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系統在醫院方面的運用和拓展

時間:2022-04-29 05:23:00

導語:LIS系統在醫院方面的運用和拓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LIS系統在醫院方面的運用和拓展

摘要:lis的數據安全,實現了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標本管理、日常事務管理、網絡管理、檢驗數據管理。可以進行項目工作量、組合工作量、科別工作量、部別工作量、檢驗者工作量、送檢者工作量、儀器工作量、標本工作量、細菌工作量、組別工作量、日期工作量以及以上各個條件的組合的工作量統計和費用統計,使科室管理者很容易掌握和分析科室的運轉情況,為決策提供了數據

關鍵詞: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系統數據

Keyword: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ofthe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ofthehospital;Systematicdata

Summary:DataofLISsafe,realizelaboratorymanpowerresourcesmanagement,samplemanage,dailytransactionmanagement,networkmanagement,examinedatamanagement.Cancarryontheworkloadofproject,maketheworkloadup,department''''sworkload,thedepartmentleavesworkload,inspectionperson''''sworkload,workloadofpersonswhoinspectbyreadysamples,instrumentworkload,sampleworkload,bacteriumworkload,groupworkload,dateworkloadandallworkloadofassociationoftermstheabovecountwiththeexpensescounting,makeoffice''''sadministratorveryapttograspandanalysetheoperationsituationoftheoffice,haveofferedthedataformakingpolicy

LIS實現了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標本管理、日常事務管理、網絡管理、檢驗數據管理(采集、傳輸、處理、輸出、)、報表管理過程的自動化,使實驗室的操作人員和管理者從繁雜的手工勞作中解放出來,極大地提高了檢驗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降低了勞動成本和差錯發生率。然而,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LIS系統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LIS軟件缺乏規范化、標準化

八十年代中期,衛生部開始對醫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予以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醫院信息系統的規范化工作。至今已數次對醫院信息系統軟件基本功能提出規范要求,其中包括了臨床檢驗分系統功能規范要求(詳見附件)。但是,由于檢驗項目、儀器、試劑、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人力開發和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無法制定標準化的、統一的數據字典編碼,導致軟件開發商、臨床實驗室在開發LIS系統時無章可循,各行其道,出現了我們現在LIS軟件各自為陣、互不兼容的混亂局面。缺乏檢驗項目的原代碼是妨礙LIS軟件規范化,標準化的根本原因。要想解決原代碼的標準化問題,必須由衛生行政部門委托如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這樣的中介機構,組織一個強有力的工作組,投入一定的資金,經過艱苦卓絕的大量工作方能完成。這是一項浩瀚的工程。

二、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缺乏法規性

八十年代初,衛生部為了監督管理臨床檢驗質量成立了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其后,各省相繼成立了省級臨床檢驗中心,對促進檢驗質量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們缺乏像美國CLIA’88那樣法律性的制度來監督約束檢驗人員的行為,缺乏嚴謹科學的檢驗人員行為準則。因此,我們在開發和應用LIS軟件過程中,沒有質量管理標準可依,對檢驗人員的行為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嚴格的約束,致使各開發公司出版的LIS軟件五花八門。一些LIS軟件僅停留在替代手工錄入、手工操作加計算機統計的水平上,談不上對實驗室的管理。為了提高LIS軟件水平,必須制定類似于美國CLIA’88的法律性文件,當務之急是盡快出臺《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促使軟件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充分體現LIS軟件的管理功能。

隨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和全自動血球計數器等儀器的使用,檢驗科的大多數項目實現了全自動化分析。全自動化分析引入后,組合化驗增多,更好的滿足了臨床需要,也使檢驗科的工作量和檢驗數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這就需要實行智能化管理,早期的單機DOS網絡管理系統就是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的雛形,主要任務是接受分析數據、打印化驗報告、查詢報告和室內質量控制數據的管理等。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展,以Windowsnet為平臺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得以廣泛應用。目前,LIS在運行速度、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并能實現檢驗結果審核自動化、檢驗無紙化、雙向通訊及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無縫聯接,為實驗室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檢驗流程管理[1]。我院的LIS系統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和實際運行,已趨于成熟和完善,并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文著重從LIS的結構設計、工作流程、功能、系統數據安全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

LIS的總體結構設計LIS采用C/S(Client/Server,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應用模式。為了共享HIS中的信息資源,必須實現LIS與HIS的完善對接。為了使檢驗信息的提交不與HIS系統爭搶資源(CPU,硬盤訪問)及減輕主服務器的存儲負擔,檢驗科應有一個獨立的LIS服務器。LIS工作站用于數據接收的計算機有兩個RS232串口,這樣可以連接兩臺檢驗設備,從不同儀器上采集到的結果可能具有不同的文本格式,通訊軟件執行不同的數據處理過程再將結果以統一的形式存放。實驗室信息系統總體結構示意圖見圖1。

