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服務在循環系統疾病的干預效果
時間:2022-02-15 09:31:40
導語:藥學服務在循環系統疾病的干預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藥學服務在循環系統疾病患者合理用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樣法抽選出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間本中心定期隨訪的循環系統疾病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70例、觀察組70例。對照組循環系統疾病患者未采取藥學服務,而觀察組則采取藥學服務,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血壓水平、用藥依從性以及疾病知識了解程度。結果觀察組循環系統疾病患者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疾病知識了解程度、用藥依從性評分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循環系統疾病患者采取藥學服務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改善患者血壓水平的同時有效降低用藥不合理發生,應用價值較高,建議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系統;藥學服務;臨床研究
循環系統疾病好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僅發病率高而且致殘率、致死率均較大,部分患者病發后出現殘疾等其他并發癥,使得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導致其生活質量明顯降低[1]。目前,大部分循環系統疾病患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是由于患者對疾病知識并不夠了解,而且自我護理能力較差,使得臨床療效一般,因此對于該疾病需要加強干預措施,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藥行為,減輕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提升治療效果。本文中,針對本中心定期隨訪的140例患者進行分析。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中心定期隨訪的140例循環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70例與觀察組70例。對照組患者未采取藥學服務,而觀察組加以藥學服務干預,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非循環系統疾病患者或患有其他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器質性病變患者[2]。對照組:男性、女性病例數分別為:37例、33例;年齡范圍:56~79歲,平均(67.4±2.7)歲;病程范圍:1~7年,平均(3.6±0.3)年。觀察組:男性、女性比例分別為:38例、32例;年齡范圍:55~78歲,平均(67.5±2.5)歲;病程范圍:1~8年,平均(3.7±0.3)年。將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年齡對比:t=0.227,P>0.05;病程對比:t=0.529,P>0.05。
1.2方法:對照組循環系統疾病患者采取常規用藥指導(告知患者服用藥物劑量、次數、正確服用藥物時間,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未加強藥學服務干預。由醫生對患者講解正確的用藥方法,并囑咐患者按時復查。觀察組患者采取藥學服務干預,具體為[3]:①成立臨床藥師服務小組:組織藥師學習合理用藥知識,并定期在院內開展知識講座,加強科室醫師、藥師的臨床技能。另外,制定良好的獎懲制度,監督并加強管理,將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通報各個科室[4]。②藥學服務措施:對每位患者的病情展開詳細的分析,根據醫囑對患者用藥進行有效指導,并參考患者生活、運動、飲食習慣等,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藥指導[5]。對患者展開疾病相關知識宣傳。使其了解疾病發生機制以及生活習慣對用藥治療效果的影響。糾正老年患者的錯誤認知,從根源上控制藥物的不良使用情況,從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6]。標:藥師需要參考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設定合理的目標。從治療疾病的角度出發,對患者展開疾病知識宣傳以及預防措施的指導。并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健康知識的普及,為患者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干預手段[7]。根據每位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不同發病類型,安排專職藥師并詳細記錄其健康檔案,定期與患者進行線上或線下聯系,了解患者合理用藥情況。另外向患者講解每種藥物作用、正確服用劑量、服用時間等,對于記憶力較差的患者可以為其設置用藥鬧鐘,從而避免用藥不合理情況發生。④總結歸納: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需要在干預過程中對患者及時進行溝通,并分析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根本原因,及時采取針對性解決方案。必要時組織專題講座,根據患者出現的問題狀況進行小組討論,以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1.3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血壓水平、用藥依從性以及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表示:患者合理用藥后病情明顯改善,且臨床癥狀逐漸改善,血壓、血脂等生理指標逐漸趨于正常;有效:患者用藥后病情有效控制,而且生理指標逐漸趨于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甚至病情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100%-無效率[8]。用藥依從性、疾病知識了解、用藥知識了解、健康知識了解評分均使用本院自制調查表(信效度=0.834),通過問卷調查對患者的自我行為進行評分(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各項知識了解程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2組循環系統疾病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組患者用藥干預后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χ2=7.057,P=0.007),見表1。
2.22組循環系統疾病患者用藥不合理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用藥不合理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833,P=0.05),見表2。
2.3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治療前∶2組循環系統疾病的患者的血壓水平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對比2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健康知識了解情況: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健康知識了解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臨床上將循環系統疾病分為兩大類:心臟、血管疾病[9]。其中,心臟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而血管性疾病則包括主動脈夾層,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癥等,同時高血壓也屬于循環系統疾病[10]。由于循環系統疾病患者大多數為中老年,不僅健康知識薄弱,而且性格大多較為固執,給治療造成較大難度。為了能夠提升循環系統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實施藥學服務干預十分必要[13]。藥學服務首先通過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科普與宣傳,使其深入了解自身疾病,并能夠積極配合醫囑[12]。其次,通過改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合理行為,糾正其錯誤認知,可以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最后,藥學干預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化、全面化、針對性干預手段,并在出現問題后及時調整思路,以提升患者用藥合理性[13]。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140例循環系統疾病患者進行分析,發現采取藥學服務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說明藥物干預手段的應用,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用藥條件,從而確保患者得到更加有效治療,以提升患者治療效果。而觀察組患者臨床藥物不合理使用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說明合理的用藥方式能夠明顯降低用藥不合理情況發生,為患者治療提供安全性。而且觀察組患者用藥干預后,血壓水平明顯降低,健康知識了解度顯著提高(P<0.05)。可能是在展開藥物干預期間,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也明顯升高,對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視程度上升。綜上所述,在循環系統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采取藥學服務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用藥合理性,減少臨床用藥不合理發生率。同時藥學服務可以改善患者的錯誤認知,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作者:王婕鵬 單位:山西省孝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防治科
- 上一篇:財務共享如何推動銀行財會工作轉型
- 下一篇: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