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宮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對比研究
時間:2022-04-09 03:27:47
導語:瘢痕子宮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對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瘢痕子宮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臨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納入2018-09—2020-04間在中牟縣人民醫院婦產科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依據剖宮產史分為首次剖宮產組(非瘢痕子宮組)和二次剖宮產組(瘢痕子宮組)。比較2組的分娩相關指標及子宮異常情況。結果共納入90例產婦,每組45例。2組產婦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瘢痕子宮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均少于瘢痕子宮組,子宮異常率低于瘢痕子宮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非瘢痕子宮組比較,瘢痕子宮組的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分娩風險較高。應依據產婦的一般情況、分娩史、首次剖宮產的指征和方式、產后恢復情況,以及二次分娩間隔時間等因素,全面綜合考慮,合理選取分娩方式。
【關鍵詞】瘢痕子宮;非瘢痕子宮;剖宮產
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實施和既往的高剖宮產率,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率也逐漸增高。雖然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有助于減少重復剖宮產及母嬰并發癥,且再次陰道試產的成功率為60%~70%,子宮破裂率通常低于1%;但受擔心陰道試產失敗和相信剖宮產術的安全性等因素影響,瘢痕子宮再妊娠二次剖宮產率仍有明顯上升趨勢[1-3]。為降低分娩風險,確保母嬰安全,我們開展此項小樣本前瞻性研究,以初步探討瘢痕子宮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為小樣本前瞻性研究,均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2018-09—2020-04間在我科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納入標準:(1)距上次剖宮產≤2a。(2)有陰道試產的禁忌證[3]。(3)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有一次子宮下段剖宮產史且具有陰道試產的適應證。(2)伴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患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依據剖宮產史分為首次剖宮產組(非瘢痕子宮組)和二次剖宮產組(瘢痕子宮組)。1.2方法。2組產婦均在全麻下實施剖宮產手術,按照剖宮產手術操作規范開展手術,并做好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觀察及預防工作。1.3觀察指標。(1)2組產婦的基線資料。(2)分娩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產后惡露持續時間)。(3)子宮異常情況(子宮完全破裂、子宮不完全破裂)。1.4統計學方法將本研究所得數據納入SPSS21.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線資料。2組產婦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分娩相關指標。非瘢痕子宮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惡露持續時間均短(少)于瘢痕子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子宮異常情況。非瘢痕子宮組的子宮破裂率低于瘢痕子宮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美國ACOG提出的剖宮產術后再妊娠陰道試產(tri-aloflaboraftercesarean,TOLAC)適應證為[5]:(1)距上次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2a。(2)胎兒體質量<3.5kg,無頭盆不對稱。(3)骨盆檢測無異常。(4)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國內文獻資料亦顯示:TOLAC的成功率為60%~70%,子宮破裂率低于1%[1]。因此,對有1次子宮下段剖宮產史且經產科專科檢查、陰道超聲和MRI檢查無TOLAC禁忌證者[6-7],應考慮選擇TOLAC,以減少重復剖宮產及其母嬰并發癥。基于產婦及其家屬擔心TOLAC有一定失敗率和子宮破裂風險,以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產科醫生對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剖宮產仍是目前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妊娠的重要分娩方式[8-9]。但再次剖宮產仍存在麻醉和手術風險。本研究的結果亦表明,非瘢痕子宮組剖宮產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惡露持續時間均短(少)于瘢痕子宮組,子宮破裂率低于瘢痕子宮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瘢痕子宮再妊娠二次剖宮產風險較大。因此應嚴格掌握再次剖宮產的適應證:(1)本次妊娠時間距上次剖宮產手術時間<2a,剖宮產史>2次。(2)有子宮破裂史或高位縱切口剖宮產史。(3)子宮下段縱切口,倒“T”形或“J”切口,或廣泛子宮底部手術,不適合TOLAC者。(4)多胎妊娠、搶救條件不足,以及不具備急診剖宮產條件者。綜上所述,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產婦比較,瘢痕子宮產婦再妊娠二次剖宮產的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分娩風險較高,應依據產婦的一般情況、分娩史、首次剖宮產的指征和方式、瘢痕愈合情況,以及二次分娩間隔時間等因素,全面綜合考慮。對有TOLAC適應證的產婦,應在嚴格TOLAC產程管理的前提下行TO-LAC,對有剖宮產指征的產婦應及時實施剖宮產,以確保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徐婷婷,仝亞紅.83例剖宮產瘢痕妊娠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4):314-316.
[2]謝辛,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77.
[3]陳錳,張力,楊帆,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孕婦的子宮下段厚度與再次妊娠后子宮破裂風險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7,52(6):425-428.
[4]邱海凡,王連云,潘圓圓,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5):458-461.
[5]梁欣.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試產失敗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4):3693-3695.
[6]陳麗,李小晶,李蕾,等.經陰道超聲和MRI對剖宮產術后早期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價值比較[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32(4):566-569.
[7]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前置胎盤的診斷與處理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0,55(1):3-9.
[8]王林林,陳俊雅,楊慧霞,等.妊娠期子宮瘢痕情況與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孕婦發生子宮破裂的相關性[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9,54(6):375-380.
[9]李靜,燕美琴,王競,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試產結局與子宮瘢痕相關因素的關系[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6,27(6):514-518.
[10]鄒惠瓊.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瘢痕妊娠后子宮內膜恢復程度及遠期妊娠觀察[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12):952-956.
作者:馬俊英 單位:河南中牟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 上一篇:喉罩全麻通氣在婦產科臨床麻醉的作用
- 下一篇:優質護理干預在產科護理的應用效果
精品范文
1瘢痕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