LIS是HIS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與HIS的無縫聯接可以共享HIS中的信息資源,使檢驗科能與門診部、住院部、財務科和臨床科室等全院各部門之間協同工作。

對住院、門診的病人,檢驗人員在病人標識欄中輸入住院號或門診號,系統自動從HIS系統中調出病歷號、科別、病床號、標本類型、姓名、性別、年齡、檢驗者、送檢醫生、醫囑申請等信息,檢驗人員采集相應的醫囑申請即可。

提供人工和自動審核功能,人工審核是指人工對某一數據進行瀏覽,檢驗結果的合理性。自動審核可以對不同檢驗種類之間的檢驗結果相關參照比對,同一患者的當前結果與過去數次結果的比對,保證標本審核的準確性及穩定性。同時提供了檢驗項目的上下限范圍檢查和空值警告提示。

提供了很完全的查詢窗口,可以按指定條件如病人姓名、性別、病歷號、檢驗日期、檢測項目等條件查詢病人的檢驗結果。同時支持模糊查詢,例如,查詢姓為黃的患者,就能給檢驗人員列出黃姓患者的清單。還支持跨組查詢且可以查某個時間段的報告。對檢驗各部門使用的試劑進行統一管理,包括試劑的入庫、庫存查詢以及自動減庫存功能,儀器每做一個測試將自動減少試劑庫存量,為主任管理系統提供科室消耗及成本原始數據。

檢驗儀器可以自動接收采樣獲得的檢驗項目申請,而擁有標準的RS232串行接口的儀器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可直接與工作站連接,系統自動接收由儀器傳送過來的結果。對于某些手工檢驗項目,可采用手工錄入方式錄入結果。對于一般的數據在病人資料錄入窗口就可以完成,但對細胞形態等描述性報告和細菌報告則需要在獨立的窗口完成。

可以進行項目工作量、組合工作量、科別工作量、部別工作量、檢驗者工作量、送檢者工作量、儀器工作量、標本工作量、細菌工作量、組別工作量、日期工作量以及以上各個條件的組合的工作量統計和費用統計,使科室管理者很容易掌握和分析科室的運轉情況,為決策提供了數據;同時檢驗人員可以進行各種組合的實驗數據統計,如對一定年齡范圍和某一疾病患者的某一項目進行統計分析,這有利于檢驗人員進行研究。采用Westgard多規則作為失控判斷規則,與LIS數據采集模塊連接,實時自動接收儀器質控數據,自動繪制質控圖,自動失控報警。使用優頓圖對質控數據進行分析,辨別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以便檢驗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工作質量。

如果病人每次以同一就診卡號就診或住院,可以顯示病人歷次所有的檢查結果,還可以顯示任一檢查項目所有結果的動態曲線,有利于臨床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動態分析LIS是HIS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安全是整個醫院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系統數據安全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對硬件配置,特別是對數據庫服務器的配置采取一定措施,如采用安全的硬盤存儲系統、雙機熱備、磁帶機及光盤數據備份等,最大程度減少因硬件故障導致的數據破壞。

檢驗工作中對數據的訪問、輸入和修改有一定的權限要求,建立結果數據冗余,實施身份的驗證,多級權限的管理機制,加強安全操作指導,可減少各種因素導致的數據破壞,而且可以防止數據的泄漏。

在LIS與HIS其他子系統連接時,通過數據接口來交流信息,數據接口安全應遵守有關行業標準(HL7)和醫院的規定,保證接口雙方的安全。簡單和標準化的數據接口穩定,也便于維護。

結束語:今后,隨著醫院HIS的更新換代,檢驗將徹底實現條形碼統一管理,使整個檢驗過程更加簡化,在這種新的工作模式下,就像超市里購物一樣,標本只要在條形碼閱讀器上過一下,病人資料及待檢測項目就會從網絡上自動調入,分別送到檢驗的服務器和分析儀器,減少了實驗室信息傳遞過程中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真正實現了檢驗流程的自動化與檢驗全程質量管理[2]。同時,門診患者可以憑印有條形碼的檢驗回執單,到自助打印報告處獲取檢驗報告。

參考文獻:

[1]叢玉隆,李健.檢驗科計算機管理網絡的建立與應用體會[J].臨床檢驗雜志,2001,19(6):361363.

[2]石玉玲,李林海,徐德興,等.包含條形碼的全信息彩色標簽技術在檢驗科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6),652653.

[3]/Clinical/071128/16525862-2.html

劉剛.醫院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建設與認識[J].醫療裝備,2006,19(2).

[4]鈕羅涌,汪覺民.ACS分級存儲和備份系統設計[J].醫療衛生裝備,2006,27(2).

[5]王濤,于長路,祁兵等.PACS在放射科圖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3,14:202204.

[6]/html/qikan/yykxzh/syyjzz/20069517/20080831134245717_247171.htm

[7]王世偉周怡《醫學信息系統教程》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