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的臨床療效
時間:2022-12-16 09:29:54
導語: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的臨床療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究后腹腔鏡與經腹腔行腎部分切除手術在腎腫瘤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方法選擇2017年8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腎腫瘤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研究組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經腹腔行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圍術期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為(111.72±9.84)mL、術后引流量為(250.45±39.13)mL,均少于對照組的(296.43±9.75)mL、(296.37±40.05)mL,術中熱缺血時間為(19.02±2.21)min、術后置管時間為(2.91±0.89)d、住院時間為(8.59±1.20)d、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為(1.84±0.33)h,均短于對照組的(26.98±2.14)min、(6.08±1.05)d、(13.51±1.39)d、(4.38±0.32)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CRP水平為(9.11±1.80)mg/L、IL-6水平為(10.84±1.32)ng/L均低于對照組的(15.44±1.96)mg/L、(18.87±1.29)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經腹腔行腎部分切除手術相比,采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療效確切,具有損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利于促進預后恢復。
【關鍵詞】腎腫瘤;后腹腔鏡;經腹腔手術;腎部分切除術;圍術期指標;并發癥
腎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已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手術是治療腎腫瘤的有效手段,通過手術可將病變組織切除以達治療的目的。隨著醫療水平及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使得更多的腎腫瘤被發現并給予治療,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1-2]。后腹腔鏡手術在腎腫瘤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可更加清晰的觀察病灶情況,從而徹底清除病灶;而腎部分切除術中僅需將病變的小部分切除便可達到控制腫瘤、治療疾病的目的,還可保留部分腎功能[3-4]。基于此,本研究對比后腹腔鏡與經腹腔行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臨床效果,旨在為臨床選取合適的術式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擇期行手術治療的90例腎腫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研究組女18例,男27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3.76±3.88)歲;病史1~6個月,平均病史(2.89±0.45)個月;腫瘤直徑1.02~3.94cm,平均直徑(2.49±0.36)cm。對照組女16例,男29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4.04±3.18)歲;病史1~7個月,平均病史(3.02±0.44)個月;腫瘤直徑1.04~3.89cm,平均直徑(2.46±0.38)cm。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病情;病灶位置較淺,未見遠端轉移;均為單發腫瘤;患者表現出腰部不適及疼痛感;術前血清肌酐水平≤135mol/L;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肝、心、肺功能異常;先天性腎臟結構畸形;腎臟手術史;存在手術禁忌證;精神疾病,無法完成手術者。
1.3方法
1.3.1研究組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中保持健側臥位,適當抬高腰部。手術入路位置選擇于腋中線髂嵴處,做長度約2cm的手術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筋膜及肌肉組織,待切開腹膜后置入氣囊,向氣囊內注入600mL氣體,使氣囊保持充盈狀態4min,隨后完全排氣后將氣囊取出。分別于腋窩后側肋緣、腋中線處做長度約1cm的手術切口,置入Trocar,縫合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后維持氣腹壓于13mmHg,對腹腔鏡進行固定并明確腰大肌位置,分離脂肪囊,確保腎蒂可完全分離。夾閉腫瘤主供血動脈、升主動脈,沿著腰大肌方向切割腎臟筋膜及脂肪囊,使腎腫瘤完全暴露。若為良性腫瘤,需緊貼腫瘤周圍包膜切除部分腎臟;若為惡性腫瘤,則需使用電凝槍對腫瘤組織進行標記,注意標記范圍需超過病灶邊緣約1cm,隨后依據標記的范圍切除病灶及腎臟組織。術后拔除各Trocar,預留一處作為引流管通路,其余全做縫合處理。1.3.2對照組采用經腹腔行腎部分切除術。麻醉方式及體位擺放均與研究組一致。手術入路選擇于第11肋骨中間,做斜向切口,經腹膜向腫瘤病灶及腎臟處逐漸剝離組織,靜脈滴注2g肌苷,使用碎冰冰敷創口周圍,刺激腎臟血管的收縮,阻斷腫瘤的血液供給。待切除部分腎臟及腫瘤組織后使用可吸收縫線縫合創面,采用填塞的方式對創面行壓迫止血,預留引流管后縫合手術切口。所有患者術后均嚴格要求臥床休息7d,給予常規抗生素預防剛剛治療,術后第2d將導尿管拔除,并觀察引流袋中引流液情況,待引流袋內無明顯引流物后將引流管拔除,術后1周復查腎功能,并對病理結果顯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給予進一步放化療治療。
1.4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熱缺血時間、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2)炎癥因子水平:采集術前及術后24h患者清晨肘靜脈血5mL,離心處理后留取上層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水平,另采用ELISA檢測白介素-6(IL-6)水平,前者試劑均來自上海工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后者源于上海基免實業有限公司。(3)并發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瘺。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圍術期指標
