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熱身活動生理學分析
時間:2022-05-26 08:26:14
導語:體育課堂熱身活動生理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體育教師對熱身活效果認識不夠清晰,無法科學地安排熱身活動的內容及強度。該文旨在深層次地闡述體育教學過程中熱身運動的生理意義,幫助體育教師豐富熱身運動的生理學知識,通過提高體育教師對熱身運動的正確認知水平,提高他們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中熱身活動的能力。
關鍵詞:熱身活動;體育教學;生理功效
體育教師過多地將關注點集中在體育課堂的基本部分,通常容易忽略體育課堂的準備部分。該文旨在總結、歸納出在體育教學中熱身活動的生理學意義,正確樹立熱身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以期希望體育教學工作者們能夠加深對熱身的認識。
1何謂熱身活動
“熱身活動”是由英文Warm-up翻譯而來,又稱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熱身活動主要是指在正式從事體育運動之前,通過較輕負荷的肢體組合活動以增加體溫、喚醒機體生理惰性等為目的的運動方式??茖W有效的熱身活動可以明顯降低體育課堂中運動損傷的概率[2]。
2熱身活動的分類
熱身活動主要分為兩種,即一般性熱身活動和專項性熱身活動[3]。從名稱上看,專項性準備活動是建立在一般性準備活動的基礎上結合專項運動而進行的熱身活動。2.1一般性熱身活動一般性的熱身活動是由慢跑、徒手操以及伸展性體操組成的普通身體活動。體育教學中一般性準備活動占主導地位。其優點在于:組織形式簡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個體運動水平等要求較低,適合絕大部分學生。然而,相比較專項性熱身活動,一般性熱身活動的專門化水平較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足。2.2專項性熱身活動專項性熱身活動是以一般性準備活動為基礎并結合此次課的專項教學內容而設計的熱身活動。其目的也都是為了增加身體溫度、提高身體器官的機能以及促進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等。雖然專項性熱身活動較一般性熱身活動的專門化程度較高,但是其開展的實際情況卻是建立在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及學生的自身運動條件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熱身活動的生理學剖析
首先是熱身對器官機能的生理功效。相比較被動熱身而言,主動熱身能夠加快身體內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毛細血管運輸氧的能力,從而促進了機體內組織細胞代謝能力的增加以及酶的活性增強。運動過程中肌肉氧料來源是以毛細血管運輸氧氣為主,因而毛細血管最大程度地開放也有利于肌肉收縮能力的增強。此外,主動熱身還能夠有效地喚醒機體內臟器官的機能,有效克服生理惰性,增加心肺運動的功效,從而提高肺通氣量以適應機體正常運動的需要[4],避免了因驟然劇烈運動生理器官供應不足而導致的機體損傷的現象。熱身對于肌纖維的影響也十分重要。熱身運動能夠有效地增加機體內部肌肉的溫度,隨著肌肉溫度的升高,破壞了肌肉內部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之間穩定的連接,從而降低了肌肉的僵硬程度[5]。熱身還能促進機體分泌滑液,熱身結束后體液分泌增多,有效地保證了機體內部的肌肉和韌帶的潤滑作用,使得肌肉和韌帶組織內部的摩擦力減小,粘滯性降低,肌肉的伸展性增加[6]。隨著熱身活動的繼續,熱身關節區的溫度升高,更深一步地增加關節的柔韌性。熱身能夠提升總的身體的溫度,尤其是身體深層的肌肉溫度,適宜的熱身運動可以使肌肉溫度提高3℃以上[4]。熱身活動還能促進個體在神經方面功能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使機體發生適應性的功能改善。通過熱身活動可以使支配內臟器官活動的植物神經系統和支配肌肉的運動性神經系統預先興奮起來,以適應體育運動項目的需要。運動前適宜的熱身活動使運動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神經的傳導速度也隨之加強,進而神經中樞對機體肌肉的協調控制能力也得到提高[7]。從影響機體柔韌性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出:熱身活動增強了機體神經對肌肉協調控制的能力,改善了關節運動時主動肌和拮抗肌的協調關系,因而熱身活動還能夠通過神經-肌肉協調能力的改善來促進機體關節處柔韌性的改善[8]。
4熱身運動的注意事項
首先,熱身活動內容的合理性。一般性熱身活動和專項性熱身活動,其具體的組織形式確實多種多樣,學校體育課堂中的準備活動的形式應與學生的特殊性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相結合。其次是準備活動的強度,研究表明,過長時間的熱身活動會導致機體肌糖原的含量減少以及熱調節能力的降低。因此,體育課的熱身準備活動時間應控制在10min左右,并以小強度、低密度的運動負荷為主。此外我們還應該了解到熱身過程中身體溫度的變化規律。隨著熱身運動的開始,肌肉的溫度在開始后的3~5min內能夠迅速地上升,并在熱身結束后的15~20min之內下降[9]。體育教師應該掌握這一溫度變化規律,了解身體溫度變化對于機體其他系統的機能變化的影響,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教學的內容,以期使學生能夠以最佳狀態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最后我們還應該關注“痕跡作用”。所謂“痕跡作用”,是指在準備活動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因而熱身結束后,體育教師不應該立即安排學生進行運動學習而是在熱身結束后進行2~3min短暫的休息再進入學習[10-11]。從生理學角度進行歸納總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看似簡單的熱身活動卻蘊含著大量的生理功效。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該將這種理論知識與體育教學的實際經驗聯系起來,將理論與教學設計相結合,創造性改善教學中的特殊方法,以更加科學合理安排熱身活動內容,進而逐漸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作者:許欣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參考文獻
[1]高楊峽,吳地.大學體育課程熱身部分改革探索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108-109.
[2]宋金超,苗萌.高校大學生課余網球鍛煉熱身活動現狀調查研究——以成都體育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7):60-62.
[3]劉菁.淺析熱身活動的生理學意義[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83-84.
[4]任卉,劉鳳枝.談運動前的“熱身”[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2):63-64.
[5]BishopD.WarmupI:Potentialmechanismsandtheeffectsofpassivewarmuponexerciseperformance[J].SportsMed,2003,33(6):439-454.
[6]余利斌.淺析體溫及中樞神經興奮性對柔韌素質的影響[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79-80.
[7]王峰.熱身活動對肌肉力量與伸展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08.
[8]鄧樹勛,王健.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75.
[9]BishopD.WarmupII:Performancechangesfollowingactivewarmupandhowtostructurethewarmup[J].SportsMed,2003,33(7):483-498.
[10]李茂,郝牡清.淺談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3):108-110.
[11]江玲.劇烈運動前須做好準備活動[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2):64-65.
- 上一篇: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的重要性
- 下一篇:中職藥劑專業解剖生理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