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屬》品牌營銷策略

時間:2022-08-18 10:15:56

導語:《非你莫屬》品牌營銷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你莫屬》品牌營銷策略

一、品牌營銷策略

1.名人效應。人是真人秀的核心,不論是嘉賓、選手抑或主持人,都影響節目的質量。美國著名電視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說,“人永遠比話題來得重要”。首先,《非你莫屬》Boss團成員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也有出眾的表現力,通常是影響力大的企業高層或知名人士,如聚美優品CEO陳歐、湖南衛視主持人李維嘉等。聲名顯赫的高管從報章現身熒屏,貼合觀眾的獵奇心理。其次,主持人的鮮明個性可提高品牌識別差異化程度。《非你莫屬》前主持人張紹剛曾供職央視,幽默詼諧,言語犀利,善于舒緩求職者緊張心理,也常在求職者和老板之間、老板與老板之間“煽風點火”。場外主持徐睿曾主持央視《同一首歌》等多檔節目,他在求職者上臺后和主持人、Boss團的互動中穿插介紹求職者的背景經歷,與主持人配合默契。

2.話題營銷。話題營銷利用受眾口碑,使節目內容成為大眾談論的話題以營銷推廣。《非你莫屬》的話題引發了諸多爭議,如劉俐俐事件、“學歷門”事件。模特、演員王李丹妮在2013年的一期節目中想找投資分析師助理的工作,這名被網友稱為“艷星”的求職者在臺上頻遭Boss團批評,王李丹妮在節目中數度哽咽,節目備受爭議。而《非你莫屬》的收視率節節攀升,廣告價格也隨之上漲,冠名價格為1280萬元/季,聯合贊助、人力資源獨家贊助價格為580萬元/季,獎品贊助價格為260萬元/季。②

3.定位明確。在頻道周末扎堆婚戀節目時,《非你莫屬》獨辟蹊徑,將目光瞄準求職市場。節目的目標人群集中在25~5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既是收視大軍,又是有著“立業”問題的人群。

4.新媒體營銷。截至2016年5月,《非你莫屬》官方微博粉絲量為59萬左右。各Boss團老板的微博也會經常節目錄制時的感想和對求職者的看法,起到了提高節目知名度的作用。《非你莫屬》官方微博會在節目播出前預告,播出時求職者信息,播出后節目回顧,前中后期充分利用微博的宣傳作用。除微博營銷外,《非你莫屬》還在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進行節目投放,借新媒體進行品牌傳播。

5.活動營銷。舉辦活動可使潛在受眾了解節目,產生參與和收視熱情;也可同觀眾近距離互動,鞏固品牌形象,引導現有觀眾對節目品牌產生持久認可。《非你莫屬》推出了“北漂青年求職記”“金牌大律師”等特別版,開展“粉絲大探班”活動。還推出高校專場、海外專場,有針對性地吸引收視群體。2013年底錄制了“海外專場”之“韓國專場”,吸引諸多韓國本土企業加盟,大批赴韓留學生及韓國學生報名。③

二、存在的問題

1.策劃痕跡明顯。《非你莫屬》中刻意制造話題的痕跡比較明顯。若“秀”的程度過高,過分追求戲劇化沖突,就會犧牲“真”的一面。如Boss團在節目中“對罵”、老板對求職者的質疑、求職者的非常規反應等,都有炒作之嫌。

2.過于偏重娛樂化。節目中“清華男”“寶馬女”的出現,使本應真實莊重的求職場合異化為秀場。以求職之名炒作起初雖能博人眼球,但當重新審視節目內容時,觀眾的熱情將減弱。

3.缺少人文關懷。主持人直言快語固然能贏得觀眾喜愛,但超出求職者心理接受程度的犀利點評和情緒化表達會對其造成心理傷害,造成節目傳遞的價值觀的偏離。《非你莫屬》主持人有時為了追求節目效果,忽視了言語是否得體。

三、改進建議

1.專注服務功能。一些單純為吸引眼球的話題炒作會降低節目品位。如何平衡功能性和娛樂性已成為《非你莫屬》亟需解決的問題。《非你莫屬》應淡化真人秀節目“秀”的因素,用“真”來吸引受眾,注重節目的服務功能,講求功能性和娛樂性的平衡。

2.注重主持人的選擇。主持人要顧及他人感受,哪怕應聘者的某些觀念做法偏激,也應避免情緒化和帶有輕蔑色彩的言論,在提出意見時要把握好分寸,營造和諧的節目氛圍。

作者:鮑坤子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注釋:

①趙泓:《媒介品牌傳播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②孔晶晶張杰:《當下中國電視求職類節目分析》[J],《新聞實踐》,2013年第11期

③《〈非你莫屬〉“海外專場”之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