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衛生規劃的必要性

時間:2022-08-20 09:14:34

導語:地方衛生規劃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衛生規劃的必要性

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是各級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翻下對衛生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和合理配置,協調醫療衛生服務供偏平衡,推進衛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據。目前,衛生改革已進人攻堅階段,怎樣在政府有限投人的前提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保健偏求,進一步提高全體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確是擺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面前的高難度考題。由于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政府辦公立衛生機構仍然是承擔公眾基本衛生服務的主體力量,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全行業管理職能,必須由歡府主持拍板,對現存衛生資源進行合理調整和有效控制,增進衛生資源效益,提高區域衛生服務能力。

一、從海口衛生事業現狀粉制訂區域衛生規劃的重要性和必需性

建省以來,由于市委、市政府對廣大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關懷,海口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一是衛生資源得到明顯加吸和充實,特別是基礎設施投人成倍增長;二是醫療機構人員燎合素質不斷提高,高層次人才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三是人民群眾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平均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和耍幼兒死亡率等重要健康指標已接近或達到國家水平。海口市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8個,衛生技術人員62(X)余人,病床4680余張,無論是平均每千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數還是病床數都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衛生資源可謂十分豐富。應該說,作為特區省會城市,海口已經扭轉建省前缺醫少藥,看病困難—特別是疑難重癥需要出島求治的落后局面,已經可以浦足廣大市民基本的衛生服務需求,海口衛生事業發展卓有成效。但必須指出的是,目前海口市衛生資源與醫療保健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仍然存在。一方面,是郊區農村居民健康水平偏低,缺醫少藥的狀況尚未完全改觀,農村衛生院條件較差,人民群眾對于看病就醫收費昂貴的呼聲很高;一方面,是個體診所、藥店或集體所屬醫療機構設點過多,審批過濫,特別是存在多頭審批,只批不管的現象,個體或集體開業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偏低,亂收費,亂用藥,亂作廣告的現象較為突出;一方面是大醫院過于集中,醫療資源供過于求,有相當數童的人員、設備、病床閑置,存在明顯的衛生資源浪費。而且,伴隨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海口市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疾病譜變化也十分突出,借如傷寒、痢疾、登革熱等傳染病、地方病發率已大大下降;件如肥胖癥、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病等慢性病、“富貴病”已經膚升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主要問題;臂如像車禍、中毒、意外事故所致的急性傷害性疾病略有上升。所有這些,都給醫療衛生部門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另外,由于大特區省會城市的區位特點,海口市醫療衛生機構不僅要為普通百姓提供基本、低價、有效的衛生服務,還要努力滿足不同層次人士(譬如境內外投資者、國外游客)對高標準醫療保健服務的需要,滿足特殊人群(像殘疾兒童、高齡老人康復保健)的特殊醫療要求。例如,對中風后康復、糖尿病、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老年病,其診斷治療都很明確,毋須復雜的診斷設備和醫療技術,病人也不一定要長期住院,對它們最為關鍵最為有效的細心照料、經常隨訪、隨時監護,是心理支持、生活指導和衛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是醫務人員與患者打成一片,并非一定要高水平、大規模的醫院才能承擔。實際上,通過加強社區服務,轉變醫療作風就能實現這一目標。顯然,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保健日益增長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必須下大力氣深化海口市醫療衛生改革,扭轉醫療機構布局和功能設置不盡合理的狀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實國情來看,政府只能提供有限的醫療資源,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以衛生費用的巨額消耗和快速增長換取低水平的健康效益。如果我們不愿改革,不思進取,一心期待政府成倍加大投人,增設大量醫療機構來解決目前海口衛生資源與醫療保健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無疑于指望天上掉下大t餡餅一樣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唯一可行而且最為有效的作法當屬正確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對海口市現有衛生資像進行宏觀調控和合理配置,協調醫療衛生服務供需平衡,爭取以最小的投人,最低成本的建設,將有限的資源優先配t到最需要的領城和人群中去。

