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

時間:2022-01-16 03:20:43

導語: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

摘要:《藝用解剖學》是大學美術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傳統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效果,因此,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上的嘗試是對這門課教學的一次改革.文中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劣勢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所授《藝用解剖學》進行應用實踐,以期為大學中其他課程帶來借鑒.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藝用解剖學;應用實踐

1傳統《藝用解剖學》教學模式分析

《藝用解剖學》是高校美術類專業繪畫、雕塑和動畫設計等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藝用解剖學也稱藝用人體結構學,是以人體骨骼肌肉及人體形態、動態為研究對象,并結合人體外部的姿態(如情緒、心理和氣質)與形體變化反應進行研究的科學,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掌握人體結構和人體運動的一般規律,為人體造型藝術提供理論基礎[1].該課程主要以理論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需要牢記很多生僻專業術語和肌肉的起止點.如何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眾多教師通常考慮的問題[2].傳統《藝用解剖學》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攜帶人體解剖模型、幻燈片、人體掛圖等進入教室,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板書和繪圖,一節課時長有限,課程教學進度緩慢,教學效率低.《藝用解剖學》這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人體解剖結構,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運動規律,為雕塑、繪畫等藝術造型實踐提供基礎,這需要較強的空間思維及形象記憶,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模式達不到的,學生很難通過掛圖或者幻燈片進行三維骨骼肌肉結構的想象,老師帶來的那張掛圖,在學生的視覺中承載的是僵死的人體骨骼和肌肉,不具有生命力,而藝術是通過多方面來表現美的,具有鮮活力、生命力的[3].很多知識點需要觀看實物模型才能理解,一般教師帶入教室的人體解剖模型,有很多學生不一定能夠直接接觸到模型,比如坐在教室后排的學生,很難直接接觸到模型,因此,理解知識點比較費解,教師講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理解知識也困難,而且藝用人體解剖的知識點非常繁多與復雜,很多內容的理論難度遠遠超出了本科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容易讓學生昏昏欲睡和難以接受[4].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解剖學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人體結構的外在形態及內在動態,自然地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人體結構中,產生具體感染力的藝術品,而現行的教學模式,注重人體結構名稱等基礎知識的記憶,解剖學也就失去的鮮活力.單一的教學內容,陳舊的教學方法,必然會被現代藝用解剖學取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便捷,為《藝用解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幫助,老師可以用微機、網絡進行教學,如教師通過計算機技術結合數碼高清圖片、視頻和三維動畫技術組合成完美的課件,學生可以直接利用計算機繪畫、設計,使創造力得到發揮,進而為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5].

2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上的優勢

2.1資料收集更加便捷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很多學科帶來了便捷,但是教育技術應用到學科領域,并不代表教育技術可以代替教師,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依然是主導作用,教育技術的應用方便教師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直觀教學,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制作完美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學習,不像傳統授課,教師提供解剖結構圖,突破數量有限且缺乏空間形象的展示,更沒有運動效果和運動變化過程,學生通過毫無生氣的平面圖進行學習,難以通過想象進行三維轉換[5].現代教育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搜索各式各樣的素材及美學作品,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編輯、剪接等手段將網絡下載的資源進行整合,納入到教學課件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理解分析能力[6].

2.2教學過程更加生動

進行教學的目的在于如何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課程感興趣,課堂氣氛會很融洽,教學過程也會生動無比,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使得學生提起興致,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得,《藝用解剖學》這門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門通過學習人體結構來塑造藝術的課程,整個學習過程就是圍繞具體的、空間性的形象進行剖析和繪制,傳統的圖片、幻燈片難以滿足這樣的教學過程,現代教育技術中三維成像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三維成像技術可以將人體骨骼肌肉結構進行拆分組合,過程形象直觀,學生可以看到不同的肌肉骨骼的運動軌跡及形態變化,學生通過三維立體圖像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教師講解知識也更加輕松易懂.

2.3教學效果更加高效

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解剖學的教授,教學效率明顯提高,而且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學生課堂通過高清3D圖片及三維立體成像等技術,從多個視角進行學習,教師一邊講解一邊通過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形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可以通過立體感明顯的圖片進行知識的加深鞏固,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量,學生在觀看人體結構3D圖或人體運動視頻時,學生會產生不自覺的互動,因為人對自己的身體部位都有一種好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看到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在自己身上找尋骨點和肌肉位置.特別是3D動畫的教學,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會讓一部分學生參與操作,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在探索中求得真知,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率明顯提升,傳統教學用8個課時講解的內容,采用現代教育技術之后,課時可以縮短一半,教學效果卻增加不止一倍[1].

3現代教育技術在《藝用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針對傳統《藝用解剖學》教學方法上的劣勢,筆者對所授這門課首次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對于比較淺顯易懂的知識點仍采用傳統方法,對于難以理解的,比如骨骼、肌肉的運動變化等知識,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以運動骨骼和肌肉的運動關系這一節為例,要了解骨骼與肌肉的運動關系首先需要建立骨骼結構關系,建立好骨骼結構之后再把相關肌肉獨立出來,把表層肌肉和深層肌肉區分開,區分開之后分別與相應的骨骼聯系起來并建造出皮下基本形體,最后來分析骨骼運動過程中肌肉的變化情況[6],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采用幻燈片或者圖片形式很難呈現出這樣的運動變化過程,因此,筆者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將骨骼形體及肌肉獨立呈現,通過電腦三維圖片呈現骨骼肌肉運動變化的過程,將每一步都清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就像面前呈現一幅真人圖一樣,這樣就能清晰地反應出運動過程骨骼和肌肉的形體,這樣出來的教學效果要比從書本圖片好許多.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有沒有達到預定目的,有沒有完成目標計劃,需要來檢驗,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以灌輸式方式會妨礙了學生的學習,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學生現在對計算機網絡越來越離不開,他們對應用這種技術的教學內容掌握的很快[6],現代教育技術為此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學生通過課上學習,教師課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在電腦上用電腦3D效果制作出來,以此來檢驗學生課上學習的效果.學生通過電腦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筆者自己創建了一個學習平臺,在線為學生答疑,體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性.除此之外,現在很多高校美術系都建立了自己的3D仿真實驗室,《藝用解剖學》可以由課堂轉移到實驗室進行,筆者所在院系也建立了3D仿真實驗室,《藝用解剖學》的教學采用了理論加實踐的教授方式,具體做法:4課時的理論知識演示講解,2課時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驗室親自動手操作,制作觀看3D模型,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中,對學習的知識更加記憶深刻,興趣也大大提高.除了學習知識之外,在課堂中,筆者還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布置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作業,學生通過相互之間協作交流,對學習的內容會理解更深刻,學習思路更開闊,學習方法更多樣,學習效率也更高效[7].

作者:陳一笑 單位:滁州學院

參考文獻:

〔1〕尹朝陽.藝用人體解剖學的多媒體教學研究[J].美術學刊,2011(06):49-51.

〔2〕付孝勇,汪蔚,呂剛.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04):101-101.

〔3〕宗維新.對藝用解剖學的反思[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03):95-98.

〔4〕孫靜.高校“藝用人體解剖”教學方法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181-182.

〔5〕王占坤,王金輝.淺談藝用人體解剖學在普通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現狀[J].青年文學家,2012(05):84-84.

〔6〕韓潮.藝用人體解剖學課程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J].大眾文藝,2012(02):245-246.

〔7〕丁思堯.藝用人體解剖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必要性[J].教學論壇,2008(07):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