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法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6-11 10:36:33

導語:PBL教學法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BL教學法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1pbl教學法動物解剖學教學中的設計理念

動物解剖學是一門源于實踐并從實踐抽象出來的學科。由于動物解剖學課程現實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課堂缺乏很多相關生物標本、視頻或者圖片,甚至有些動物器官的圖片都是手繪的。動物解剖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概念多,原理多,內容抽象枯燥無味難懂,遠離當前學生的實踐和生活,不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最重要的是老師不能孤立的講述當前動物,而要結合生物的進化史,這樣才能用比較方法描述動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我們考慮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嘗試使用PBL教學模式。PBL是一種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導向的教育方式。

2PBL教學法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的設計模式

2.1課前問題設計

問題是PBL教學的源點,也是課堂流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PBL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問題的復雜度,問題涉及知識面,都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的。一般情況下,設計問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其一,問題要難易適中。同樣一個知識點可以根據學生活躍程度和認知水平從不同角度設計出不同深度的問題。太難、太復雜或太簡單的問題,都會抑制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適合的問題應該符合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跳一跳才可以摘得到桃子”。在動物解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方式使得教師的工作重點從講臺走到幕后,共同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中。第二,一個良好的問題的不僅要包括所學領域相關的概念原理,還要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設計的問題是無法從課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必須通過積極探索和相互討論才能解決。一個好的問題能夠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不斷給學生提供反饋,使他們能很好地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吸收。第三,問題還必須具有連貫性,解決這個問題之后,能引導出下一個問題。問題同時應該具有創新性,歸納性和研究性。在骨骼系統章節中,教師提出問題“脊椎動物脊柱的演變趨勢”。學生要回答該問題,必須要結合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脊椎動物生活的生態環境,分析脊柱演變的意義,才能真正的掌握脊椎動物脊柱演變的趨勢。比如魚類的脊柱只有軀椎和尾椎的分化,而兩棲類動物的脊柱則分為頸椎、軀椎、薦椎和尾椎4部分,其首次出現了一塊頸椎和薦椎,頸椎使其頭部有了上下運動的可能,并且兩棲類從水生過渡到陸生,薦椎的出現使其后肢獲得穩固的支持從而適應陸地生活,而魚類處于水環境中靠浮力就能支撐其身體。由于該問題本身具有較為豐富的內涵,而且需要對問題進行深層的理解,需要同學們從脊椎動物脊柱進化意義上去深入思考歸納總結,而后再將各個方面的見解集合起來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這實際上是共同構建知識的過程。

2.2引導學習過程

問題提出后,接下來就是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研討環節。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轉變了身份,從“教育者”到“學習者”。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問題思考,然后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來講授,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全過程參與討論并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控制節奏,適時引導學習進程保證不偏離教學軌道。同時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還要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比如在脊椎動物生殖系統的講解中,提前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懷孕的哺乳動物為什么會大小便頻繁”。在學生的講解過程中,很多同學在說明了雌性哺乳動物生殖系統的構造后就不知該如何繼續回答這個問題,這時老師應該適時做出引導,讓學生指出直腸和膀胱的位置再讓他們思考直腸和膀胱與子宮的關系,從而讓學生了解雌性哺乳動物在懷孕時由于子宮膨大,上頂直腸,引發便意,促進排便;下壓膀胱,引發尿意,促進排尿,因此造成大小便頻繁。在脊椎動物腎臟類型的講解中,讓學生從脊椎動物腎臟的發生開始講起,闡述前腎到中腎的演化,然后引導學生了解無羊膜類動物腎臟的發生要經過前腎和后位腎兩個階段,羊膜類動物則需要經歷前腎、中腎和后腎3個階段,從而了解脊椎動物腎臟的5種類型。在學生講授期間還可以對學生的講解進行糾正并點評,或者讓其他的學生幫助其糾正或給予提示,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按照這個模式,使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理解的比較透徹,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3建立多角度評估體系

教學評估是PBL教學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評估結果再反作用于教學活動,促使教學方式的不斷優化,教學效率不斷提高。PBL教學評估方法由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組成。一個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的科學評估體系能有效的反饋出問題設計是否合理,課堂組織是否得力。評估主要方法有問卷調查法,課堂提問法,課后訪談法,實踐技能考核法,個人進步考評記錄等。

2.4劃分學習小組

劃分小組合作分析解決問題也是PBL教學重要特點之一。每個學生對脊椎動物的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生殖系統等內容的認知程度不同,討論問題總會發生矛盾碰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參與辯論。并且在小組中討論問題可以使學生思維過程外顯化,學生會經常感受到不同觀點的沖突,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反思和評價。另外,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合作他們可以解決單個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與協作,促進關系融洽。

3PBL教學展望

PBL最早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此后,在多所醫科學校中得到推廣應用。如今在一些高校中,越來越多的專業領域都開始采用這種方法,也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效果。動物解剖學內容涉及面廣,枯燥難懂。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顯得呆板和生硬。PBL教學法打破傳統的教育常規,通過連續的問題將復雜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課堂的神經網絡催化劑,取得了比單一傳統教學更為顯著的教學效果。盡管PBL教學方法具有許多優越性,但目前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PBL畢竟起源于國外的教育領域,如何將其有效的整合到國內普通教育中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嘗試。此外,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對PBL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總而言之,教師作為教學的實踐者和革新者,必須緊跟形勢發展,更好地去發現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探索總結,不斷調整創新,建立起適合自己課程的教學方法。

作者:梁英 單位:集美大學水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