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理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1 05:36:00
導語:中醫心理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了解中醫心理診斷及治療詳細情況。方法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結果案例年代從唐代以前至近現代時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當,年齡從0~50歲,療程從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疾病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心理治療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勝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和行為誘導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按現代診斷分別為神經癥(16.39%)、應激相關障礙(10.66%)和癔癥(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另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治療。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結論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
【關鍵詞】中醫心理治療情志相勝療法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醫心理治療是中醫的主要特色治療之一,早在《內經》中就有許多心理治療方面的記載,如《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歷代醫家根據《內經》中的原則,創立了許多心理治療技術,留下了眾多的心理治療醫案,內容豐富,構思奇巧。為了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診治的詳細情況,現將收集到的歷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調查,了解診治情況。
其中,中醫疾病診斷,根據案例記載的內容進行分析,按照《中醫診療常規》[1]中相關疾病的診斷依據進行診斷;現代診斷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進行診斷;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是依據現在的法律法規,以治療的實施過程有無涉嫌違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療師或他人)的權益為判定標準。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參照全國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教材《中醫心理學基礎》[3]中的心理治療分類進行分類。其中情志相勝療法是指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及情志相勝等理論指導下,醫生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療法;勸說開導療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采取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緒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順情從欲療法是順從患者的意念、情緒,滿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釋卻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移情易性療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關注的指向性,從而派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暗示解惑療法是指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以誘導患者“無形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性意見,或通過語言等方式,剖析本質,以解除患者的疑惑,從而達到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修身養性療法是指通過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及增加交往活動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質,陶冶性情促進身心平衡的治療方法;激情療法指有意識地加以誘發,以利用隨激情而出現的某些可以預期的強烈機體或行為反應,從而改善軀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習以驚平法是讓患者習慣于接觸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適應能力,使之不再對該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癥的一種心理療法;懲罰治療指對患者施以責打、旋轉、厭惡刺激等適當的懲罰,把癥狀和不愉快的體驗聯系起來,以矯正病態行為的方法;行為誘導療法是指用各種方法對患者施以行為誘導,以矯正變態行為的方法;音樂療法是使人處于特定的音樂環境,感受音樂的藝術意境,娛神悅性,宣通氣血,以此來產生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應;導引吐納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結果與結論
2.1案例年代見表1。表1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識別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時期46例;近現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國時期4例。可見,明清時期是中醫心理治療比較盛行的時期,到民國又明顯減少。建國后,中醫心理治療又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應用逐漸增多。
2.2性別構成見表2。表2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性別構成(略)
2.3年齡構成見表3。表3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年齡構成(略0
0~3歲4例;3~14歲4例;14~30歲17例;30~50歲18例;>50歲8例;另有71例不能識別患者的年齡。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齡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與這個年齡組壓力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關。
2.4療程見表4。表4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療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1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多數在1個月內使病情獲得緩解。
2.5致病因素見表5。表5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可見憂思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醫診斷見表6。表6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醫疾病診斷分析(略)
疾病的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21.31%)
2.7心理治療方法分類比較見表7。表7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治療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勝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行為誘導法(9.02%)等。
2.8合并治療情況見表8。表8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合并治療情況(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說明歷代中醫醫家很重視心理疾病的綜合治療。
2.9現代診斷分類見表9。表9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診斷分類(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現代診斷分類,診斷較多的是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是一致的。還有一部分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也使用了中醫心理治療。
2.10現代治療分類見表10。表10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治療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相當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但比現代心理治療要早許多年。還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等,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倫理學問題統計見表11。表11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倫理學問題統計(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對患者施以痛打等,嚴重的甚至因治療引來殺身之禍。
由上可知,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但有些治療過程有悖于倫理學要求,應注意避免。
3討論
盡管精神科臨床中,藥物治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對社會心理因素的關注將逐漸成為精神科工作的重點,心理治療也將成為精神科治療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療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維方式也是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4]。現代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大都產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療的理論建構、價值取向和具體操作會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西方的心理治療理論、概念、技術在應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詢時往往會產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是必要的[6]。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療一般指不超過25次會談的心理治療[7],它正逐漸成為最為流行的心理治療形式[8]。本研究顯示,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療效確切的短程心理治療,經治療后1個月之內緩解比例高達68%,而在治療當天就有明顯效果的達到47.54%,盡管當時的治療師和記錄者對于療效的評價不一定準確和嚴格,但也至少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如金代張子和著的《儒門事親》載:名醫張子和采用“思勝恐”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恐懼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這就相當于現代西方心理學的系統脫敏法,收效顯著而迅速。
在中醫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方面,本研究顯示,多以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為精神分裂癥的個案,當前精神分裂癥的非藥物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和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勝治療是使用最多的一種中醫心理治療方法也是最具有中醫特色的心理治療方法。情志相勝心理治療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種基本情緒,按照五行的屬性分類,它們分別歸屬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相勝關系,如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根據上述五行相勝的規律,情緒之間也可以互相制約,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等。因此情志相勝心理治療是有意識地使患者產生一種情緒去克服、緩解另一種情緒,是醫學家在長期臨床觀察及實踐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來的對情緒相互之間最佳調節的一種假說[9]。例如,成書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續名醫類案》中記載的一例“怒勝思”案例,及《儒門事親》中記載有1例“喜勝悲”案例,這些案例的成功均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借鑒意義。
情志相勝心理治療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緒刺激多余的能量、改變情緒刺激的方向、改變在引起情緒的中介——認知(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9],與當代被廣泛認可的認知行為療法有某些相通之處,值得我們在臨床中不斷實踐和探索。
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療方法有悖于倫理學原則,占18%,在現代的治療中應當堅決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個文獻回顧性研究,年代跨度較大,每種心理治療方法操作各異,缺乏對照組。所以,本研究結論有其局限性,還需要在更為嚴格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中醫診療常規[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醫心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3.
[4]唐登華.心理治療在精神科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張亞林,黃國平.中國本土化心理治療的回顧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6,27(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療的意義和方法[J].上海精神醫學,1999,(s1)55.
[8]SvartbergM,andStilesT.ComparativeEffectsofShort-TermPsychodynamicPsychotherapy:AMeta-Analysis[J].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2002,59(5):704.
[9]王米渠.中醫心理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1.
- 上一篇:狼瘡腎炎中醫藥治療研究論文
- 下一篇:腦損傷語言認知障礙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