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時期新聞時效性
時間:2022-06-28 04:41:59
導語:網絡媒體時期新聞時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時效性是新聞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特征,失去了時效性,新聞也就失去了吸引力,甚至喪失了價值。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時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新聞事件傳遞給受眾,是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所以,當今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速度上。互聯網的產生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互聯網具有即時性、交互性等優點,所以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受眾就可以在網上了解到與之相關的信息。新聞時效性的增強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很多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過分追求時效性,也產生了新聞失實等弊端。
一、新聞時效性增強的積極作用
(一)實時進行環境監測
在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提出的大眾傳播功能論中,環境監測被列為大眾傳播的首要功能。新聞信息的傳遞有助于幫助受眾了解周圍的環境變化,從而做出科學準確的決定。互聯網技術未產生之時,重大事件通過媒體傳遞給受眾需要一個過程,往往是第一天發生的事件,受眾在第二天才能接收到與之相關的信息。而互聯網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大大提高,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之后,網絡媒體或者時效性比較強的電視媒體會在第一時間將其傳遞給受眾。信息傳遞不再具有滯后性。受眾對環境具有實時的監測,有利于促進其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例如,2003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國蔓延開來,這種疾病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傳播速度極快,患者的數量不斷變化,某個地區是否已經發現了“非典”患者這一信息對于該地區人們正常生活十分關鍵,所以媒體傳遞新聞的速度快,新聞的時效性強,就有利于人們對本地區的環境進行實時的監測。又如,經濟信息的傳遞對于企業家或者股民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媒體如果報道及時,就會幫助企業或者股民做出正確的決定。
(二)維持社會穩定
在重大事件發生后,媒體對于消除人們的疑慮、維持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這時新聞的時效性就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去年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后,我國發生了“搶鹽”風波,鹽價上漲的謠言到處蔓延,一時間超市的貨架上的鹽被搶購一空,還有不良用心者借此機會囤積食鹽,想謀取巨額利益。這時,新聞媒體及時把我國鹽囤量足夠多的信息出去,及時有效地制止了這一事件的惡化,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二、媒體過分追求時效性導致的弊端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媒體追求時效性是對受眾負責的表現,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媒體為吸引受眾的眼球,過分關注了新聞的時效性而忽視了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等屬性,由此產生了很多弊端。
(一)虛假新聞泛濫
互聯網媒體時代,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信息的來源也日益廣泛。很多新聞媒體為吸引受眾關注,不惜傳播虛假新聞。傳播虛假新聞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為“搶時間”不對信息進行核實,這是無意識導致的結果;第二,為吸引眼球,臆造事件情節或捏造整個新聞事實,這是有意識制造虛假新聞。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虛假新聞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都是非常嚴重的。
(二)相似性新聞增多
我國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得到了普及,網絡信息具有共享性,一條新聞信息可以迅速在網絡甚至傳統媒體上傳遞。如果某一網絡媒體了一條信息,很受人們關注,這時就會有無數媒體轉載或者轉發,這一條新聞的真實性還沒有得到確認,但是已經被受眾廣為知曉。這也是新聞媒體一味追求時效性完全不顧新聞事件真實性的一大表現。新聞媒體從其他媒體那里得知重大事件發生,不去現場采訪核實,直接轉發,以此來增強時效性,吸引受眾眼球。
三、過分追求時效性導致弊端的解決策略
新聞媒體過分追求實效性而喪失了真實性,其必然結果是導致其權威性的降低,失去受眾的信任。為確保新聞媒體的權威性,維護其公信力,互聯網媒體時代的新聞媒體應該既確保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又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克服由此產生的弊端。
(一)新聞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尊重事實
在傳媒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對自己肩上的責任有清醒的認識,認識到真實對于新聞報道的作用。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把真實性放在首位,在保證新聞事件真實的基礎上提高其時效性。不能有意造假是新聞工作者的底線。
(二)新聞工作者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核實
新聞工作者要具有調查研究的能力和發現真理捍衛真理的精神,對某一事件采訪寫作之后,應該對其中的細節進行核實,經核實無誤之后再刊登或者上傳。對于某些新聞事件,媒體可以轉載或者轉發其他媒體的報道,但是必須對其真實性進行詳細核實,這才是真正的對受眾負責。
(三)加強對失實新聞報道的處罰
虛假新聞的日益增多是媒體追求經濟效益的結果,也是對虛假報道懲治不嚴的結果。新聞機構應該加強對虛假新聞報道的懲處力度,虛假新聞一經發現,就應該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尤其是對于有意造假的情形,更是不能置之不理。加強處罰力度,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才能得到保證。
速度是新聞報道的血液,沒有時效性,新聞報道就沒有活力,互聯網媒體時代,新聞的時效性也大大增強。但是,新聞媒體在注重時效性的同時,也應該保證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失實的新聞報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遠遠大于滯后的新聞報道,真實性才是新聞的生命。
- 上一篇:談論新聞傳播對文化影響
- 下一篇:工商局崗位大練兵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