皙教輔期刊選題論文

時間:2022-09-15 10:51:00

導語:皙教輔期刊選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皙教輔期刊選題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輔期刊選題藝術

論文摘要:教輔期刊選題是有自己明顯的特點的。教輔期刊選題空間狹窄與教輔期刊內容的求新求活是辦刊人員不容易解決的一對矛盾。編輯人員應該在選題中發揮主導和協調作用。同時,編輯人員還應該著眼于選題空間的開發與拓展。從而豐富選題的數量和提高選題的質量。

教輔期刊的選題有自己的特點。從表面上看,教學時間長(單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般要12年),教材跨度大,教學活動豐富,教學主體差異大,這些情況似乎為教輔期刊的內容選題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其實,教輔期刊細類分出以后,特別是隨著單個教輔期刊的內容定位和讀者定位落實之后,選題的范圍基本確定,選題的空間隨即縮小。

教輔期刊選題空間狹窄和內容的求新求活是一對矛盾。因為選題空間狹小,可供選擇的信息有限,而且這些信息還得與教材、教學息息相關,這就給選題形成更大的局限。而要解決這一矛盾,不外乎有兩條途徑:一是盡量挖掘教材、教學活動和教學主體的信息資源;二是設法拓展選題空間,多方開掘信息來源渠道,將選題思維的觸角盡可能伸展到與教學相關的更寬的領域。

盡可能充分地認識教輔期刊內容選題的現有空間,進而將這一空間拓展到可能允許值之內,是教輔期刊編輯人員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這是因為:一是教輔期刊內容求新求活的需要。教輔期刊的求新求活,最為關鍵的是內容方面的求新求活。而內容方面的求新求活又主要依賴于選題的新穎鮮活。如果編輯人員的選題思維局限于教材和教學活動的現有空間中,力求用新瓶裝舊酒,選題的新活度總是受一定的影響。因此,教輔期刊編輯人員的選題思維,觸角要靈敏豐富。靈敏,就是要善于從傳統的選題空間內發現那些隱秘的、別人尚未發現的選題跡象,并努力將這些跡象綜合、歸納,提煉出有價值的選題。豐富,就是要多方伸展選題思維的觸角,在傳統的選題空間之外,另行開辟新的選題領域。二是教輔期刊編輯人員掌握選題主導權的需要。編輯人員辦刊固然離不開作者的合作,而且期刊內容的一些有價值的選題也常常來自于作者,但編輯人員需得從總體和根本上把握辦刊的主導權,其中較為重要的又是教輔期刊內容選題的主導權。

一、編者在選題中的作用

(一)主導作用

期刊基本上是編輯人員與作者密切合作的產物。一份刊物的編輯出版,常常包含著許多作者的大量心血。一些作者對刊物從整體構思到具體實施,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謀作用。特別是在內容選題方面,他們常常將自己的發現和設想通報給編輯人員,與編輯人員一道對選題作完善加工。有時候,某一期或連續多期的刊物,或者期刊中的某一欄目,會因為作者新穎獨到的選題及文章,而出現面目一新的現象。

盡管作者有時在發現和確定選題的過程中對編輯人員產生過重要影響,但編輯人員在選題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仍然非外人所能替代。這主要是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一是編輯人員占地利之先,了解編輯部f期刊社)某一段特定時期的編發稿意圖,而這些意圖對提出選題、確定選題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講,期刊內容方面的選題應該與刊物的用稿意圖相聯系,切合刊物的內容定位和讀者定位,這樣的選題對刊物才有實用價值。特別是教輔期刊有較強的時效性,從選題確定到形成文章,再到出刊,這中間有一定的周期。所有這些,期刊編輯人員是很清楚的,一般的作者則不一定十分了解。另外,教輔期刊配合教學,配合刊物自身的發行宣傳,都會采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相應措施有可能跟某些選題有關。這些情況,期刊社也不一定都讓作者知悉。所以,在上述種種情況下,編輯人員比作者都會有更多的選題主導權。