二、抓“小”放“大”,調位為主,加強薄弱環節

如前所述,海口市目前總體醫療資源并非廈乏,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區醫療資源還存在供過于求的狀況。制訂和實施區城衛生規劃,關鍵在于強化宏觀調控和優化資源配置,將其最終落實到“四個提高”—即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區域內醫療預防保健綜合服務能力,提高衛生服務的質量和公平性,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根據海口醫療衛生機構現狀,筆者認為在制定區城衛生規劃時應主要著眼于抓“小”放“大”,以調整為主,加強薄弱環節等方面。所謂抓“小”,是指抓緊抓好小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審批設!,嚴格執法,嚴格管理,尤其是要大力扭轉過去個體診所多頭審批,只批不管甚至無證行醫的局面。對個體開業的診所、藥店一要嚴格控制數量,提高審批標準。在審批時應注重專業能力,杜絕說情后門,像深圳市采取的統一出題、統一考核、統一發證,如考核不過關一律不予批準的經驗就值得我們認真借鑒。特別是在時下假文憑滿天飛,假軍醫遍地有的情況下,更應加強開業資格審批。二要加強檢查,認真執法,強化監管。目前我市醫療管理執法隊伍人員較少,力且薄弱,手段落后,客觀上造成了對社會辦醫監督不嚴,管理較為混亂的局面。建議在現有醫政、藥檢行政部門基礎上抽調素質高、作風好、業務精的專業人員組建醫藥監管執法大隊,對海口醫藥市場實行統一檢查,統一考評,統一執法,對那些亂開藥、亂廣告、亂收費以及出含假冒偽劣藥品者一經查出堅決予以重罰,吊銷營業執照,以保證廣大居民享受高質里的衛生服務。所謂放“大”,是指放開大中型國有醫療衛生機構改革,進一步擴大醫療單位經營管理自主權,以增強醫療衛生機構活力。要鼓勵各級醫療單位改革勞動人事制度,實行優勝劣汰,精兵簡政,創造平等競爭機會,調動職工積極性。作為特區省會城市,也可嘗試在部分公立醫院實行“股份制”辦醫試點,鼓勵引進外資,特別是放開特需醫療服務,實行特殊服務項目特別收費,以緩解政府補償機制不健全,經濟補貼不足的狀況。

所謂調整為主,是指詳細摸清醫療單位、醫療資源布局狀況,根據全市自然環境、社會經濟、人群健康狀況、衛生服務需求等因素,確定區域內衛生發展目標、模式、規模和速度。目前,海口市醫療市場已呈“供方市場”飽和狀態,她需要的不是投巨資再建新醫院,而是提高現有資源利用率,扭轉醫院之間“饑飽不勻”,資源浪費的局面。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由省、市政府統籌計劃,統籌安排,兩級醫療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動大手術,下大決心打破原來計劃體制下建立、發展起來的現行衛生服務體系。必要時要像青島市那樣實行跨行業、跨部門的醫療機構“關停轉并”,避免由于條塊分割、部門所有框架下導致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所謂加強薄弱環節,是將衛生資源配置和投放重點放在衛生防疫、衛生監督、緊急醫療救助和特殊人群保健(如婦女、兒童、高齡老人)上,并根據疾病譜變化特點加大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社區醫療服務的投人。可鼓勵政府以外的投資主體參與老年病院、精神衛生保健咨詢中心和殘疾兒童矯治康復醫院等目前海口尚未興建而社會需求又比較突出的特殊醫療服務項目建設,衛生行政部門主要代表政府行使監督權,允許投資者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合法經營。應在海口市設立由政府撥款、企事業單位和居民自愿捐贈相結合的“危急醫療救助基金”(或稱特殊醫療基金),以解決社會急救和特困人群的醫療費用,保證全體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和必需的醫療服務。

三、實施海口區域衛生規劃的幾點建議

l、實行醫療衛生機構屬地管理,嚴格按照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審批和設置醫療機構,凡在海口市屬區域內新建或重組改造的醫療機構一律需經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批,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避免盲目設置,重復建設。應將投資主體權與審批設置權分開,投資主體應該是多元的、多樣的,而審批設置權應該是政府的行為(由衛生行政部門代行)。海口市區域規劃一經審定,就應嚴格執行,具備行政約束效力,任何人都不得隨意亂開口子審批設置新的醫療機構。

2、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購置,凡海口市已有的大型醫療設備任何醫院一律不許重復購買。為了提高現有設備利用率,可由衛生行政部門協調,對全市醫院實行設備資源共享,檢查收人由開單單位與設備擁有單位按比例分成。

3、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扶持和鼓勵社會機構或個人投資、承包社區醫療服務站,理順社區衛生服務價格,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按照基本衛生服務質量給予適當經濟補償,將效果好、成本低的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納人醫療保險范圍允許報銷。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主要是加強監管和指導。

4、加大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投人,向廣大市民提供衛生保健知識指導,引導他們堅持正確生活方式,糾正不良習慣,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實踐證明,這是投人少,效果好,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是降低老年病、怪性病發病率的最佳措施。

5、引進競爭機制,進行醫療機構關、停、并、轉試點,允許在雙方自愿基礎上進行的“醫院兼并或重組”,鼓勵實力強,信譽好的醫院在郊區農村開辦分院,承擔防疫、計免等基本醫療任務,并給予適當經濟補償。

6、在制訂區域衛生規劃前抽調素質高,能力強的同志組成專門隊伍,摸清海口市衛生服務需求、勝康狀況、人口結構、疾病譜分布等(包括緊鄰海口的瓊山市城區衛生資源現狀),找出海口市主要的衛生發展間題,綜合平衡,統籌考慮,為區域衛生規劃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此項工作應該盡早開展,避免倉促上馬突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