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至手綜合征中醫藥治療論文
時間:2022-10-02 09:34:00
導語:肩至手綜合征中醫藥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肩-手綜合征是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現代醫學對此療法有限,中醫藥在治療該病方面則療效獨特。該文就近5年來中醫藥治療該病現狀作一綜述。
【關鍵詞】肩-手綜合征腦卒中中醫藥治療進展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稱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綜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偏癱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率在12%~74.1%[1]。根據臨床表現,RSD可分3期:Ⅰ期表現為手部腫脹,色澤改變,肩、手部有疼痛性運動障礙;Ⅱ期表現為肩、手部疼痛性運動障礙減輕,腫脹和色澤改變部分減輕或完全消失,開始出現肌肉萎縮;Ⅲ期表現為手和肩部呈營養不良性改變,肌肉萎縮明顯,關節活動受限,攣縮[2]。RSD如不及時治療,手部皮膚肌肉萎縮,手指攣縮,X線上有廣泛的骨腐蝕,手功能喪失[3]。中醫藥在治療SHS方面療效獨特,但是單用一種療法起效慢,收效低,一般治療本病是以一種療法為主,其他療法與之相結合。現將近5年來中醫藥治療SHS的進展綜述如下:
1中藥治療
1.1中藥外用
蔡超群[4]報道將燙療藥(由川斷、寬筋藤、獨活等組成,用紗布包裝成小袋,每包150g)對患者進行患側穴位燙療,取患肢肩貞、肩髃、曲池、內關、外關、合谷及阿是穴等,每穴治療時間30min,有效率為92.5%。余恒旺等[5]治療SHS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采用舒筋活絡散(藥物組成為生川烏、生草烏、膽南星、生半夏、麻黃、紅花各10g,桑枝、川芎、伸筋草、透骨草各20g,寬筋草、松節各30g。制成散劑),50g/次,用風濕跌打酒調勻裝入布袋中,煮沸,熱敷患處,2次/d。對照組采用冷水交替法。兩組都配合運動療法,共進行4周,治療組總療效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總療效70.83%(P<0.05)。吳海科等[6]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將舒筋洗藥顆粒(由透骨草、威靈仙、蘇木、鉤藤、田基黃各15g組成)水溶后浸洗患肢。對照組用冷水交替法。兩組都配合運動療法,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5%,顯著高于對照組70%(P<0.05)。史利軍[7]報道采用整體熏蒸療法治療SHS。治療組將中藥熏蒸藥袋(藥物以桂枝湯加味,含桂枝、芍藥、生姜、大棗、乳香、沒藥、川芎、甘草為主方。氣虛加黨參、黃芪、雞血藤、三棱、莪術;局部畏寒加防風、羌活、當歸;局部腫脹加細辛、地龍、延胡索;手指拘攣加木瓜、葛根、延胡索、制何首烏)置于熏蒸治療儀內治療患者。先熏蒸督脈30min,后熏蒸患肢30min,1次/d。同時將上述藥物研粉,加入氮酮、甘油制成膏劑貼敷于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外關穴,1次/d。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療法。針刺選穴與藥物貼敷穴位相同,1次/d。兩組均于治療2療程(14d為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治療組總療效91.7%,顯著高于對照組72.2%(P<0.05)。
1.2中藥內服劉玉霞[8]
對治療組以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SHS,處方:黃芪30g,當歸、川芎各15g,地龍、赤芍、桃仁、紅花、川牛膝各10g。加減:肢體麻木甚者加全蝎3g,炮穿山甲、絲瓜絡、木瓜各10g,丹參20g;疼痛甚者加炒乳香、炒沒藥、徐長卿、木瓜各10g,延胡索15g;浮腫甚者加茯苓15g,車前子(包)、澤瀉各20g;偏氣虛者加太子參20g,茯苓、白術各10g;偏陽虛者加杜仲、菟絲子、威靈仙各10g;偏陰虛者加沙參、天花粉、玉竹各15g,蘆根20g。水煎服。對照組予彌可保、維生素B1、潑尼松治療。兩組治療8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明顯高于對照組50%(P<0.01)。馬云枝等[9]對治療組用桂枝湯加減治療,氣虛血淤者加黨參、黃芪、雞血藤、三棱、莪術;局部畏寒惡風者加防風、羌活、當歸、川芎;局部腫脹疼痛劇烈者加玄胡、細辛、地龍;手指拘攣明顯者加川木瓜、葛根、玄參、制首烏;痛劇影響睡眠者加姜半夏、珍珠母、酸棗仁、夜交藤等。水煎服。同時采用常規針刺方法,取患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為主穴;肩手痛者配關沖;病久配大椎、肩外俞;肘部拘攣配曲澤;腕部拘攣配大陵。并且指導患者康復訓練。而對照組僅用常規針刺和康復訓練。