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14 03:45:02
導語: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授課仍然是各個體育院校對于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伴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開始逐漸融入到了教育中,運動解剖學多媒體平臺的建設,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的師資力量,擴大教學的授課面積,解決學校體育師資力量緊缺的問題,使教學不再受時間空間和距離的限制,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的自主化,更具有靈活選擇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對瑣碎知識點的記憶,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移動學習;多媒體移動平臺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高校教育改革指引方向,把互聯網應用在教育中,并實現從服務教育自身發展向服務國家代化全局的建設轉變。在當下信息化時代,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構建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和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大批創新人才[1]。
1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是由AlexzanderDye博士提出:移動學習指的是在終身學習的指導思想下,通過使用各種移動設備,如手機、PC端、平板電腦,進行實時的遠程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網絡獲得相應的教育資源、教育信息、教育服務,與教師進行交互式的雙向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目標的過程[2]。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越來越成為多數學生的選擇,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減輕教師的課上教學負擔,這在人們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絡與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讓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帶來了新的元素,也讓我們高校體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找到了新的教學和學習手段。
2傳統運動解剖學學習現狀
運動解剖學課程是運動人體科學類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先導課,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該課程也是體育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必修課。根據現目前傳統院校對《運動解剖學》課程的教學情況來說,存在以下問題:2.1學生初學時不易理解,僅僅依賴課堂傳統教學方式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僅憑借上課的一點時間完全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學習需求。該課程一般在大一學年開設,學生在高中時有分為文、理科,導致文科生對人體生理方面的知識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課程開始,文理學生一同學習,課程時間有限,內容對于文科學生學習可能吃力,教師不能單獨照顧,所以導致他們對于《運動解剖學》科目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慢慢的形成惡性循環。多數學生表示對運動解剖學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解剖的理解不夠清晰準確,理論和實際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多年來始終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2.2運動解剖學是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研究體育運動下的人體形態結構和生長發育的情況,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規律及其與體育運動技術關系的一門學科。該課程知識內容多、知識網絡繁雜,無論是在觀點、思想上還是在內容、方法上都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目前傳統院校的《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的方式較單一,僅限于在課堂上的講解教學,有限的時間內很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對于解剖骨骼肌肉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另外該類課程有大量實驗、實踐課程內容,課堂教學由于受授課環境、學時等條件的制約,學生可能無法直接接觸實驗課程,另外該課程過于考驗學生的記憶及理解能力,有大量的名詞,骨性標志,肌肉名稱需要記憶。2.3隨著擴招學生的增多,每屆學生人數急劇增加,有些學校的教資力量缺乏,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建設
現在國內大部分教師及學生在使用的APP主要有愛課程網和網易云課堂共同打造的中國大學MOOC(慕課),該課程向所有人免費開放,另外還有雨課堂、藍墨云班、可汗學院、超星爾雅學習平臺等[3]。除此之外還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小程序、QQ群功能進行學習,也可實現師生線上互動。運動解剖學作為一門形態科學,在授課過程如使用標本、模型、實驗等手段來進行學習,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剛剛接觸到解剖的學生來說,通過模型進行學習將更容易理解記憶。而一些院校又不具備實驗室或標準的模型等資源,因此在運動解剖學課程資源上要配備了大量的教學資料,比如:3D等比例模型,骨骼定位,肌肉起止點等,在教學上要準備包括教材、中文圖譜、英文圖譜、填圖圖譜、每章節練習題、口訣、視頻等供學習者下載學習。該課程具有較多的結構名詞、術語、概念、定義等,需要記憶的內容非常多。在學習中,可以將結構名詞術語等總結成口訣,并掌握一些記憶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基于運動解剖學課下自主學習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建設慕課是當下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網絡公開課,可以同時允許大量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突破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授課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學生進行交流,這使之前傳統的教師單向授課的網絡公開課得到改進。對于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知識點的學習、或是對于新知識的預習,學生可以通過聽網絡公開課的形式進行學習。在慕課APP中,搜索“運動解剖學”,檢索出的江西師范大學和鹽城師范學院的《運動解剖學》的課程,兩個課程大綱是有一定的不同,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進行學習。在慕課APP中,可以檢索到各個專業的課程。如果學生感覺《運動解剖學》中的內容不夠滿足自己的知識需求,可以檢索有關醫科學生學習的人體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課程進行詳細的學習,豐富自己知識面,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慕課的時間一般較短,學生可以分小節聽講,在每節課后會有小的測試,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答題并提交。慕課的優點在于學生沒聽清的地方可以重復聽講,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暫停進行查閱資料。對于慕課這種上課的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同時也可以將各重點高校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出來[4]。3.2基于運動解剖學碎片時間學習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目前使用微信的用戶基數較大,截止到2018年6月,微信的月用戶規模已經達到9.3億。微信的操作較簡單一些,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開放性,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注冊,學生只需要登錄微信,搜索關注就可以進行查看學習,可及時接受到所推送的消息,在碎片化學習時間具有很大優勢。