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記者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5 03:56:00
導語:出鏡記者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出鏡記者要具備一定的特質,即提問的技巧和對新聞現場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本文分析了出鏡記者在新聞報道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作為一名出鏡記者到底應該具備那些基本的素養和能力。
關鍵詞:出境記者新聞現場新聞報道
出鏡記者是伴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產生的,是電視新聞行業內部分工細化的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受眾具備了更高的心理層面需求,他們已經不再滿足關于事實的客觀性報道,因此具有“深、廣、新”特性的電視新聞成為媒介和新聞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同時伴隨著新聞現場的日益復雜,電視新聞記者要頻頻出鏡,以提問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個串聯新聞前后的作用,這樣出鏡記者就應運而生了。
現在電視新聞中的出鏡記者有好多都是從主持人或普通記者轉過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做記者,也不是所有的記者都適合出鏡。出鏡記者要具備一定的特質,即提問的技巧和對新聞現場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在有些電視新聞節目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優秀的出鏡記者為節目增光添彩,但同時也有一些出鏡記者缺乏對現場的觀察,不能很好的把握節目的進程,表現令人大失所望,最后將新聞的真實性和震懾力掩埋在遺憾之中。
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出鏡記者在新聞報道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一是對自身情感缺乏適度的把握。
在電視新聞中,我們常看到有的記者態度冷漠,不管發生了什么事、現場的氣氛如何,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始終保持同一表情。這樣很容易造成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隔閡,被采訪者不會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告訴記者,很有可能在關鍵的時候關閉了話匣,最后造成采訪的終止,即使勉強進行下去,采訪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還有一種現象,和上面的情況正好相反。那就是記者在現場很容易被當時的氣氛影響,或因為被采訪者的不幸遭遇而心生憐憫;或因為遇到不公平的事而悲憤不已;或因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而興高采烈。其實這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出鏡記者應該做到的,記者應該時刻記住自己的職責,做到公平、公正、客觀的報道。
二缺乏對新聞現場的駕御能力和判斷力。
一名優秀的出鏡記者除了要具備鏡頭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還要具備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對新聞事實價值的判斷力。有些記者在采訪的時候,一遇到突發事件就不知該如何收場,手忙腳亂的應付差使或干脆只見其面,不聞其聲。其實這都是記者學藝不精,工夫底子不扎實的表現。在采訪前,記者應詳細了解新聞事實的背景,在頭腦里先形成一個大致的框架,想好采訪的角度,這樣才能在新聞現場快速準確的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對于一些突發事件,記者雖不能提前遇見,但只要在平時的采訪中能多留心,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現象。
三不能處理好和被采訪者之間的關系。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關系,記者和被采訪者之間也應該是平等的。在電視新聞中,有些記者在采訪領導人時,一味的賠笑臉,說話小心翼翼,對弱勢的被采訪者卻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問也無所顧及,咄咄逼人。作為一名有良知的記者,對待所有的被采訪對象都應該一視同仁。對領導要表現出尊敬,不卑不亢,變仰視為平視,對弱勢被采訪者也要尊重,變俯視為平視。四忽略對被采訪者的傾聽.
傾聽是記者在采訪中的一種技巧。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你問的問題很可能是被采訪者難以啟齒的。這時傾聽往往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談話中記者真誠的傾聽會拉近與被采訪的距離,他會認為你愿意傾聽他的故事、接受他的思想。這種心靈上的溝通,會增強被采訪者對記者的信任感,很可能就此打開話匣,那么你距離想要的答案也就不遠了,還有可能在談話中會有意外的收獲。
新聞調查的出鏡記者王志曾說過:“要成為優秀的,首先必須是職業的。”所謂職業,就是各負其責,你是一名記者,就把采訪搞好;你是一名攝像,就把攝像搞好;你是一名編導,就把節目前期的策劃和后期的制作搞好。鏡頭前光鮮亮麗的記者,其實在采訪前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對你的采訪對象進行了解、要對整件事的脈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甚至在出發前幾分鐘或是新聞現場,你都要做大量的功課,大腦不能有一絲松懈。
那么作為一名出鏡記者到底應該具備那些基本的素養和能力呢?
首先要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記者所做的一切要和記者的身份相吻合。記者要學會多思考,不能很容易就被人給騙了。思考和判斷力的背后是要求記者要有豐富的閱歷。你不了解工人,怎么采訪工人?你不了解經濟犯罪,怎么能解決公司逃稅的事件?你不了解國家政策,怎么知道有人鉆了政策的空子?記者必須是一個雜家,樣樣精通達不到,但起碼要作到半個專家。這樣是對自己負責、對被采訪者負責、對廣大的觀眾負責。
其次記者要有控制力。有些采訪對象非常的狡猾,越是你想要的東西,可能是他最忌諱說的。像江湖騙術一樣,他有可能說了很多無關痛癢的問題,你已經不知道他在講什么。這時,作為一名記者,你必須要有定力,要有清晰的思維能力,牢牢把握住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主動權被別人控制,那么記者就是一個失敗者。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會一直問,還不說,我就再問。不管在什么時候,記者都不能慌,你不能被人給嚇住。如果記者都不能獨立思考了,還談什么采訪呢?
第三要有細致的觀察能力。被采訪者此時的情緒怎樣?適不適合繼續采訪?他的神態怎樣?有沒有說謊?現場的環境怎樣?有沒有什么異常?細致的觀察能力也是記者取得采訪成功的關鍵。如果你的觀察力不夠,很可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一個很明顯的漏洞,可能因為你的不仔細,從眼前悄悄溜走了。一旦事后發現,你將后悔莫及。最后很可能導致采訪的失敗。
出鏡記者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說出鏡記者的新聞品格決定著一個新聞節目的成敗。新聞節目與出鏡記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好的新聞節目需要優秀的出鏡記者、好的新聞節目造就優秀的出鏡記者。優秀的出鏡記者既要熟練的掌握電視傳播的規律,又要具備必要的新聞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節目的節奏,在鏡頭前淋漓盡致的表現、揮灑自如。記者不單是事件的記錄者、傳播者,更是社會公信力的代言人、是黨和國家的喉舌。在一個個新聞事實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新聞記者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他們是維護新聞真實和社會正義的堅強后盾。記者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敬的職業。
參考文獻:1電視新聞學作者:葉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
2新聞寫作教程作者:劉明華徐泓張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如何做好出鏡記者作者:趙玉濤來源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4主持人節目駕馭藝術作者:楊潔陳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5在現場奔跑的記者最有魅力——葉鳳英作者:趙華來源:新聞調查十周年
6那個記者不在質疑呢——王志作者:趙華來源:新聞調查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