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巡視病房存在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11:10:00

導語:護士巡視病房存在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士巡視病房存在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護士巡視病房分級護理數據收集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內科護士分級護理巡視病房存在問題的原因,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內科160名臨床護士和120名臨床醫生進行調查。結果護士不能按要求巡視病房的原因有9個方面,并且受醫生、護士本身、陪護等多方面的影響。結論臨床醫生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護士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和業務修養的建設與提高,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

巡視病房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護士及時主動地巡視病房,有利于隨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輸液不良反應等情況,并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護理質量。筆者對我院16個內科病區的臨床護士巡視病房情況進行了調查,對相同病區的臨床醫生下達護理級別醫囑的依據進行了評估,旨在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有效預防護患糾紛的發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院16個內科病區工作的160名輪班護士,女性,年齡18~55(26.07±5.18)歲。文化程度:本科64名,大專48名,中專48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8名,主管護師42名,護師46名,護士10名,合同護士44名。選取上述16個病區工作的120名臨床醫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齡24~59(38.03±9.99)歲。文化程度:博士5名,碩士48名,本科67名。職稱:主任及副主任醫師32名,主治醫師40名,醫師48名。

1.2方法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分別對護士和醫生進行調查,護士問卷內容包括各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的時間、頻次,實際巡視病房的時間、頻次,未按要求巡視的原因;醫生問卷內容包括各級護理內容了解情況,下達分級護理醫囑的依據。每張表上有填表的簡要說明,由調查者發放并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方法,發放護士及醫生調查問卷共280份,待全部填完后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對所得數據采用統計描述。

2結果

2.1護士按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的情況及不能按要求巡視病房的原因160名護士僅16名(10.00%)按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不能按要求巡視者均為不能達到一級護理的要求,即每15~30分鐘巡視1次[1],其原因見表1。

2.2醫生對分級護理內容的認知情況和下達分級護理醫囑的依據病房醫生下達分級護理醫囑較多是依賴于工作習慣(84名,70.00%),依賴主觀判斷者24名(20.00%),僅有12名(10.00%)是依據患者的病情等客觀條件。醫生對分級護理內容的認知情況,見表2。

3討論

3.1護士不能按要求主動巡視病房的原因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示,僅10.00%護士能按護理級別的要求巡視患者,90.00%護士不能按一級護理的要求進行巡視,護士不能按要求巡視病房的原因包括醫生及護士兩個方面的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3.1.1分級護理不當影響護理工作的嚴謹性表1示,100%護士反映護理級別與患者實際護理需求不一致,表2結果示,醫生對分級護理相關內容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僅16.67%~23.33%醫生了解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和護理級別是按患者病情輕重確定,76.67%~83.33%醫生部分了解或不了解;而醫生下達一級護理醫囑時,20.00%醫生是依賴主觀判斷,并沒有考慮患者客觀存在的護理需要,70.00%的醫生依賴于工作習慣。筆者對調查科室的一級護理情況進行統計,發現一級護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面對眾多的一級護理患者,護士的勞動強度加大,護士無法按一級護理的要求每15~30分鐘巡視病房。且護士覺得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強的患者實施相應級別的護理沒有實際意義。長此以往,護士對不按相應護理級別護理司空見慣,對護理規范和制度產生麻痹思想,降低了對巡視間隔時間、病情觀察、活動范圍的限制等一些必要的護理措施的重視,使真正需要一級護理的患者不能得到相應的護理,一級護理只能流于形式。易使護士滋長不嚴謹的工作作風,導致護理質量滑坡。當患者對名不符實的一級護理收費提出質疑時,必然會引起護理糾紛。

3.1.2護士依賴陪護及傳呼器目前醫院對陪護的管理不到位,科室也難以控制陪護的出入,隨著患者陪護的增多及床頭現代化呼叫系統的配置,分別有90.97%、89.58%護士對陪護及傳呼器產生依賴。護士認為患者病情變化、輸液故障或其需求都可以通過傳呼器或陪護傳達。

3.1.3護士人員缺編58.33%護士認為各病房護士編制達不到標準要求。按醫院管理學的標準,普通病房床位、護士比不應小于1∶0.40,而大多數醫院達不到這個要求。我院床位、護士比是1∶0.33,加之地市級醫院的患者治療以輸液為主,尤其是1名護士值班時,全部時間用以治療性操作,根本沒有巡視病房的時間。

3.1.4護士缺乏責任心38.19%護士認為,護士責任心差是導致巡視病房不到位的原因。責任心是護士言行在對患者生命健康、權利及需要的關愛和關注中的具體體現。如果護士責任心差,既使人員不缺編,也難以保證各項護理工作質量。尤其是年輕的合同制護士,由于醫院聘用制度不健全,其工作待遇低,易使她們出現不穩定的工作情緒,缺乏職業責任感。

3.1.5護士分工不明確16.67%護士認為護士長排班分工不明確,獎罰不兌現,及時巡視病房也得不到表揚,不巡視的也沒得到批評,導致工作積極性降低。

3.2對策

3.2.1完善醫院繼續教育醫學院校教育應增加相關護理學科內容;對于院內醫務人員,應將分級護理制度以業務講課、院內業務簡報、舉辦教育專欄及護士的宣傳教育等形式進行反復的教育和宣傳,以保證執行制度的科學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保證醫療過程中的醫護合作協調,保證醫療護理質量。另外,應加強法制教育。醫患關系是一種平等有償的醫療服務關系,醫療服務過程實際是一個履行合同的過程[2],分級護理作為醫療管理制度,在醫患之間具有法規性意義,等級護理實施行為主體是護士,非護理人員代替護士進行某些基礎護理工作具有不合法性,讓患者及親屬承擔生活護理及病情的觀察實際上是一種違規行為,各級護士要從法律角度提高認識。護士要認真學習各種醫療法律文件,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尤其對年輕的護士,除改善她們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她們,要時刻規范她們的一言一行,培養其高尚的職業道德,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職業形象,經常給予獎勵和鼓勵,使她們鍛煉成優秀的護士。

3.2.2加強分級護理制度的執行與監督患者住進醫院后,醫患之間的契約建立,患者有權了解自己的護理服務需求,而告知服務要求是護士必須履行的義務,護士有責任將分級護理的具體要求告訴患者??剖铱蓪嵭蟹旨壸o理公示牌,使患者了解分級護理內容,發揮對護理工作評價者的作用。另外,建立一級護理巡視卡和輸液巡視卡,將卡片放在患者床頭袋內,巡視1次在卡片上記錄1次,簽名簽時間,輸液巡視卡上還要注明已輸入的液體量,以利于患者及陪護的監督,尤其對責任心不強的護士加強監督,能對制度的落實起到控制作用。

3.2.3控制陪護率醫院需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陪護管理措施,使陪護率達到標準。醫院的硬件設施應采取人性化管理,切實解決患者的飲食、探視等問題,規范食堂管理,嚴格按患者的飲食營養要求將可口的飯菜送到患者床頭,安排好陪護的住宿供餐,解決患者的后顧之憂,這樣既有利于病房管理,又可避免探視人員過多造成醫院感染。

3.2.4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護士長排班要合理,目標要明確,要勤檢查、勤督導,運用經濟杠桿將工作業績與獎金掛鉤,拉開檔次,獎罰分明,充分調動每位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1.

[2]徐微,張敏.論醫療民事責任的判定[J].法律與醫學雜志,2004,11(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