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較少,術中熱缺血時間、術后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炎性因子
兩組術前CRP及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CRP及IL-6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并發癥
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既往臨床治療腎腫瘤多采用腎部分切除術,但因術中出血量大、住院時間長等因素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完善,因其具有微創操作、損傷較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等優勢,促使腹腔鏡手術在腎腫瘤治療中受到廣大患者青睞[5-6]。但并非所有腎腫瘤患者均可使用腹腔鏡手術,需具備以下適應證方可適用:腎臟功能較差,采用根治性手術可能導致腎臟代謝功能失常,甚至誘發單側或雙側腎癌[7-8]。其次,對于存在腎臟結石或伴有腎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或腎腫瘤直徑<4cm,腫瘤惡性程度較高,但對側腎臟功能較好者,可采用腹腔鏡手術[9-11]。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較少,術中熱缺血時間、術后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較短,術后CRP及IL-6水平均較低,并發癥較少,且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種手術均可治療腎腫瘤,但后腹腔鏡手術在腎腫瘤治療中優勢明顯,可有效抑制術后炎癥反應,術后并發癥較少,有助于促進預后恢復。后腹腔鏡與腎部分切除術均會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其中后腹腔鏡手術產生損傷的主要誘因在于熱缺血時間,研究顯示[12-13],采用早期不阻斷動脈的方式可減少熱缺血時間,熱缺血時間<30min,對腎臟功能的影響較小,若不阻斷腎動脈,則會產生出血風險。此外,相較于腎部分切除術,后腹腔鏡手術術中無需打開腹腔,手術創口較小,故術后感染幾率較低,且腹腔鏡不會對腹腔內其他臟器造成損傷,有助于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后腹腔術后易出現漏尿等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在于切除的腎臟組織對腎盂等結構造成損傷,故術中可通過增加縫合精度的方式預防漏尿,以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14-16]。綜上所述,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療效確切,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并發癥少、安全可靠,利于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王媛媛,謝院生,曹靜,等.單腎切除術后腎功能下降的影響因素[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7,18(4):301-304.
[2]時佳子,劉冰,吳震杰.腹腔鏡腎部分切除手術技巧探討[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7,32(8):642-644.
[3]王磊,儲傳敏,干思舜,等.自制腹膜反折懸吊裝置在腹側腎腫瘤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中的應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8,39(12):113-116.
[4]王碩,杜鵬,楊勇,等.經腹入路和腹膜后入路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療效比較[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7,37(3):392-395.
[5]吳海嚴,徐鋒,鄭鵬,等.后腹腔鏡下保留腎單位腎腫瘤切除術治療早期腎癌的不同方法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8,20(2):7-11.
[6]谷軍飛,任立新,張勇,等.腎周脂肪粘連對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5):19-22.
[7]王家偉,陳弋生,姚友生,等.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臟腫瘤[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8,38(4):544.
[8]秦超,邵鵬飛,王增軍,等.后腹腔鏡下分支腎動脈序貫阻斷腎部分切除術在多發腎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7,38(2):81-83.
[9]張萬生,王立國,于航,等.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23):87-90.
[10]付水.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和開放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比較[J].河北醫學,2017,23(3):449-452.
[11]董懷生,谷國杰,趙海濱.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7,22(8):732-734.
[12]宋文斌,朱國棟,吳大鵬,等.開腹和微創腎部分切除術對孤立腎腎癌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8,22(2):16-20.
[13]馬良,錢華,李小光,等.比較三種不同的腎部分切除術對總腎功能和分腎功能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8,52(5):76-80.
[14]張平新,李前進,馬濤,等.經腹腔鏡腎動脈分支阻斷腎部分切除術治療早期腎腫瘤的臨床應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2):191-194.
[15]田超,曹正國,劉志,等.腹腔鏡下經腹入路與后腹腔入路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單側多發腎腫瘤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2):195-198.
[16]陳波.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LPN)治療腎腫瘤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6):101-103.
作者:涂小磊 程蕾
- 上一篇: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總管囊腫的體會
- 下一篇:科技期刊參與產學研交流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