闡釋有效傳播對于學生工作的啟示。

甘布爾夫婦在《有效傳播》一書中最經常抓住的幾個變量就是性別角色、智能角色、文化角色和技術分野。這四個方面確實在一個有效的傳播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對學生工作也是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性別角色。學生工作中的性別角色分類管理思想不是新鮮話題。在一個有效的傳播行為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也正式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社會潛規則下進行。男生常常表現出的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女生則在傳播中表現出的是關系建立的安全感。因此有效傳播給學生工作的啟示之一就是,在學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對于男生要通常給予他們所做的事情的認同,給予他們成功認同感,對于女生則需要多給予感性的引導,在不破壞她們現有的關系體系下,給予她們追求自我價值激勵。

2、智能角色。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表現的最大特點就是她們在智能角色上的不同。根據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可以將學生的智能角色分為:語言智能型、數學邏輯智能型、空間智能型、身體運動智能型、音樂智能型、人際智能型、自我認知智能型、自然認知智型。雖然多元智能的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備這八種智能,只是強弱不同而已。正因為這種強弱的關系,有效傳播中才有了針對性的可能。在學生工作中(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中),針對學生的不同類型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針對數學邏輯智能型的,則需要的是曉之以理,而對于自我認知智能型的則需要的是動之以情。創造良好的互動空間、貼近學生的生活、發展不同愛好小組等等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加深溝通、擴展學生的智能,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3、文化角色。文化角色可能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個尚未被重視的領域。在《有效傳播》一書中主要是根據美國移民國家文化多元的情況提出的,但是在學生工作的實際中還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啟示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也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人的文化氣質,甚至家庭的經濟情況也可能形成一些亞文化氣質。作為學生工作人員,一定要抓住這些氣質上的差別,常常思考自己有沒有著自己的氣質而發生偏見,這樣以來至少會減少許多與學生交流中的誤解和沖突,進而提高傳播的效度。

4、技術分野。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傳播的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學生工作中運用新技術促進學生工作效果的討論也不少,總的趨勢是熱衷于新技術的應用——如互聯網的應用(雖然在現實中效果并沒有達到論述的理想性)。有效傳播的理論讓我們更多的是看到技術的分野。在傳播時間中,利用網絡強化弱連接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維持強連接的途徑卻莫過于面對面的交流和集體協作式的會議等等,傳播的關系是一個網狀,傳播的渠道也不是單一的。給每一個傳播技術一個空間和時間,學生工作的效率則有望進一步提高。

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突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這個復雜的工作體系中,學生工作人員如能將有效傳播的相關理念和操作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將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清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摘要高校的學生工作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工作的復雜性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解讀。學生工作的本質就是傳播行為,學生工作的有效性依賴于傳播行為的有效性。引入有效傳播的視角,分解學生工作的流程,能夠將學生工作的實際執行層面問題探出根源,同樣從有效傳播的途徑也可以得到學生工作有效進行的啟示。

關鍵詞學生工作傳播行為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