二是編輯人員獲取和掌握的信息較一般作者要多,編輯人員在篩選、分析、儲存、加工、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更容易形成選題。教輔期刊編輯部(期刊社)實際上是一個教學信息集散地。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編輯部(期刊社),其中一些信息經過編輯人員的整理、選擇、加工以后又反饋到教學第一線。教輔期刊編輯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收集、選擇、加工并傳播與教學相關的信息。而大多數作者并不專門從事這種職業,也很難有這樣的信息流通量。因而在接觸大量信息并據此開發出選題方面,一般的作者很難跟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相比。

三是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受職業的熏陶和驅使,因而比一般的作者有更強的、更敏銳的選題規劃意識。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日常工作的內容之一,就是規劃與教學相聯系、與刊物相適合的選題,并組織作者依照選題、根據自己的要求寫成文章。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寫的類似“命意作文”,編輯人員的選題主導性就更強了。編輯人員在日常的規劃選題過程中,選題思維不斷得到鍛煉和培養,選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因而他們比一般的作者更容易提出適合刊物的選題,更善于對選題進行必要的加工。編輯人員這種職業特點,奠定了他們選題方面的優勢地位。

四是編輯人員對作者提出的選題有較強的甄別、判斷能力。相對于作者來講,在一般的情況下,編輯人員在知識的寬度、對教輔期刊特征的總體把握程度,以及了解一般教輔期刊的內容現狀等方面,常常會占有優勢。因而他們能夠對作者提出的選題發表中肯的意見,能夠對作者的選題計劃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由此而派生出來的,編輯人員對作者提出的選題所具有的取舍權,也集中體現了編輯人員在選題方面的主導作用。

(二)協調作用

有時候,面對一些帶綜合性、系統性的選題,在提出、論證、完善的過程中,編輯人員常常要組織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寫作能力較強的作者來共同參與。在這種情況下,編輯人員往往要承當組織者、協調者的角色,以便使大家形成合力,完成相關課題。這種情況往往在刊物重點欄目稿件的組織撰寫上,以及刊物拳頭系列稿件的組織編排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編輯人員要辦好一份刊物,往往要集中多方面的智慧,其中包括作者和讀者的智慧。作者和讀者常常會向編輯部(期刊社)主動提出選題。例如那些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作者和讀者,將教學中碰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以及他們認為是比較好的值得在教學中推廣的經驗,主動反映給刊物編輯人員。有時候,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熱心作者和讀者,提供的選題構想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這就需要編輯人員做好協調工作,借助眾人的智慧,將相關選題的優點集中起來,形成特點鮮明的新選題。

一般來講,選題應該與教學有密切關系,應該與欄目內容相切近,還應該與教學進度相銜接。有時候,作者或讀者提出的選題與教學關系密切,但可能與原有欄目內容有一定距離。這樣,編輯人員可以選擇或是調整欄目名稱,或是重新開設欄目,以便與新的選題相適應。這時候,編輯人員一方面要對原有欄目的相關選題作出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還得為調整出來的或重新開發出來的欄目開發出新的一系列的選題。這都需要編輯人員在其中做大量的協調工作,以便既讓新的選題給刊物增加新氣象,又讓原有的有價值的選題各得其所。

二、傳統選題空間的開發

(一)傳統選題空間的作用

教輔期刊的內容受現有教材和教學形式等因素的制約,它的求新求異也很難在現有的教材教學情況下有太大的突破。這是某一段時期內相對穩定成型的教材和教學形式構建對教輔期刊內容的束縛。另一方面,教輔期刊的讀者具有往復性。每一茬的教學主體所教學的內容相對穩定,變化并不是太大。基于這一現實,教輔期刊的一部分內容,必須在傳統選題空間中尋求發展,不宜過分追求突破,以免與教材和教學活動有太大的距離。

不過,傳統選題空間可供挖掘的材料還是相當豐富的。從教學活動中學的方面來講,學生接觸的教材內容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他們在學習中必然會碰到重點、難點、疑點。而要把握和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他們一方面要靠教師的點撥和指教,另一方面也期望教輔期刊給他們介紹一些各地的新見解、新方法。從教學中教的一方來講,教師每經過一個循環過程的教學,都可能會有新的體會、新的收獲,以及新的切入教材、組織教學活動的方法。這些都為傳統空間中新選題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所以,從宏觀來講,只要教學活動在正常進行,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總可能獲得適合教材、適合教學和適合刊物的選題。