兩組觀察6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高于對照組70%(P<0.05)。馬衛琴等[10]對治療組采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方為:生黃芪30g,當歸、廣地龍、杭白芍各15g,粉葛根、丹參、雞血藤、川桂枝、茯苓皮、木瓜各10g,紅花8g,全蝎5g,杜仲、炙甘草6g。水煎服。同時以藥液熱敷于疼痛處。若氣虛明顯加黨參、白術;痛劇加徐長卿、元胡;睡眠差加珍珠母、酸棗仁、夜交藤;局部腫脹明顯者加豬苓、大腹皮;青紫甚者加蜈蚣。對照組予雙氯芬酸鈉。兩組連續觀察6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11%,高于對照組70%(P<0.05)。
2針灸治療
2.1體針療法張琳等[11]
以針刺為主治療腦卒中后SHS,采用(1)針刺取穴: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輔穴:頸臂、外天柱;配穴:肩髃、天宗、養老、合谷、腕骨等。(根據不同的癥狀適當加用配穴)。操作:針刺主穴時嚴格按照“醒腦開竅針刺法”的規范要求操作之后,取輔穴。(2)刺絡拔罐:用三棱針于肩貞等穴及手腫脹高點處點刺,閃火拔罐放血。(3)康復訓練與推拿:①首先松動骨關節。②對患肢關節進行被動運動。③視患者情況予適當的器械訓練。以上治療15d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1.39%。蔣明珠等[12]報道采用針刺配合促通儀治療肩-手綜合征,針刺治療取穴:主穴:肩三針(肩前、肩髃、肩后)、手三針(曲池、外關、合谷);配穴:中渚。兩天1次。以上60d后(均為兩療程)評定療效總有效率85%。于桂杰[13]利用針刺結合體位療法和手法治療,針刺取穴:主穴取患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配穴:肩手痛者配關沖,病久配大椎,肩外俞,肘部拘攣配曲澤;腕部拘攣配大陵。方法體位治療:臥位時患肢適當抬高,坐位時患肢放置于腕關節輕度背屈狀態。運動功能嚴重喪失者可用石膏制一小夾板,使手腕處于輕度背屈狀態。手法治療:首先對患肢進行提捏、按揉、搓等手法,然后點按肩髃、天宗、肩井、曲池、外關、后溪、三間等穴。再做肩關節各種被動運動和腕關節的旋轉背屈運動。然后放松手法收尾。3個療程(1個療程10d)結束總有效率為92%。
2.2電針療法電針治療
一般在進針得氣后進行,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孫增強等[14]對治療組采用電針結合中西藥物治療和功能鍛煉治療腦卒中后SHS,電針治療方式為:取患側上肢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等4穴,用疏密波。而對照組僅予中西藥物治療和功能鍛煉。觀察兩療程(20d)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唐強等[15]對治療組用電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SHS,針刺法取側臂、肩髃、曲池、手三里、內關、外關、后溪,選用斷續波。康復訓練方法:采用Bobath方法為主的綜合康復方法。同時介入OT治療,肢體腫脹明顯的病人配合向心加壓纏扎法。以上兩種方法10次為1個療程。1療程后休息2d,重復第2個療程。而對照組僅采用康復訓練方法。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73.33%(P<0.05)。李梅等[16]用電針并上翹夾板治療腦卒后SHS,(1)電針治療:取穴,肩三針(肩、肩前、肩臂)、曲池、外關、合谷。采用疏密波。(2)按摩及功能鍛煉:首先在手三陰、三陽經上進行按、揉、捏、拿,然后按壓穴位上的敏感點,再進行肩臂的搓拍。在按摩的同時盡量讓患者做肩關節、肘關節、前臂、腕關節、手指等的運動訓練。(3)在非治療期間,保證患者的手不懸垂在一邊,并用上翹夾板固定,保證腕關節背曲。以上治療20次為1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總有效率98%。
2.3穴位注射
趙敬東等[17]報道穴位注射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35例,選用丹參注射液,取肩髃、肩貞、肩前、曲池、合谷、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每穴注入藥液1~2ml,隔1~2d1次,30d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94.29%。
3推拿治療
董福生等[18]對治療組采用手法治療,方法為:(1)肩的運動:使脫位的肩關節復位,然后緩慢將上肢前方上舉90°,一手握住患者手指成懸吊位,擺動上肢做各種運動;(2)肘關節的運動:術者一手控制肩的活動并使肘屈曲、伸展,反復活動;術者一手固定肘關節,另手握住前臂遠端,做旋前、旋后運動;(3)手的運動:保持上臂水平位,肘最大限度伸展位,術者與患者合掌,將腕關節背屈,活動各指關節并左右扭動;(4)按摩:患側肩手進行按摩。以上手法連續、反復進行,共進行3個月。對照組進行無規則的被動或隨意運動。3個月后,治療組180例中顯效32.8%,有效58.3%;對照組128例中顯效4.6%,有效21.9%。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4結語
