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現狀
時間:2022-07-14 11:08:00
導語: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肺炎疫情影響下,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現象更為明顯。“慢就業”現象原因不一,主要表現在疫情影響持久,區域經濟差異;職業規劃脫節,指導內容淺顯;就業成本增加,自身定位模糊。本文認為,緩解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現象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國家層面做到優化就業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學校層面做到強化精準服務,提高就業的質量;個人層面做到更新就業觀念,增強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慢就業;疫情;中醫藥專業大學生
自2019年12月至今,受疫情蔓延和防控因素沖擊,全國畢業大學生的就業受到了影響。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危機”,但是“危”和“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尤其對于中醫藥專業大學生來說,雖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就業的挑戰,但是可以通過改變認知將危機轉化為機遇。然而,在“穩就業”這場持久戰中,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慢就業”群體。“慢就業”顯示出一種不同于以往求職的新現象,分析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的原因,探索緩解策略,對于提高中醫藥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應引發新的思考。
一、“慢就業”現象的表現類型與影響
對于“慢就業”現象,學術界尚無統一規范的界定。“慢就業”首先在國外出現,畢業生在畢業之后沒有立即就業,而是通過游歷、參加志愿服務等活動以增加閱歷。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這次疫情的沖擊,畢業生延長了選擇工作的時間,沒有立即選擇一份正式穩定的工作。1.“慢就業”現象的表現類型(1)主動“慢就業”這個類型的學生,他們具有明確的職業認知、清晰的就業計劃和堅定的就業理念。部分中醫藥專業大學生瞄準三甲醫院,不愿去基層工作,厘清擇業與就業、專業與職業的關系,選擇繼續深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2)被動“慢就業”這個類型的學生,他們具有較高的職業期望,缺乏自我認知和職業規劃,沒有及時轉變身份角色。部分中醫藥專業大學生缺乏步入職場的勇氣而選擇在家待業;或因缺乏基本的工作能力,在求職過程中受挫。被動“慢就業”的大學生,由于“待價而沽”沒有做好求職準備,不主動尋求就業信息,錯失擇業的最佳時機。2.“慢就業”現象的影響近幾年,我國就業市場出現了“慢就業”現象,社會越來越關注這一問題。對于這一現象,人們褒貶不一,事物具有兩面性,每一種社會現象的出現都是對社會的現實反映。因此,我們應理性、辯證地看待“慢就業”現象。(1)“慢就業”的積極方面一方面,“慢就業”有利于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現如今就業競爭激烈,在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畢業生選擇慢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在一定期限內主動了解就業市場,避開就業高峰期,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可以提升職業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慢就業”可以緩解畢業生的就業焦慮,避免畢業生不做長遠打算,隨意找個工作崗位,從而導致頻繁跳槽。(2)“慢就業”的消極方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雖然“慢就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將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會造成教育資源、優質就業資源的浪費。中醫藥專業大學生學制一般四至五年,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財力成本,畢業后如不迅速回報社會,會增加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壓力;另一方面,容易引發“不就業”“懶就業”不良導向。在疫情期間,國民響應國家政策不外出,容易滋生畢業生的享樂主義,形成就業心理怠慢。
二、“慢就業”現象的原因分析
“慢就業”現象體現當代大學生對更高質量就業的期待,本質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表現。近些年,中醫藥院校擴招規模不斷增大,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不斷增加。隨著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慢就業”現象。1.疫情影響持久,區域經濟差異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各項就業工作如校園春季招聘活動、就業指導,只能通過線上進行,特別是三四月份的春季招聘高峰期正處于防疫控制的關鍵階段,無疑增加畢業生就業難度。受疫情影響,本科生考研初試成績查詢和復試安排均比往年推遲,公務員招聘工作也有延遲,部分學生無法積極投入春招,導致“慢就業”現象更加突出。醫療事業快速發展,但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不平衡,基層中醫藥醫療機構的規模和人才需求量相對較小,導致醫療衛生行業招聘條件不斷提高,三甲以上醫院一般只招收碩士以上學歷,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較差,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滯后,在學術交流和規范訓練中,無法滿足中醫藥專業大學生的求知欲。2.職業規劃脫節,指導內容淺顯 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初中、高中階段幾乎沒有職業規劃的啟蒙。高校雖然普遍開展了各種類型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但缺乏相關課程體系,很多課程成效有限。在職業規劃教育中,沒有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考慮學生的實際就業需求。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主要是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形式,針對學生個性特征、面試注意事項、簡歷制作和查找招聘信息進行講授。絕大多數教師以口述為主,教學內容相對簡單,缺乏實踐性。如何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一直是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3.就業成本增加,自身定位模糊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經濟無疑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對于畢業生而言,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有所增加。延期開學、推遲畢業答辯和取消線下招聘對畢業生的順利就業造成了持續性的消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時間成本。大學期間教育成本支出持續上漲,中醫藥專業大學生實習期間沒有收入來源,并且需要負擔租房等生活開支,增加了就業的經濟成本。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部分畢業生存在非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發達地區不可的思想,但是對于自己的就業能力沒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在就業過程中挑三揀四。既不會根據自己的就業能力設置合理的期望,也不會根據就業環境的變化相應地調整自己的就業要求,最終與就業機會失之交臂。