從發展的角度看,教材在發展,教學形式在進步,教學主體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所有這些,都不斷地為教輔期刊內容的選題空間注入鮮活的空氣。教材、教學主體、教學活動雖然都還局限在原有的、傳統的教學構架中,由于不同時期的不同教學主體切入教學的角度不同,他們對教材、教學活動可能有新穎的看法,這些也為傳統教學空間開發出新穎的選題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教輔期刊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聚集和傳播一些新穎的優秀的教法和學法,活躍這方面的學術空氣。教師在往復循環的教學歷程中,即便使用的是同版本的教材,但“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面對新的傳授知識的對象,他不太可能使用與上一個循環中完全相同的模式進行他的教學活動;即使他采用的教學模式與上一次的完全相同,但因為傳授對象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完全一樣。這其中的差異,便促使人們思考、分析、總結。這樣,新的體會、新的發現便呈現出來了。對這些新體會、新發現進行提煉,便有可能形成新的選題。

(二)歷史性選題的再利用

新和舊是相對而言的,因而歷史和現實也是通過比較而存在的。這里說的歷史性選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過去提出并被利用過的選題;二是過去曾經提出過,但由于這樣和那樣的原因,這些有一定價值的選題被擱置起來。這些歷史性選題,雖然提出已有一些時日,但它們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并不一定完全喪失。這些選題在新的教學形勢下。仍然可能具有利用價值,只是應該對它們重新論證和開發,并賦予新的內容。

開發利用歷史性選題,并不是照搬和抄襲過去的成果,也不是新瓶裝舊酒,只對它們作簡單、時髦的包裝。面對一些有利用價值的歷史性選題,教輔期刊編輯人員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選題與現實的教學情況作細致、認真的比較,然后再科學地開發其可利用的價值。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將它們與現行的教材及現行的教學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并充分評估現實情況中的教學主體對它們的認可程度和接受程度。經過這樣細致復雜的勞動,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就可以賦予這些歷史性選題以嶄新實用的內容,從而使這些歷史性選題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開發、利用歷史性選題的潛在價值,實際上是一種再創造活動。在這種創造性活動中,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應該成為活動的主導。但是,在強調編輯人員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作者和讀者的作用。編輯人員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充分聚集和整合作者和讀者的創造能量,共同為這一創造活動服務。因為絕大多數作者和讀者是處于教學實踐第一線,他們可能對那些歷史性選題有最中肯、最獨到的評價。將他們的見識聚集、融合起來,編輯人員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在選題開發中的主導和協調的作用。

(三)注重提煉常規選題

教輔期刊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要反映教材中常見的課題,科學地體現教學活動中的一般情況,滿足教學主體的常規要求。這就要求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適當地關注教材、教學中的常規現象。并開發出一些適合于一般讀者的常規選題。這些常規選題看似平常、普通,但編輯人員為其付出的勞動恐不在少數。因為這類選題,一般的作者和讀者較為熟悉,而要使看似平常的選題出新出奇,則要付出更為艱辛的勞動。

以常規選題組織文章,需要選準新穎的切入口,這樣才能使常規、普通的選題體現出新意。在處理這類選題的時候,編輯人員要多作調查研究,看看以什么樣的形式體現常規選題才能避免給人以呆板、平淡、普通的印象。同時,還要考慮常規選題在刊物內容中所占的比重問題。對于這方面,編輯人員要結合自己刊物的讀者定位、內容定位等因素,綜合考慮,準確判斷。一般來講,面向高中以上學生、面向老師的教輔期刊,常規選題的文章內容所占比例可以略少一些;面向初中以下學生的教輔期刊,常規選題的內容所占的比例可以略多一些。不管怎么說,作為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總要設法以不平常的內容形式去表現常規的選題,這才符合辦刊要求新求活的原則。

