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業模式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6 05:04:00
導語:醫藥分業模式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醫藥分業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醫院門診藥房托管作為我國進行醫藥分業改革中的一種試點模式,在我國已有5年試行歷史,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本文歸納介紹了藥房托管的一般形式及優點,對醫院藥房的改革有參考作用。醫院在進行藥房托管試驗模式的同時應該抓住機遇,不斷提高醫院藥學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快醫院業務的開展,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關鍵詞】藥房托管;醫藥分業
藥房托管,是我國醫藥分業改革中的一種新興試行模式,是指在不改變醫院對藥房所有權的情況下,委托企業對藥房進行管理。即保持藥房法人地位、產權、人事關系不變,將藥房委托給經營能力較強、實力雄厚的藥品企業進行經營,托管企業負責全部藥品的采購、配送和日常管理,并按合同規定給醫院上繳利潤;醫院不再負責藥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只對其進行監督[1~5]。
醫藥分業一直是我國當前國內醫院所面臨的一項改革難題,1997年國務院在《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中最早提出,要“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2000年2月,國務院八部委聯合下文,明確指出,“解決當前存在的以藥養醫問題,必須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要在逐步規范財政補助方式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基礎上,把醫院的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5~8]在這種形勢下,醫院感受的壓力十分巨大。由于受到現行管理體制的制約,醫院僅靠自身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非常困難的。2002年中央九部委下發的《關于完善“三項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允許探索以門診藥房與醫院脫離為原則的其他改革形式”。鼓勵了藥房托管這一改革形式的探索。醫院將藥房托付給企業管理,不僅可以使藥房的管理水平得到極大地提高,同時也對醫院其他方面的改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藥房托管最初在2001年6月由柳州中醫院與三九集團合作試行。這在當時被視為是醫院實行醫藥分開的一種模式和大膽的嘗試。此后,國內又先后有廣西玉林中醫院,湖北襄樊中醫院,青海紅十字醫院,廣州市腦科醫院,上海公惠醫院,唐山市中醫院,四川南江縣人民醫院以及四川綿陽的5家醫院等眾多醫院嘗試藥房托管的改革模式[8],前不久,南京市將近200家醫院和衛生醫療機構將實行藥房托管制度,以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藥價虛高、醫生吃回扣等問題[1]。
1藥房托管的一般形式
(1)藥房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所有權由醫院保留,企業則取得經營管理權。醫院的藥房、藥庫仍保持原來在醫院的位置不變,但藥品采購、物流、儲藏等事務則由企業負責,藥房在按醫院處方出售處方藥的同時也對非醫院患者出售非處方藥物。這點類似于企業托管,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藥房自負盈虧,可以提高藥房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便于管理和創新。
(2)在人員問題上,托管企業接收藥房原有的全部工作人員,并可視情況自主增聘員工,所有人員的薪資與崗位調配也由企業負責,但工作人員保留醫院編制。托管企業可在藥房自行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鼓勵藥房工作人員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并可從外招聘其他工作人員。原屬醫院編制的藥房人員保留編制不變,退休仍按事業單位標準發放退休金,后招聘的工作人員則為托管企業的員工,按托管企業員工標準退休。
(3)在利潤分配上,企業保障醫院來源于藥品經營的利潤收入,托管后,醫院從藥品經營中獲得的利潤水平基本與原來一致,可按處方銷售量的一定比例上繳醫院。醫院與企業可以簽訂托管協議或合同,采用股份制或承包制托管藥房,雙方協定合理的利潤分成,企業可以定期定量上繳承包費用或結余時按股份比給醫院上繳利潤。目前托管方和受托方有三種贏利方式:一是包定利潤基數,超額利潤作為托管方的托管收入;二是固定托管費用,贏利按雙方協商比例劃分;三是免收固定托管費用,以實現的稅前利潤為基數按協商比例分配。各種贏利方式均以保證患者和醫院的利益為前提。
(4)醫院和企業雙方組成監督小組,對藥品質量、價格進行監督,按藥劑科質控標準進行考核,托管藥房需接受監督小組的監督和指導。監督小組為臨時形式,成員可以采用固定或輪流制,實行定期和不定期監督。監督小組與托管藥房之間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合作發展的伙伴關系,托管藥房的進貨情況不應對監督小組有隱瞞。一旦發現藥品質量有誤,應立即通報醫院和企業進行處理。
2藥房托管的優點
(1)有助于促進醫藥分業。醫藥分業任重而道遠,大部分醫院以藥養醫,藥費占醫院收入的50%~60%以上,要切斷醫藥之間的利益關系,必須使醫藥分開管理。但如果在短時間內硬性將藥房與醫院拆開,醫院短期內資金緊張,有可能導致醫療項目中斷,工作人員情緒不穩,進而影響求醫患者的生命健康。藥房托管則可作為醫藥分業的緩沖,既避免了醫藥分業短時間內帶給醫院的不良反應,又為將來醫藥徹底分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青海紅十字醫院在2001年正式將藥房托管給青海省保康醫藥公司后,2001年藥品收入占全院業務收入的50.57%,2002年為36.8%,2003年為35.79%,醫院的收入逐年增加,而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卻在逐年下降,醫院對藥費的依賴性逐年下降,達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4]。
托管藥房在經營時要效仿連鎖經營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抓三方面的質量影響因素,即組織因素,包括優化技術力量配置和改善服務設施;執行因素,包括采購進貨、計劃配送、臺面管理等;結果因素,包括提高滿意度、服務追蹤等。抓住這三方面的影響因素為實現醫藥分業奠定了基礎。