3.2.1以教師為第一負責人申請建立運動解剖學的微信公眾平臺或微信小程序,建立好基本信息后,將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學生,進行關注。3.2.2教師登錄賬戶,進行文章的撰寫。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以及學習的知識點,設計微信公眾號中要推送的內容,還可以轉發其他關于《運動解剖學》的公眾號文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3.2.3在公眾號中設立留言和課后作業模塊,學生可以在線留言并與教師交流,教師也可在公眾號或者微信群中作業信息,學生完成后可以在此模塊進行提交,教師收到文件后進行修改評定,再返回給學生。此過程可借用手機便可,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完成,極大的增加了師生互動,增加了交流的及時性,并降低了教學成本。該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比如:利用乘車時,或是排隊等候的時間。教師或科研團隊可在平臺上每日推送有關運動解剖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碎片的時間里也可有所收獲。碎片時間里學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建設時應注意精簡有趣原則,將學習的內容分解成相對單一的片段,并且有趣操作簡單方便,多利用圖片,音頻,動畫的形式,確保學生更加清楚明了所學習知識的內容,圖片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大腦中有更清晰的認識,便于學生記憶。3.3在傳統課堂中引進多媒體移動平臺教學目前多數體育院校在開設運動解剖學課程的時候還是通過傳統的授課形式,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大部分使用的是模型授課,或采用ppt形式給學生呈現有關解剖的骨骼肌肉的模型。將多媒體平臺引入傳統課堂[5],學生可以攜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媒體設備(在課程中需要時使用,杜絕使用電子設備做與課程無關事情),在上課過程中學習閱讀老師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可以使用3dbody,atlas等解剖學軟件,這些軟件匯集了人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的三維動態互動式解剖模型。可使用手指自由靈活的控制3D模型,使其在360°任意角度旋轉、放大縮小來進行察看學習,也可以隨時隨意的顯示、隱藏或者透明處理人體結構的任意一部分,因此可以根據自己想法組合出任何所需的3D圖像。不僅方便學生看清楚解剖模型,更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的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在傳統課堂中加入多媒體移動平臺教學會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
4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的管理
4.1對于學習資料庫的管理利用多層次、多角度、深挖掘的方式來構建移動學習資源庫。可以根據解剖學知識的框架體系,將內容分類整理,便于學生學習,教師首先要確保知識點的準確性,再根據當下的研究發展及時補充更新資料,視頻課程可以采用3D解剖結構教學模型與傳統的實物標本和模型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易掌握繁雜的解剖學知識。加強移動學習支持系統的建設,將學習資源按照實際需要整合呈現,學習者可以依據自身需求高效率地獲取所需的知識技能,并形成各自的認知結構。4.2對于學生的管理雖然移動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對于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要予以監控。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但通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課堂上有一定的任務要求,這樣使他們學習有一定的推動力,也使他們可以按時學習,保證學習質量。需要學生在多媒體移動平臺上簽到打卡,并設置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教師給出的教學學習目標進行學習,也可以根據教學大綱自己設置學習目標。4.3對于教師的管理對于教師來說,計算機能力有差別,一些年齡稍大的教師對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不如年輕的教師使用熟練,所以針對教師使用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要有基礎的使用培訓,教會教師使用一些視頻制作軟件,錄制教學視頻,如何制作剪輯,如何上傳視頻,怎樣在多媒體移動平臺與學生交流互動,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還可以建設課程群,在群里同學們可以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不光學生需要打卡簽到,授課教師也要定期登錄,幫助學生及時解決不動的問題。
5運動解剖學課程學習評價系統的建設
5.1對課堂學習的評價,通過學習者學習情況的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對比、分析、轉化等操作,為管理者提供資源分配信息、運行狀態監控、教育質量監控等業務支持,實現移動學習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和移動學習效果的可視化評價。5.2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利用移動學習平臺向學生布置作業,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且上傳,教師可根據學生上傳的作業給與相應的評分和反饋,如未按時提交的同學將扣除相應的作業成績。對于每一節課后,老師可以給出相應的測試試題,慕課APP多采用計算機自動評定,網絡考試等方式評估學習效果。有各種的測試題,包括有選擇題(單選、多選)、判斷題、圖片熱點題等,現在已成功開發并穿插在各個小結或者是每個章節的末尾。學生可根據完成情況對自我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老師也可根據學生的試題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不清楚的問題進行解答。5.3對課程及老師的評價,開設評價留言功能,學生者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基于反饋,寫出自己的體會和總結與其他同學分享,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問題,老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幫忙回復解答。
6總結
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的建設是一項對教師和學生都有益的學習工具,在學習者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開放式學習,培養了學習者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現階段體育院校對于運動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多數還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雖然較之前有了進步,但對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還有待繼續提高,目前國內關于移動學習資源設計開發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移動學習資源配置不均衡、質量參差不齊、資源利用率不高、獲取不準確、沉余度高、建設不規范等狀況,其根本原因是移動學習資源管理與評價缺失,尚未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評價模型,移動平臺的建設還需要我們繼續完善。
參考文獻:
[1]任友群,馮仰存,鄭旭東.融合創新,智能引領,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時代[J].中國電化教育,2018,(01):7-14+34.
[2]郭鸞孌.移動學習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4):90-91.
[3]王卿,基于移動學習的人體解剖學數字化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09.
[4]張友旺,寇現娟,王松,等.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7,25(02):33-35.
[5]張爭輝.慕課在解剖學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淺談[J].智慧健康,2019,5(21):39-40.
[6]高曉晶,李娟.翻轉課堂與微型移動學習的有效結合[J].教學與管理,2019,(21):106-109.
[7]張永進,李甲,徐衛東,等.3DBody解剖軟件在運動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0):32-34.
[8]王春旭,李正莉,肖海濤,等.人體解剖學慕課的開發建設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5):87-88.
作者:張蕾 童昕怡 任林娜 單位:鄭州大學
- 上一篇:提高科技期刊送審效率思考
- 下一篇:城鄉老年人醫療消費及影響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