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婦產科手術的運用

時間:2022-12-13 10:10:43

導語:麻醉在婦產科手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麻醉在婦產科手術的運用

腰硬聯合麻醉作為一種融硬膜外和脊椎麻醉于一體的全新麻醉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麻醉起效快、使用劑量小、麻醉持續性強、麻醉平面控制效果佳、術后鎮痛效果優良的顯著特點,因此在臨床手術中受到了醫師和患者的廣泛青睞[1]。婦科手術需要較大的麻醉組織范圍,對腹部肌肉松弛的程度要求較高,導致患者術中極易發生骶神經牽拉反應,因此必須不斷完善骶神經阻滯方案。硬膜外間隙血管極其豐富,在給藥過程中易被機體吸收,而臨床中硬膜外麻醉的實施效果受到穿刺點、局部麻藥劑量、容積等因素的影響,在穿刺置管操作中易損傷血管,引發受損血管出血、導管留滯情況,導致麻醉失敗[2-3]。為了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麻醉方式,有效保障婦產科手術治療安全,以本院近兩年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就不同間隙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索,以供借鑒。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手術患者。(1)納入標準:①年齡≥22歲;②均行婦產科手術治療;③術中接受腰硬聯合麻醉。(2)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②帕金森、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病;③心肺及腎臟嚴重功能障礙;④手術禁忌證;⑤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患者均為女性,均接受腰硬聯合麻醉,根據不同麻醉間隙將其分成A組(n=50)和B組(n=50)。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獲知情權。1.2方法。(1)A組于L2~3間隙給予腰硬聯合麻醉,術前8h禁食,術前6h禁飲,入手術室后常規建立靜脈通路,監測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SpO2)、無創血壓(NIBP)、心率等常規生命體征指標。術前30min肌內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324)0.5mg、苯巴比妥鈉注射液(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167)0.1g。患者取左側仰臥位,對需穿刺L2~3間隙局部皮膚處進行消毒,取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于脊柱交匯處定位,確認L2~3間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待穿刺完成后,將穿刺針置入蛛網膜下腔隙,待有腦脊液回流后,行腰椎間硬膜外麻醉,注入濃度0.75%的注射用甲磺酸羅哌卡因(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71)1.6mL,注射速率0.1mL/s。在靠頭側方向安置硬膜外導管,完成麻醉后協助患者取仰臥位,保持向左側傾斜約15°,調整麻醉平面,維持在T0下方,當發生麻醉平面欠佳情況時,可及時注入濃度3.0%注射用甲磺酸羅哌卡因,觀測麻醉平面,同時注意避免麻醉平面過高。在患者血壓水平降幅>30%時,使腹部偏靠左側,再快速注入濃度6.0%的羥乙基淀粉40氯化鈉注射液(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772),滴注速率100滴/min。擴容后當患者收縮壓(SBP)<80mmHg時,給予患者麻黃素10mg靜脈注射,完成快速擴容,使位置SBP>90mmHg,舒張壓(DBP)>50mmHg。術后采用鎮痛泵給予患者持續鎮痛48h,持續速度2mL/h,藥方成分包括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AstraZenecaAB,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763)100mg/10mL,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54)2mg,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01)5mg,配以濃度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稀釋成藥液100mL。(2)B組于L3~4間隙給予腰硬聯合麻醉,麻醉方法同A組。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兩組麻醉效果,判定標準如下,①優秀:患者肌肉松弛,無不適反應,未感覺到疼痛;②良好:肌肉松弛,存在輕微不適感,伴有輕度內臟牽拉反應,不影響手術正常進行;③較差:患者肌肉緊張,明顯感受到疼痛,存在明顯的內臟牽拉反應,無法順利進行手術。優良=優秀+良好[4]。(2)比較兩組麻醉恢復情況,包括術后蘇醒時間、拔管時間、麻醉后恢復室停留時間。(3)根據醫師記錄的治療報告,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躁動、認知功能障礙。1.4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2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線資料比較。A組年齡23~45歲,平均(32.25±3.34)歲;包括子宮肌瘤切除術23例,卵巢囊腫切除術15例,子宮部分切除術8例,子宮全切術4例。B組年齡22~44歲,平均(32.49±3.58)歲;包括子宮肌瘤切除術22例,卵巢囊腫切除術16例,子宮部分切除術9例,子宮全切術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2兩組麻醉效果比較。A組麻醉優良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005,P=0.025),見表1。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明顯低于B組的6.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353,P=0.012),見表3。

3討論

目前,在婦產科手術中大多數醫師多采用L3~4間隙行腰硬聯合麻醉[5]。但結合大量文獻資料可知,該種麻醉間隙選取方式極易導致下述問題:(1)穿刺成功率相對較低,患者在穿刺后腦脊液滲出較少,無法有效判斷是否穿刺成功,影響麻醉師準確判斷穿刺情況[6-11];(2)難以有效控制麻醉平面,使其達到理想狀態,導致患者手術時間被動延長,部分患者在麻醉藥物追加過程中,受L3~4間隙位置偏低因素影響,致使麻醉平面難以完全覆蓋,直接導致患者術中被動承受極大痛苦[10-13];(3)由于L3~4間隙位置問題,導致患者術后鎮痛難以達到預期效果[14]。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麻醉優良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0%(P<0.05),顯示A組采用的麻醉方案麻醉效果更加優良,與上述分析一致。結合本組研究結果可知,部分患者在患有重癥婦科疾病時,由于L3~4間隙和病灶處距離較短,導致間隙縮小,難以準確完成腰麻穿刺,嚴重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及治療時效性。研究發現,選擇L2~3間隙進行腰硬聯合麻醉不僅能夠有效增加麻醉平面,提升麻醉效果,同時鎮痛效果相對穩定,安全性可靠,患者在麻醉期間不適感較輕[15-19]。有學者研究發現,采用L2~3間隙行腰硬聯合麻醉可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麻醉效果優良[20]。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術后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短于B組(P<0.05),兩組麻醉后恢復室停留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麻醉方案患者麻醉后恢復室停留時間相當,但A組患者術后蘇醒和拔管時間更短,術后意識清醒更快。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明顯低于B組的6.00%(P<0.05),說明A組采用的麻醉方案能夠有效控制惡心嘔吐、躁動等不良反應事件發生,安全性更加可靠。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手術中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時,與L3~4間隙穿刺麻醉方式相比較,采用L2~3間隙穿刺麻醉方案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提高麻醉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安全性良好,因此在婦產科手術中首推L2~3間隙腰硬聯合麻醉。

作者:李帆 畢生龍 陳艾瓊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