三、選題空間的拓展

(一)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區域

教材科目劃分得愈細,各科目之間愈容易形成交叉區域,亦即各科目之間的聯系愈強。在現代教學活動中,利用某一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去解決另一學科的難題,利用某一學科的技術進步去輔助另一學科的教學活動,可以使相關學科的教學活動進行得更順利,教學效果會更好。例如現代電子技術的進步,使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某一領域的教學活動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運用心理學的科研成果,提高教學主體的心理素質,教學主體因而更容易克服教和學方面的心理障礙,從而為教學主體營造出更寬松的教學心理氛圍,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因此,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要在選題空間上有所突破,必須要尋找新的相關的學科領域。而充分利用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影響,應該是拓寬選題思路、拓展選題空間的好途徑。應該說,教學活動往往是復雜的,有時又涉及到相關的多門學科。當某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進行得平淡呆板,或者出現障礙時,恰當地引入其他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則有可能使該學科的教學展現一片新的天地。事實上,現在已有不少教輔期刊在選題方面注重相關學科的交叉空間。只是在利用相關學科的交叉領域時,一些刊物生硬剪貼的多,有機融合的少。因此,教輔期刊編輯人員在拓展這方面的選題空間時,要注意相關學科交叉滲透部分的內在聯系,避免運用時生拉硬扯的現象發生。

在利用相關學科的交叉空間拓展選題領域時,要特別注重這樣的選題對教學活動的輔助和促進作用,亦即要注意其實用性。即使是理論性強的,也要注重這樣的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而不應該弄成純理論的空對空的內容。因為,教輔期刊畢竟重視實用性,重在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教輔期刊的特點,在“輔助”二字上很能體現出來,亦即輔助教學主體的教和學等方面的活動。因此,我們在前面批評“剪貼”行為,提倡“融合”效果,也就是希望教輔期刊在拓展了相關學科交叉領域的選題空間的時候,教輔期刊的特點仍然能夠得到突出的體現,仍然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起到實實在在的輔導作用。這也是強調,在拓展選題空間時,應該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深入教學一線

教輔期刊本來與教學活動有著天然的、濃厚的血緣關系。教學活動是教輔期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豐厚土壤。教學活動不僅供給教輔期刊成長的養分,也給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成長提供寶貴的條件。本來,教學活動,特別是充滿真實、充滿生機的教學活動第一線,是供給教輔期刊優秀選題的傳統區域。但是近年來,這一傳統的優秀選題源區,越來越遭到教輔期刊一些編輯人員的忽視。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無論是對教輔期刊的正常發展,還是對教輔期刊編輯人員的健康成長,都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這里,有必要簡要地提及一下近20年來,教輔期刊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以便引起教輔期刊編輯人員切實的重視。

在20世紀下半葉,在粉碎“”以后,特別是全國恢復高考、中考不久后的一段時期,教育界百廢待興。以中小學教輔期刊為例,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中小學教材的建設和完善,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許多教師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確定,中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總結和傳播,教壇新秀的培養和宣傳等方面,是做了大量艱苦的、扎扎實實的工作的。許多中小學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即使是剛剛從教學第一線抽調至刊社從事教輔期刊編輯工作的同志,仍然把下教學第一線、觀摩教學活動等等,作為編輯生活的重要課目。許多教輔期刊和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還不辭辛勞在教學第一線建有實驗基地。而且教學實驗基地與刊社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它們隨時向期刊社和編輯人員提供寶貴的新鮮空氣。那一段時期絕大多數中小學教輔期刊在教育界享有相當高的威信。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隨著那些對教學情況相當熟悉,并在教學方面有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中小學教輔期刊編輯人員因年齡老化而離開編輯隊伍,許多刊物的編輯人員與教學第一線的聯系便趨松弛。有的對教學一線的情況逐漸淡忘,或者憑舊時的經驗來臆測不斷發展變化的教學動態。更為嚴重的是,有的編輯人員根本就沒有真正從事過教學工作,缺乏對教學情況最基本的感性認識。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深入到教學一線從事教學工作和調查研究少,因而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關鍵問題的能力不強,甚至錯把一些現象問題當做本質問題來對待。一些編輯人員在教學實踐、教學經驗方面本來就先天不足,但又不愿深入基層做艱苦的調研工作,僅僅是蜻蜒點水,走馬觀花。一些教輔刊物及其編輯人員不愿意、甚至無法在教學第一線建立與刊物對口的實驗基地。盡管這種辦法出力多、見效慢,但對教輔期刊及其編輯人員的成長和進步,卻是培根務本的做法。從這種第一線開發、提煉出來的選題,對教學第一線才有真正的指導作用。