三、緩解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慢就業”現象的策略
1.國家層面:優化就業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1)營造就業環境,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應對大學生就業壓力挑戰,國家和政府部門應繼續優化公眾就業服務,推進大學生基層就業戰略,落實基層就業政策,使大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在基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吸引大學生主動到基層工作。健全就業公眾服務體系,打破地域限制,為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滿足畢業生求職創業等多方面的需求。(2)挖掘就業潛力,提供疫區就業崗位疫情的爆發,對于中醫藥專業大學生而言,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挖掘各醫院單位的就業潛力,創造基層公共服務就業需求,擴大吸納中醫藥專業畢業生就業規模。各地區可擴大醫療衛生領域的招聘計劃,加強基層公眾醫療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細化招聘要求、崗位補貼和就業幫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吸納中醫藥專業大學生。2.學校層面:強化精準服務,提高就業的質量(1)優化專業教學,加強職業規劃教育中醫藥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應正視和重視當年的“慢就業”現象。一方面,將就業指導融入專業教育,增進中醫藥專業大學生對專業的理性認識,提高職業認同;另一方面,做好傳統模式就業指導服務,如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舉辦座談會、開展講座等,全面系統地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同時,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就業指導,實施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增強學生的就業自信心。(2)增強價值引領,精準就業指導服務中醫藥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應重視價值觀的引領,倡導大學生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與此同時,加強與社會的對接,“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和“訂單班”是幫助中醫藥專業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形式。不同專業、年級側重點應有所不同,職業指導課應根據不同群體、不同定位、不同時期的需要實施個性化指導。為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開展全體學生常見問題的群體輔導、部分學生同類問題的小組輔導和特殊問題學生的個別輔導。3.個人層面:更新就業觀念,增強就業競爭力(1)樹立科學就業觀,調整就業期望值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應關注就業形勢與政策,及早認識嚴峻的就業形勢,了解社會需求,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采取務實的求職策略,嘗試去基層、一線工作單位鍛煉自己,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畢業生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快角色轉換,結合客觀就業環境,主動參加應聘,在實戰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調整,保持合理的就業預期。(2)樹立大局意識,服務國家需要鑒于防治疫情的短期需要,防控疫情需要醫療衛生領域的專業人才。醫院是治療疫情的主戰場,但防疫控制的關鍵在于基層,基層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應學習疫情精神,樹立大局意識,牢固樹立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把就業問題提升到為經濟發展和國家進步貢獻個人力量的高度,拋棄就業只是個人謀生手段的落后認知,充分樹立時代主人翁意識。
四、結語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順利就業關系畢業生的自身發展,關系千萬家庭的利益,關系高校的社會認可度,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慢就業”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應理性對待,同時積極應對,需要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幫助中醫藥專業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全面提升就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武蓓蓓.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成因探析與對策[J].長江叢刊,2017(25):210.
[2]王亞芳.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研究[J].高教學刊,2019(10):60-61,64.
[3]陳建幫.抗擊疫情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引導工作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6):38-42.
[4]賈洪濤,趙楠,冷大勇,等.中醫藥院校學生基層就業教育指導和實踐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9(17):165-168,172.
[5]劉宇文.當前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0):69-75.
作者:王曉蕊 蘇敏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中醫藥治療腺體肥大臨床研究
- 下一篇:中醫藥防治心力衰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