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8 03:08:00

導語: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治療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對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納洛酮治療,觀察其神志清醒的時間。結果:47例患者在1h內清醒,21例在4h內清醒,總有效率100%。結論: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院從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68例,我們應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治療收到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急性酒精中毒68例患者中,男50例,女18例,年齡19~47歲,平均33歲。飲酒量相當于52度白酒200~800ml。中毒至就診時間0.5~5h,就診時處于興奮期20例,共濟失調期21例,昏睡昏迷期27例。

1.2診斷標準[1]:(1)發病前有過量飲酒史;(2)呼吸、嘔吐物中有酒精氣味;(3)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或抑制,有共濟失調或昏睡等癥狀,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狀態;(4)排除藥物、化學性氣體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無其他合并癥。根據酒精中毒的程度,在臨床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患者興奮,出現頭痛、頭昏、乏力、自控力喪失,自感欣快,言語增多,繞舌,有時粗魯無禮,易感情用事,顏面潮紅或蒼白,呼出氣帶酒味。中度:患者動作不協調、步態蹣跚、動作笨拙、語無倫次、眼球震顫、躁動、復視等。重度:患者沉睡、顏面蒼白、瞳孔散大、體溫降低、皮膚濕冷、口唇微紺。嚴重者深昏迷、陳-施氏呼吸、血壓下降、心跳加快、二便失禁等。

1.3治療方法:在常規對癥治療(給予50%葡萄糖,以及肌苷、ATP、輔酶A、維生素C、維生素B6加10%葡萄糖靜脈滴注等)的同時,輕度~中度中毒患者將納洛酮(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4~0.8mg加入5%葡萄糖20~40ml中靜脈注射;重度中毒首劑納洛酮用量0.8~1.6mg加入5%葡萄糖20~40ml中靜脈注射,然后根據病情變化必要時每隔0.5~1h重復靜脈注射納洛酮0.4mg,直至患者神志清醒為止。

2療效觀察

2.1療效判斷:催醒時間是指患者就診開始治療到神志清醒的時間。(1)顯效:治療1h內神志清醒;(2)有效:治療4h內神志清醒;(3)無效:經治療4h以上仍神志不清。總有效率=有效+顯效。

2.2結果:顯效47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100%;用納洛酮治療中未見明顯不良作用。

3討論

3.1急性酒精中毒的機制:正常情況下,飲酒后,乙醇經胃和小腸在30min~3h內完全吸收,其中90%由門靜脈入肝并經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輔酶A、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僅10%由肺和腎排出。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一次過量飲酒后,迅速吸收進入體內的乙醇超過了肝臟的氧化代謝能力而積蓄,并經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此時的機體處于應激狀態,下丘腦釋放因子促使垂體前葉釋放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其中活性最強的是β-內啡肽。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作用于腦的阿片受體,使腦皮質功能受抑制,患者先處于興奮狀態,逐漸轉入抑制狀態,作用于小腦,引起共濟失調;作用于網狀結構,引起昏睡和昏迷;作用于延腦中樞,引起呼吸、循環功能衰竭。

3.2納洛酮的藥理作用:鹽酸納洛酮是一種完全阿片受體拮抗劑,為羥二氫嗎啡酮的衍生物,不具有明顯的激動劑作用,它能夠通過血腦屏障,競爭性地阻斷β-內啡肽的毒性作用,對調節心血管、呼吸運動,調節感知和運動,對睡眠與覺醒周期起著神經遞質的調節作用[2]。乙醇中毒后腦內β-內啡肽釋放明顯增加,自由基產生增多,納洛酮能特異性地拮抗β-內啡肽,清除自由基,并促進乙醇的轉化,改善腦缺氧、腦水腫,保護腦細胞,恢復意識,促進呼吸功能恢復及有效防止肺水腫、休克的發生,因此對迅速蘇醒有顯著作用[3]。納洛酮同時拮抗β-內啡肽和自由基對其他器官的損害,改善全身功能狀態,加快患者意識的恢復。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89.

[2]孟慶林.鹽酸納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機理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學,1996,16(3):2.

[3]孟慶林.納洛酮在危重病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