應當說,對過去經驗和教訓進行認真的總結,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當然,我們在這里強調那些曾使教輔期刊蓬勃發展的優秀辦刊傳統,并不是要求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對那些優秀傳統的簡單回歸,而是應該在那些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前進。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完全應該、也可以在教學第一線比前人有更大的作為,其中包括在教學第一線拓展出更大、更新的選題空間。

編輯人員在教學第一線拓展選題領域并開發選題時,應該沉著、穩重,要努力撥開浮在表面的現象,抓住本質問題。要著重發現、總結出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的科研成果并利用刊物將其推廣,或者將那些可能有應用價值但尚需進一步完善的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放到教學第一線去檢驗、論證、提高。需要記住的是,雖然在有的時候,教輔期刊編輯人員所處的位置在某些方面來講要優越一些,但在教學第一線,教學人員,特別是那些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的教學人員,看問題的眼力可能更勝過許多編輯人員一籌。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集中他們的智慧,教輔期刊編輯人員在教學第一線拓展選題空間的工作,就可能進行得更順利,也會更有成效。

(三)恰當吸收國外的成果

隨著信息交流渠道日益暢通,我們獲取國外的教育教學信息也越來越快捷、方便。因此,恰當地吸收國外這方面的科研成果,借鑒他們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對于拓展教輔期刊的選題空間,應該是有所幫助的。當然,吸收國外的教育教學科研成果,并不是完全照搬他們的做法。從構思選題的角度來看,恐怕還是以借助他們的先進經驗,促使我們對國內教育教學的相關問題作更深入的思考,然后開發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情況的選題為主。因為選題本身就有供實驗、研究、評價、檢驗的必要。對別人的東西,有選擇地移植也未嘗不可。但從編輯人員構思選題、拓展選題空間方面來講,通過借鑒,經過融會整合,最后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拳頭選題,當然更為理想。

編輯人員在借助國外的優秀成果促使自己的選題開發能力得到加強時,要注意對相關的優秀成果作仔細的鑒別、分析和選擇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同國度的教育教學情況千差萬別,彼國的優秀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此國。一味地生搬硬套,有時不僅于事無補,甚至還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創造性地運用他人的經驗,使之更適合自己的刊物和刊物的讀者,本來就是編輯人員的特長之一。這其中便包含著編輯人員主動性和創造性勞動。同時,在這樣的鑒別、分析和選擇過程中,編輯人員的眼界會更開闊,思維會更活躍,也更容易進發出靈感的火花,因而更有可能開發出新穎獨到的選題。

(四)給料加工,優勢互補

教輔期刊編輯人員處于教育教學信息通道的交叉路口,在信息的獲取和占有方面擁有相對的優勢。但稍嫌不足的是,有關教學第一線的經驗則相對較少。居于教學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經驗的擁有上占有極大的優勢,但相對來說,對外界的教育教學信息的了解,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總有不少的欠缺。因此,教輔期刊的編輯人員完全應該在這方面多做一些積極主動的工作,與作者優勢互補。編輯人員可以將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給作者,以便在作者構思選題時提供幫助。同時,編輯人員也應該基本掌握刊物選題在教學第一線實施的情況,并通過作者及時地反饋上來。這樣,編輯人員與作者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管道,編者與作者的選題思維就會有較多的交匯點。編輯人員在與作者進行這樣的溝通交流中,增強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強化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實際上也就相當于拓展了選題空間。

另外,編者在委托作者開發某方面的選題時,可以為其提供相關的材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啟發作者的思維,另一方面作者構思出來的選題可能更有針對性,更容易與編者的設想和要求相吻合。因為這樣的選題融合了編輯人員的選題思想和辦刊理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期刊社的辦刊意圖。這實際上可以說是編輯人員的選題思維和選題空間的延伸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