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中醫技術改善和知識產權維護
時間:2022-03-30 04:25:00
導語:淺談我國中醫技術改善和知識產權維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醫藥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在技術創新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中醫藥技術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中國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上雖然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推進中醫藥技術創新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關鍵詞: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中醫藥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長期斗爭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應該在繼承發揚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這是《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姍姍來遲的知識經濟時代使企業競爭更加激烈,為贏得市場必須重視技術創新。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技術創新的根本保證。所以,根據中醫藥科自身的特點,加強和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推進中醫藥技術創新,實現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技術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
技術創新是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綜合性的活動,不是單純的技術概念,更側重的是一個經濟概念。它是以市場效果為標準的,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市場價值,達到商業目的,其關鍵是商業化。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由技術成果及其轉化成的市場價值歸誰所有是一個關鍵問題,而為了調整這其中的矛盾就產生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創造性腦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其實無論是對商標、著作、專利,還是對技術秘密的保護,說到底是這些技術創新成果歸誰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產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知識產權制度是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技術創新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它們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密切聯系。認清兩者的關系,在中醫藥技術創新過程中才能杜絕顧此失彼,做到相得益彰。
二、中醫藥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中醫藥技術創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專利、版權、商標、技術秘密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法規體系,基本上與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標準相一致,但中醫藥技術創新仍然存在一些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問題。
第一,知識產權保護觀念相對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流失嚴重。中國不少中醫藥科研院所業還不能從市場的角度真正理解知識產權的深刻內涵。不少科研人員仍然認為只要領取了國家新藥證書,就取得了壟斷權,根本就沒想要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更不用說到國外申請專利了。在中國每年有大量的中醫藥科技成果通過、成果鑒定、學術研討、公開使用等方式向國內外公開出去,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青蒿素本是中國為世界衛生組織所承認的一類新藥,對瘧疾的治療比奎寧更高效,并不易產生抗藥性。但由于當時未建立專利制度,而有關科研人員又連續發表了二十幾篇論文,喪失了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因此再向國內外申請專利已經不可能了。有的成果即使申請了專利,也主要是為了完成課題的需要,根本不會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而不斷地交納專利年費,而專利法明文規定不續交年費專利權保護就自動終止。其他需要相關中醫藥技術成果的單位或人員只要對專利公報稍加查新,就會輕易地享用這些失去法律保護的免費成果。這都會使原單位和國家的前期投入付諸東流。
第二,科研投入主體多樣,成果權屬不明晰,中醫藥技術產業化困難。在中醫藥研發過程中,特別是承擔的縱向課題,形成知識產權的資金來源復雜,主管機構交叉重疊,要想厘清其中的關系很困難。由于目前國家或部委的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還是以計劃任務書的形式下達,簽訂的技術合同不規范,要求的技術內容多,有關權屬問題和成果收益問題等涉及很少,這就更加大了明晰產權的困難,造成中醫藥技術創新過程中科研成果的再次開發和實現產業化方面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科研院所往往在產業化方面缺乏投入熱情,僅強調其對成果享有的學術權益,對自身應承擔的義務和成果完成人應得的權利往往考慮不多。尤其是成果完成人實施成果轉化所需要的資金、人員和場所等支持往往是很難得到的,這嚴重影響了中醫藥科研單位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自主知識產權數量較少,技術成果質量低,技術涵蓋面不廣。自主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尤其是高技術中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表現在數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其質量的高低。與國外跨國公司比較,中國中醫藥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顯示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醫藥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數量不多,在一些重要的高技術醫藥領域已對中國形成“跑馬占荒”的嚴重包圍態勢。據統計,在生物制藥等高技術領域,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比例占60%~90%。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醫藥市場,其醫藥專利的數量也是最大的,占據了全球醫藥專利的41%,是申請數量位居第二的日本4倍。而且外國醫藥企業更注重具有更高技術含量的原創性技術的開發和申請,這些專利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大的競爭力,中醫藥產品與技術幾乎不可能與之匹敵。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調整其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不斷擴大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這將使中國今后制藥產業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國家專利的制約,給中醫藥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三、加強中醫藥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
目前中國的中醫藥技術創新不夠理想,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促進中醫藥技術創新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因此我們應當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解決中國在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的相關問題。
第一,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意識,加大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要從根本上轉變過去那種重發現輕發明,重論文輕專利的觀念,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不但要尊重和保護他人的知識產權,而且要提高自身的保護意識和管理能力。把發明專利、技術秘密、商標等知識產權作為競爭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提高中醫藥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企業的高層領導要從觀念上和意識上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從管理上要系統全面地組織和策劃,為中醫藥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提供資源和制度上的全方位支持。應當在本單位相關管理部門的基礎上,組建有企業負責人及法律顧問參加,有專職的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并制定和實施本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針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積極研究和把握國際知識產權的發展動向,及時制定和調整知識產權的發展戰略,引導中醫藥企業和科研院所有效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第二,加強對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管理,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一套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能促進中醫藥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家要制定和完善政府各類中醫藥研發計劃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加強相關人員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注重開展有關中醫藥知識產權的軟科學研究。中醫藥企業在簽訂勞動聘用合同和崗位聘用合同時,應當根據不同的課題特點和實際情況,明確而細化約定科研人員應當遵守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在中醫藥科研人員工作期間,應當明確其應當保密的具體范圍,加強對其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培訓和教育、支付保密費用等等。對中醫藥相關單位的技術秘密也應當予以嚴格界定,并采取相應的合法、有效的保密措施。在中醫藥科研人員退出課題組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按照管理制度的規定追回有關技術資料和文件,并應當告知其應當承擔合同附隨義務。另外由于受高校學術排行榜的影響,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在國際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文章,應加強保密措施,嚴格審查,防范無形的知識資產流失。
第三,建立和健全知識產權收益分配和獎勵機制,鼓勵具有自主創新的中醫藥原創性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承認和保護腦力勞動創造的知識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應鼓勵和支持中醫藥技術創新者用自主知識產權獲取合法報酬,把創新者的報酬與其發明創造的效益掛鉤,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推動中醫藥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工作的開展。中醫藥企業要重視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防止在企業資產重組或組建中外合資企業時無形資產的流失。中醫藥專利權擁有單位在專利授權后,應及時為發明人或設計人支付其應得的報酬。中醫藥科技進步獎的評定,要把自主知識產權的取得作為重要條件之一。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應建立專利工作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專利申請資助、專利技術實施、專利獎勵、專利執法及宣傳。對申報他國醫藥專利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點扶持。知識產權的管理機構要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藥原創性研究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特別服務。在制定計劃時要緊緊圍繞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大對原創性研究的支持力度,減少對模仿性技術創新的支持,努力實現以跟蹤模仿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轉變,以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藥產品和產業。對于原創性或專利性較強的中醫藥項目,在組織項目驗收或成果鑒定前,成果完成者應提供完整準確的知識產權報告,取得成果后,要及時進行專利申請,以取得法律保護。
參考文獻:
[1]傅家驥,等.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盛輝,成良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企業技術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3]王明旭,宋鑫,董研林.試論中藥專利申請戰略的運用[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9).
[4]宋曉亭.中醫藥技術創新的種類及法律保障[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8,(5).
[5]張軍,吳貴生,彭翔.21世紀中國中醫藥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5,(9):30-34
[6]鄭永鋒.中藥領域發明創造的專利保護[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3,(5).
- 上一篇:小議多軸伺服制瓶機控制系統
- 下一篇:小議管理科學理論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