中醫藥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療效獨特,但是單一的治療方法療效難以令人滿意多是采用以一種療法為主,其他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中藥外治法主要將活血化淤通絡止痛之品外敷、經皮給藥于穴位或患處;中藥內服以補陽還五湯、桂枝湯等加化淤通絡止痛藥物為主;針刺一般取穴陽明經,正所謂“治痿獨取陽明”;而推拿按摩療法多能活血通絡除痹痛。
【參考文獻】
[1]張皓.肩-手綜合征[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1):62.
[2]王曉艷,張通.腦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的發病機制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11:934.
[3]謝昆玲.腦卒中患者肩手綜合征的康復治療[J].職業與健康,2003,19(3):122.
[4]蔡超群.中藥穴位燙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觀察及護理40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53.
[5]余恒旺,崔美蓮,梁思杰,等.舒筋活絡散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6,15(9):942.
[6]吳海科,顧衛,譚峰,等.舒筋洗藥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42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4,13(6):11.
[7]史利軍.中藥經皮給藥綜合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36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2):17.
[8]劉玉霞.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肩-手綜合征257例[J].新中醫,2006,38(4):76.
[9]馬云枝,沈曉明.桂枝湯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50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166.
[10]馬衛琴,宋忠耿,徐青,等.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肩-手綜合征45例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5,19(3):278.
[11]張琳,張少玥,張春紅,等.針刺為主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360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7):2623.
[12]蔣明珠,張鶴賓.針刺配合促通儀治療肩-手綜合征[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8):45.
[13]于桂杰.應用體位、手法與針灸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34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3):2524.
[14]孫增強,李建川,朱守蓮.電針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8):3919.
[15]唐強,張立雅,李晶.電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6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4):19.
[16]李梅,尚濤.電針并上翹夾板治療腦卒中肩-手綜合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6):2343.
[17]趙敬東,張萍.穴位注射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3):209.
[18]董福生,丁玉慶,張文慧,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手法康復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3):162.
- 上一篇:中醫藥治療食道癌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全身炎癥綜合征治療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