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的產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4 11:14:00
導語:巴戟天的產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方法
11分析軟件
TCMGISI系統由藥用植物研究所陳士林教授主持研究,已通過衛生部科技成果鑒定,該系統依托地理信息系統平臺開發而成,主要后臺數據庫包括國家1∶100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1∶400萬的土壤數據庫和氣候因子數據庫。氣候因子數據庫是基于全國氣象站點30年(1971~2000年)月地面氣象數據,按國家認可的方法計算所得的按月柵格數據(單元大小為1km2)及衍生數據,包括6個指標:平均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極端最低溫度、極端最高溫度、相對濕度,系統在輸入相關數據,賦予選擇的指標不同權重后,經過空間聚類分析,可生成矢量分析地圖,計算出與原產地不同相似系數的區域面積[6-7]。
12分析方法
采用空間聚類算法,選擇相關因子,調用建立的各類數據庫,分析出巴戟天在全國的生態適宜性產區分布及區域面積。巴戟天屬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耐高溫,怕嚴寒。野生或栽培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丘陵、坡地。選擇道地產區廣東德慶縣為巴戟天的分析基點,確定巴戟天適宜產地分析的生態因子:降雨量為1400~1700mm;7月平均溫度為28℃~32℃;1月平均溫度為13℃~16℃;海拔為200~700m;土壤:赤紅壤和黃壤[11]。
2結果與分析
21巴戟天產區的相似度分析
采用TCMGISI系統分析后得出與巴戟天道地產區廣東德慶縣生態地理因子不同相似系數的產地分布(表1、圖1-3)。相似系數為95%~100%的區域包括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面積為1103719km2,占所在縣市總面積的384%(圖2);相似系數為90%~95%的區域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湖南、浙江等,總面積為857615km2,占所在縣市總面積的131%(圖3)。相似系數為95%~100%的區域中以廣東和廣西包含的縣市數最多,面積最大;相似系數為90%~95%的區域中以廣東省面積最大,云南和廣西等面積次之(圖4、圖5)。表1巴戟天適宜產地分布情況統計表(略)
22TCMGISI系統分析結果與資源普查數據的對比
全國第3次藥材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巴戟天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省、區,其中主產于廣東德慶、五華、郁南、紫金、封開、和平、高要,海南瓊海、萬寧,廣西北流、容縣、靈山、欽州、寧明,福建南靖、平和、武平等縣[12-13]。通過TCMGISI系統對巴戟天的產地適宜性進行分析,得出巴戟天在全國的適宜分布區包含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區。分析結果與中藥資源普查的結果有較好的重疊性,表明了系統分析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同時系統分析還得出了部分普查結果沒有報道的適宜產地,這些產區可能有巴戟天的分布(資源普查時沒有了解到)。從生態地理角度來講,這些區域也可能成為巴戟天生產的新區域。通過系統分析結果和第3次中藥資源普查數據的對比,使得TCMGISI系統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得到驗證,同時TCMGISI系統通過更加科學的分析手段,預測了巴戟天可能的分布區域,也為下一次巴戟天資源普查范圍的確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3討論
通過TCMGISI系統分析得出與巴戟天道地產區廣東省德慶縣生態地理因子相似系數90%~100%的縣市主要分布在廣東和廣西,不僅適宜區面積大,而且分布連續,應作為優先發展的區域,福建、海南、云南相對次之。湖南、貴州、浙江,江西等地分布較為分散,從規模經濟角度分析不適合發展巴戟天生產。本文只采用了一種聚類方法,且適宜區的劃分只是基于4種氣候土壤因子得出的相似系數,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將采用更多的分析模式,并且對氣候因子作多角度的分析,將會得出更有指導意義的結果。根據以上分析數據得出的巴戟天的種植區劃和引種栽培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限于篇幅,本文分析得到的適宜區不是指該縣全部的區域,具體細化的生態適宜區未能詳細列出。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5.
[2]徐錚奎.巴戟天——前景廣闊的植物抗癆新藥[J].中國制藥信息,2006,22(7):17.
[3]胡耀華,馮朝陽.幾種陰生藥用植物的產銷情況調查Ⅳ——巴戟天的產銷情況調查[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4,10(1):38.
[4]丁平,詹若挺,徐鴻華.巴戟天[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57.
[5]姚輝,吳鴻,馮承浩,等.巴戟天根的結構及其與蒽醌類化合物積累的關系[J].實驗生物學報,2004,37(2):96.
[6]陳士林,魏建和,孫成忠,等.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蒙古黃芪產地適宜性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6,8(3):47.
[7]孫成忠,劉召芹,陳士林,等.基于GIS的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系統等的設計與實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6,8(3):112.
[8]王瑀,魏建和,陳士林,等.應用TCMGISI分析人參的適宜產地[J].亞太傳統醫藥,2006(6):73.
[9]陳士林,周應群,謝彩香,等.基于TCMGISI的西洋參生態適宜性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7):741.
[10]魏建和,陳士林,孫成忠,等.三七產地適宜性數值分類與區劃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6,8(3):118.
[11]趙潤懷,王繼永,孫成忠,等.基于TCMGISI的道地藥材附子產地適宜性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06,8(7):4.
[12]么厲,程惠珍,楊智.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399.
[13]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214.
【摘要】【目的】分析巴戟天的適宜生長區域,為確定巴戟天種植產區以及合理規劃生產布局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TCMGISI),以廣東省德慶縣為道地基點,選取1月平均氣溫、7月平均氣溫、海拔、土壤和降水量等關鍵生態因子,對巴戟天的適宜產地進行了分析。【結果】與巴戟天道地產區相似系數為95%~100%的產區主要分布在廣東和廣西,面積總和為1103719km2,相似系數為90%~95%的區域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湖南、浙江等,總面積為857615km2。【結論】巴戟天的栽培發展應主要以廣東和廣西為中心。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對巴戟天的引種栽培及科學區劃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巴戟天;產地適宜性
- 上一篇:公司工程部就職報告
- 下一篇:便秘中藥治療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