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論文
時間:2022-08-06 04:05:55
導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研活動圍繞“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問卷調研為主,所有問卷由專門的調研員深入到河北省農村居民家中進行發放并且當場回收,針對農民關心的問題予以解釋。這樣保證了問卷施測的有效性。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86份,回收率為96.5%,有效問卷為386份,有效率為100%。
1.2研究方法
本次實踐調研研究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訪談法。
2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狀況分析
2.1樣本基本情況
問卷顯示,關于性別,男性占49.5%,女性占50.5%。關于年齡,30歲以下占21.2%,30~39歲占24.1%,40~49歲占31.1%,50~59歲占16.3%,60歲以上占7.3%。關于職業,農民占66.6%,工人(含公司職員)占9.8%,個體經營占5.7%,醫生占2.6%,教師占2.1%,學生占11.7%,公務員及退休干部占1.6%。關于文化程度,小學以下占9.8%,小學占18.7%,初中占38.9%,高中或中專占21.5%,大專及以上占11.1%。關于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占25.9%,1~2萬元占33.7%,2~3萬元占25.9%,3~5萬元占7.5%,5萬元以上占7.0%。關于自我健康評價,18.7%認為很好,47.7%認為較好,28.2%認為一般,5.4%認為較差。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多數以務農為生,收入較少,健康狀況一般。
2.2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可以有效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2.2.1對新農合醫療的了解情況。對于在當前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31.3%的村民對此了解,有55.2%的村民對此了解的不多,仍有13.5%的村民對此不了解。由此可見,農村居民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主要是由于所在村尚未推行該項制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監督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實施,同時,村委會及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醫療制度的認識。村民中有75.1%的已經加入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13.5%的村民沒有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部分村民都已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說明大多數村民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了自身就醫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費用高的壓力,也方便了村民就近就醫、分層醫療。但仍有少部分村民沒有加入,仍需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河北省農村居民已經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較廣,覆蓋人數較多。但仍有少部分農民表示不愿意加入或不知道自己是否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對該項有大致的了解,但不夠深入,僅有少部分農村居民對此明確表示不知道。為此,相關機構應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盡可能使每一位農村居民都全面地了解這一項惠民政策,并加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隊伍中。
2.2.2醫藥費報銷和醫療保險。對于醫藥費用的報銷情況,50.3%的村民中有過報銷經歷,認為報銷制度幫助他們減輕了負擔,但也有18.7%的村民因為麻煩而沒有報銷,有31.1%的村民對報銷程序不了解。由此可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減輕了農村居民的醫療負擔。但通過村民的反饋,我們發現現有報銷程序繁瑣,個別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因此,相關機構應簡化報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引導村民對醫療費用進行報銷,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民的作用。了解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村民占28.5%,了解一些的占53.6%,不知道的占17.9%。說明大部分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了解的不夠全面,部分村民了解極少,這會給村民報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相關機構及村委會應加強宣傳力度,以普及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識。村民中每人每年能承受的醫療保險費在20元以下的比例為34.2%,20~100元之間的比例為46.9%,100~300元之間的比例為14.5%,300元以上的比例為4.4%,可見大多數村民可承受的醫療保險費用偏低。訪談中我們得知,多數村民迫切希望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使村民能夠以投保較低的保險費用獲得盡可能高額度的醫療保險。調查中發現,過半數參保的農村居民都有過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報銷醫藥費的經歷,并認為該制度有效減輕了農村居民的醫藥負擔。但報銷制度仍存在手續繁瑣,村民了解不夠詳細等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報銷醫藥費的積極性。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基層的宣傳覆蓋面較廣,但深度不足。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的深度,使農村居民盡量對新農合有全面透徹的了解,簡化報銷手續,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率。調查結果顯示,農民每年能承受的醫療保險費用絕大部分集中在100元以內,承受能力偏低。2012年起,各級財政對新農合醫療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中央財政給予補助200元,新增40元,中央財政按一定比例補助。農民個人繳費原則上每人每年60元,大多數家庭能夠承受。石家莊、唐山等河北省內城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規定,五保戶、貧困農民家庭個人應繳納的參合資金全部由民政部門進行資助,這就保證了最需要參加合作醫療的五保戶、特困戶達到100%參合,進一步減輕了農村居民醫保費用負擔。
2.2.3醫療衛生機構監管情況。村民中參保商業保險的比例為20.7%,沒有參保的比例為63.7%,對自己參保不太清楚的比例為14.8%。可見大部分村民由于經濟條件所限未參加其他商業醫療保險,即這部分村民一旦罹患重大疾病,便僅可通過新農合醫療制度獲得有限的報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患重大疾病后承受巨大經濟負擔的風險。村民認為所在鄉鎮的干部和衛生機構對合作醫療開展很重視的比例是21.0%,重視程度一般的比例是64.2%,不重視的比例為14.8%。說明目前衛生機構對醫療開展的重視程度處于中等水平,鄉鎮干部和衛生機構仍需加強對合作醫療的重視程度。村民所在地區的政府采取新聞媒體的方式來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比例為44.8%,采取集中學習的方式的比例為26.7%,采取進行動員的方式的比例為23.6%,其他方式占4.9%。應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積極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積極進行動員,組織村民進行集中學習。村民認為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管情況很好的比例為14.8%,認為一般的比例為68.4%,認為監管情況較差的比例為16.6%。目前河北農村居民對相關部門監管作用發揮的認可程度仍然不高,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力度。村民中認為現在就醫還是“看病難,看病貴”的比例為40.9%,不認可的比例為26.7%,認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現在大有改善的比例為32.4%。說明現階段河北省多數農村居民仍然認為“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費用高的現象較過去相比有所改善。大部分村民由于經濟條件所限尚未參加其他商業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患重大疾病后承受巨大經濟負擔的風險。關于衛生機構重視程度及監管情況的調查統計中,過半數農村居民表示滿意度一般,農村居民對衛生機構及監管機構的工作認可度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關機構在工作上仍存在不足,應加大管理、監督和宣傳力度,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真正地惠民。新聞媒體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宣傳途徑,在充分發揮媒體的主流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采取更多途徑來積極宣傳動員農村居民參保,如集中學習、動員等形式。
2.2.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整體評價。整體而言,雖然仍有四成農村居民認為現階段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但農村居民也普遍表示這種情況已經大有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效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是一項切實有效的惠民政策,在多年的農村醫療制度改革之路上已大有進步。
3討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該制度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參加醫療保險的經濟負擔,降低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是一項切實有效的惠民政策。然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一項社會保險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另外,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于辦理報銷繁瑣的程序。因此,應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宣傳普及力度,簡化參保及報銷手續。衛生機構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該項制度落實的監管的重視。要加強基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和利息全部用于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要建立健全方便農民又便于監管的合作醫療審核和報銷辦法,實行公示制度,把合作醫療報銷情況作為村務公開的重要內容,探索切實可行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和使用的專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作者:安海娟王志紅張雪李慧工作單位:河北聯合大學
- 上一篇:優化刑事強制醫療制度論文
- 下一篇:法治視閾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