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控制度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19 10:17:00

導語:醫院內控制度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內控制度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醫院內部控制質量建設探討

論文摘要: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規范醫療機構經濟活動,讓群眾享有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服務,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這一熱點問題,是醫務工作者的共同目標。本文就內部控制目標、制度設計原則及其基本要求和內部控制方法、制度評價等做一分析,旨在探討如何規范醫療機構經濟管理,依法制約醫療機構經濟活動。

1.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其意義

1.1醫院內部控制,是醫院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發現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它涉及醫院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預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貨幣資金控制、藥品及庫存物資控制、固定資產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對外投資控制、債權債務控制、財務電子信息化控制和監督檢查。

1.2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要以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前提,堅持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原則,通過建立健全會計內部控制,使醫院各部門、各崗位相互監督、制約和聯系,從而達到維護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堵塞漏洞,加強醫療機構財務管理,促進各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提高醫療機構財務管理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為提高醫院自身競爭力和醫院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2.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

2.1促進維護資產安全完整。資產安全完整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特質基礎,良好的內部控制,應當為資產安全完整提供扎實的制度保障。

2.2促進實現發展戰略。這是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醫院要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醫院經營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戰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長久價值的策略選擇。

2.3促進提高信息報告質量。可靠的信息報告為醫院管理層提供適合其既定目的的準確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層的決策和對營運活動及業績的監控。

2.4促進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醫院要結合自身所處的特定的行業和環境,通過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營運活動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益。

2.5促進國家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守法和誠信是醫院健康發展的基石。醫院必須將發展置于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礎上,救死扶傷、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實現自身的發展。

3.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

3.1建立授權批準控制體系,改善單位內部環境,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首先,單位領導要改變家長制管理模式,重視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和中醫特色,認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從院長到財務科長及財務工作人員,層層把關,對不合理的開支堅決杜絕。大額的經常性開支,由主管院長和財務科長審批簽字,對重要項目決策及大額資金的使用,需上院務會集體研究決定,對大型的醫療設備購置,需參加競標、實地考察后,才能簽訂合同,予以購置。對衛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購需求,由各科室做計劃上報批準后,由采購人員統一購買,以杜絕浪費資源。其次,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會計人員業務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培訓,及時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應安排會計人員經常參加專業知識培訓,通過學習,與兄弟單位交流,使他們能夠分析內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找出薄弱環節,為醫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獻計獻策,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最后,各職能部門授權一定要明確,因崗設人,責任到位,由于醫院行業的特殊性,現金流量特別大,對此,應設置專人,對每日的掛號、門診、住院收入逐一匯總,一一核對,以防止挪用公款、錯蔽行為的發生。還應發揮社會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監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授予審計部門一定權力,對工程預算、結算進行審核,簽注意見,以促進內控制度建立一個好的環境,為改進內控制度提供建設性意見,以防其形同虛設。

3.2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

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單位內部應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效地行使其監督權。強化內控,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將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在時間上從事后審計轉向事中、事前審計;將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理順資金運行管理機制。對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使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達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的要求,充分發揮內部監督在日常工作全過程的控制作用。

3.3對內部控制制度要進行有效的評價。

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看。一是健全性。評價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則,具體內容主要有:在各個需要控制的環節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緊密銜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檢查監督機制。二是實用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實際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會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效果。三是協調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與本單位的總體目標是否一致,各個控制環節是否緊密協作,各項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經濟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如果控制措施所帶來的效益大于其實施成本,可認為該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慮經濟性而不顧及健全性,兩者應兼顧。

4.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應著重落實好的幾問題

4.1統一認識,塑造良好的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不同于傳統的一般牽制或經濟責任績效核算,而是一個涉及經濟活動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監督、制約、聯系的控制方法。由醫院各個層次的人員,上到院長下到各部門、科室職工共同實施。只有全院上下統一認識,才能保證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

4.2落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與監督執行的崗位責任。

醫院負責人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總責。醫院的財務部門具體組織本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由內部審計機構或者指定專職人員具體負責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并使內部控制在實際執行中得到不斷發展、改進和完善。

4.3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崗位)相互分離,關鍵崗位定期輪換制度

明確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不得由同一部門或人員經辦經濟業務活動的全過程。有些醫院因人員條件限制對崗位分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常見有的單位銀行出納人員兼做銀行對賬單的余額調節表,不相容崗位沒有分設不同人員擔任。如果長期以未達賬項調節對賬單,又沒有很好地執行關鍵崗位定期輪換制,易發生貪污現象,給醫院造成損失。因此,醫院必須有2個或以上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

4.4建立規范的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機制和程序,進行風險評估,實行集體決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不少三級以上醫院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進行擴大規模,紛紛兼并周邊二級及以下醫院,還有對外投資性質的合作辦院,以及工程項目、籌資、對外擔保業務等重大事項。此時必須慎之又慎,加強對項目立項、評估、決策、實施、處置、報告制度等環節的控制,實行集體審議聯簽,控制風險。

4.5建立退費管理制度,嚴格退費更正管理。

增收是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主要環節,但退費環節亦不可小視。抓退費管理,堵塞漏洞,是建立收入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環。各項退費必須提供交費憑據及相關證明,核對原始憑證和原始記錄,嚴格審批權限,完備審批手續,做好相關憑證的保存和歸檔工作。第一,對門診、住院的藥品、檢查治療退費,必須提供原始發票、藥品處方或檢查治療單,經藥房主任或檢查治療科室主任及收費、住院處負責人審批簽注退款理由,經財務科專職人員審查簽字后,分別交門診收費處或住院處負責人辦理退款手續,并存檔。第二,對住院預收醫療款,除正常出院結算退費外,一般不予退款。確需退款,由病人或授權人提供有效身份證明并在原預收醫療款收據簽字,經財務負責人或授權人審批后方能退款。

參考文獻:

1.曾國清;《試論醫療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問題及對策》[A];福建省衛生經濟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次年會論文集[C];

2.易欣;《淺談醫院經濟內部控制制度》[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5年06期;42-43

3.王洪岐,龍影;《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綠色財會;2006年09期;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