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調查探討

時間:2022-02-16 09:21:15

導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調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調查探討

摘要:目的:通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制定干預措施,為降低職業緊張提供相應對策。方法:隨機整群抽取寶安區某街道衛生專業技術人員96人,采用職業緊張量表評價其職業緊張水平。結果:職業任務問卷中子項目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得分,緊張反應問卷中子項目業務緊張反應、心理緊張反應和軀體緊張反應得分,個人資源問卷中子項目娛樂休閑和自我保健得分,均高于常模;職業任務問卷中子項目工作環境得分和個人資源問卷中子項目理性處事得分,均低于常模;業務緊張反應與任務不適、自我保健,人際緊張反應與自我保健、社會支持,以及軀體緊張反應與任務不適的相關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緊張反應與職業任務成正相關,緊張反應與個人資源成負相關。結論:該人群職業緊張水平較高,建議通過統籌工作分配,加強人文關懷,提升個人資源,增強其對職業緊張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反應;心理調查

勞動者的身心若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會引起生理、心理或行為上的表現。主要生理反應表現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心理反應表現有對工作不滿意、軀體不適感、疲倦感、焦慮、感情淡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興奮增強、易怒等;行為表現有怠工、缺勤、不愿參加集體活動、過量吸煙、酗酒、頻繁就醫、藥物依賴等[1-3]。本研究通過對某單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旨在制定干預措施,為降低職業緊張、促進身心健康提供相應對策。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以深圳市寶安區某街道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為調查對象,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98份,回收98份,剔除存在缺失值問卷2份,有效問卷96份。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次調查研究,且提供的調查內容真實可靠;在此單位工作1年以上,完成見習期學習任務,經單位考核合格人員;本研究入選對象均無先天性精神功能障礙。排除標準:疾病、服用藥物等原因引起日常精神緊張、抑郁和焦慮者。對照組采用曾繁華等[4]于2004年建立的衛生技術人員常模。

1.2調查方法

1.2.1一般情況調查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職務、來深圳年限、工作年限等。1.2.2職業緊張調查采用職業緊張量表修訂版(Oc⁃cupationalStressInventoryRevisedEdition,OSI-R)進行調查。該量表應用于中國職業人群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5],包括職業任務問卷、個體緊張反應問卷和個體資源問卷,由14個子項目14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按五級評分。職業任務問卷得分越高,表明職業緊張因素越重;個體緊張反應問卷得分越高,表明工作緊張水平越高、緊張反應越強烈;個體資源問卷得分越高,表明對緊張反應的應對能力越強,越能緩解緊張。

1.3質量控制

調查員經過專業培訓后,對所選對象發放調查表,告知被調查者調查的目的意義,現場獨立填寫問卷,統一收回。回收問卷后進行審核,對問卷填寫有缺漏的予以剔除,問卷錄入采用雙錄入法。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統計學方法包括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共96人,平均年齡(35.7±8.3)歲,其中男性48人(50%),女性48人(50%);中專6人(6.2%),大專或本科78人(81.3%),碩士及以上12人(12.5%);未婚29人(30.2%),已婚67人(69.8%);工作年限3年以下21人(21.9%),3~10年24人(25.0%),10年以上51人(53.1%)。

2.2調查對象評分職業緊張與專業技術人員常模比較

職業任務問卷中子項目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得分,緊張反應問卷中子項目業務緊張反應、心理緊張反應和軀體緊張反應得分,個人資源問卷中子項目娛樂休閑得分和自我保健得分,均高于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職業任務問卷中子項目工作環境得分,個人資源問卷中子項目理性處事得分,均低于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調查對象緊張反應與職業任務、個人資源及各子項的相關分析

業務緊張反應與任務不適、自我保健,人際緊張反應與自我保健、社會支持,軀體緊張反應與任務不適的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間相關性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職業任務及子項與緊張反應及子項成正相關,個人資源及子項與緊張反應及子項成負相關,見表2。

3討論

本次調查的96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任務不適、任務模糊的職業緊張程度增加,出現業務緊張反應、心理緊張反應及軀體緊張反應。對工作環境造成的職業緊張低于常模,娛樂休閑和自我保健能力高于常模,理性處事方面的能力低于常模。建議合理制定疫情防控期間應急預案及相應工作流程,有效調整工作人員精神狀態;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確保防護用品供應到位、防護措施到位,加強對一線人員支持力度;加強人文關懷和情感支持,關心關愛工作人員;鼓勵員工進行情緒自測,加強自我情緒覺察,做出適應性調整,對部分出現緊張、焦慮等情況的員工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其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減少自責,并給予放松訓練、情緒調節等。

參考文獻:

[1]田婷,柴茹,彭江波,等.職業緊張對高血壓患病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5):1054-1057.

[2]李曉藝,陳惠清,周珊宇,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女工職業緊張與職業倦怠、抑郁癥狀關系研究[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20,33(3):228-232,261.

[3]楊艷,余善法,周世義.職業緊張對吸煙及飲酒行為影響[J].中國職業醫學,2011,38(6):497-499.

[4]曾繁華,王治明,王綿珍,等.成渝兩地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緊張常模的分級標準及應用[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4,22(6):431-434.

作者:夏欣 吳維超 鄭少華 單位:深圳市寶安區松崗預防保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