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無痛性心肌梗死病人臨床治療

時間:2022-12-20 09:33:00

導語:分析無痛性心肌梗死病人臨床治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無痛性心肌梗死病人臨床治療

臨床統計,我國心肌梗死的患者數量正在逐年增多,同時死于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1]。其中尤其是無明顯臨床表現的心肌梗死患者,對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困擾,從而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機[2]。為此本文對比觀察有痛性心肌梗死及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關情況,總結經驗,以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具體工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患者資料

本文所觀察的98例患者均為2007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進行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年齡在46-78歲,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6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進行心電圖、心肌酶等相關檢查,并符合1997年WHO有關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3]。

1.2方法

按照心肌梗死的具體分類,將患者分為有痛性心肌梗死及無痛性心肌梗死兩組。屬于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相關的診斷標準,如:(1)患者無明顯胸前區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及不適;(2)符合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剩余的6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有明顯的心前區的疼痛及不適的臨床表現,將此68例患者歸為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病變部位、并發癥、及其臨床死亡率。

1.3統計學方法

對本文所觀察的兩組患者的情況比較擇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采用X檢驗,約定當P<0.01表示兩組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比較意義。

2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心肌梗死的病變部位,并將結果統計為

2.2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并將結果統計為表二:

由表二可得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明顯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病率。P<0.01,有統計學意義。

同時,跟蹤記錄了兩組患者的死亡人數,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死亡率,結果為:30例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治療無效死亡的患者為7例,患者的死亡率高達23%,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人數為5人,患者的死亡率為7%。兩組患者的死亡率差異顯著,P<0.01,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人們對身體狀況的關注,以及對相關疾病的了解,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癥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當患者有胸前區的疼痛或不適感時,即能夠引起患者及家屬的強烈重視,從而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緩解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相應的臨床表現,診斷受醫院條件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影響,甚至被誤診為消化性潰瘍等治療而延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4]。然而據統計[5],臨床上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約有10-20%的患者為無痛性心肌梗死,通常在沒有任何癥狀下發病,并且患者的病情發展較快,且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也有學者認為而,正是糖尿病病變引起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較為嚴重,累計患者的血管較多、病變范圍廣泛,導致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患者感覺遲鈍,因此患者在發病時無明顯的疼痛及不適的感覺。然而,感覺神經的麻痹卻掩蓋了病情的惡化,患者通常以休克、心衰、猝死等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由此可見,臨床上需加大對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癥狀的辨別、對每一類疑是病例認真進行各項檢查,以房誤診及漏診,從而為無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爭取較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