(2)有助于提高用藥安全性、合理性,減輕患者負擔。藥房托管給企業后,由于企業不存在處方統計問題,因此可以杜絕一部分醫生靠開“大藥方”、“貴價藥”暗地里拿醫藥公司回扣的現象,醫生開藥方不用再考慮回扣,而是考慮藥效是否足夠,用藥是否合理,患者是否能承受藥品價格等問題,從而提高了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同時,由于藥房歸由企業經營,企業本身也是藥品供貨商,省去了藥品采購時的招標等操作環節,降低了藥房的經營成本。藥房為了和平價藥房競爭,藥價也會相應下調,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上海公惠醫院的藥房于2002年4月托管給上海醫藥股份公司和上海雷允上藥業公司,上海醫藥原即是公惠醫院的藥品直供單位,藥品均以低價提供。藥房托管后,所占比例為1:2的中、西藥分別由雷允上藥業和上醫股份提供,進藥價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降低了兩個百分點。南京市雨花區鐵心橋衛生院于2005年10月將藥房托管給醫藥公司,據統計顯示,藥房托管前,鐵心橋衛生院處方均值為150元,而現在只要80元,在進行藥房托管后在該區醫院就診的患者節省了20%的藥費支出[6]。
(3)有助于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醫院在將藥房托管出去之前,藥事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到藥品的質量、采購、價格、新特藥等方面,醫院領導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藥事管理,而藥房托管可使醫院領導從繁雜的藥事事務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醫療業務拓展和管理上,從而提高了醫院診療水平,也給醫院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青海紅十字醫院剛進行藥房托管時,醫生們的灰色收入降低,導致醫生不滿,在工作中產生抵觸情緒。醫院為了穩定工作人員的情緒想辦法提高醫生收入,進行了三方面的改革:一是在診療費上提成,實行多勞多得;二是增設“夜間門診”和“假日門診”,純收入的40%歸個人,鼓勵醫生通過業余服務來增加收入;三是實行醫療小組負責制,經濟核算直接到小組,體現優勞優酬。醫生的合理合法收入上去后,心態也隨之改變,醫生們開始積極的把精力放在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上,而不是考慮灰色收入,整個醫院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氣象[4]。
(4)有助于促進藥品流通領域的規范化經營。藥房托管雖然不是實質上的醫藥分業,但由于藥房有自主權,藥品采購過程由托管企業執行,托管企業不存在處方統計,同時由于實行股份制或承包制,藥品采購價格將是極低的價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藥品流通中的回扣行為。在市場化的運行體制下,托管藥房的經濟效益直接體現為藥品銷售數額,取決于買藥患者數量,因此,藥房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是決定藥房效益的關鍵因素,受托企業對藥房管理和服務上的投資有助于促進藥品流通領域的規范化經營。
3利用藥房托管,加強醫院自身建設以達到醫藥分業
藥房托管對降低醫院的藥品收入比例、遏制醫院中存在的藥品回扣不正之風有積極作用。由于醫院在藥品分銷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使得醫院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往往處于一種強勢的地位,并可據此對企業提出種種要求。醫院為保證改革成功并爭取到社會各方的支持,大多會要求企業托管藥房后的藥價要低于當地同級醫院的藥價水平,并要求企業幫助遏制醫院內的藥品回扣現象。同時醫院可以借藥房托管的機會,集中精力調動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調整醫生收入,拓展醫療業務,以提高醫院的診療、服務水平。
青海紅十字醫院藥房在2001年9月30日正式交由青海省保康醫藥公司托管,在青海紅十字醫院和保康醫藥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藥房員工工作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由于切斷了醫生與藥品廠家之間的聯系,杜絕了醫生吃回扣、開貴價藥的現象,降低了病人看病的成本花費,又組織醫生搞醫療小組負責制,使得整個醫院的服務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因而受到病人的歡迎[4]。
藥房托管對于醫院改革具有積極的影響,但藥房托管只是我國醫藥分業改革中的一種過渡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醫院和藥房并沒有完全的分開,藥房的所有權仍由醫院掌控,藥房收入的大部分仍然要上繳醫院。雖然醫院對藥費的依賴程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藥費仍是醫院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醫院仍不能從經濟上擺脫對藥房的依賴。在已經試行藥房托管的醫院中,有部分醫院由于補償機制不完善,門診藥房藥品利潤降低使工作人員福利、工資不到位,藥價無法下降,藥事安全、藥事咨詢等工作無能力開展,影響藥物治療合理有效安全三原則,改革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試行藥房托管的同時,醫院必須加強對自身隊伍的建設,努力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在業務上多方拓展,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患者就醫,從而進一步深化醫藥改革,達到以醫養醫,真正做到醫藥分業。
【參考文獻】
1黃蘇娟,王銘婧.南京“藥房托管”—斬斷醫藥利益鏈.醫藥產業資訊,2005,2(22):76.
2蔡衛民.我國醫院藥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5):471.
3雷婷,顧海.關于我國醫藥分業試點模式的思考.上海醫藥,2004,25(4):151.
4張琳,金言.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促進醫院迅速發展—記青海紅十字醫院.中華醫院管理.2004,3.
5高乃武,周金生.醫藥托管:實現醫藥分業的必由之路.首都醫藥,2004,11:5.
6郭海英.“托管”一年間.中國藥店,2003,10:34.
7武鋒,孫強.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實行藥房托管的操作模式與效果.中國醫院管理,2003,23(9):12.
8韋少雯.試述藥房托管.中國藥店,2003,23(2):25.
- 上一篇:鎮書記述職報告
- 下一篇: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