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經營亂象及監管對策分析

時間:2022-04-15 09:40:55

導語:保健食品經營亂象及監管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健食品經營亂象及監管對策分析

以普通食品代替保健食品功能。一些保健食品企業利用現行的法規打“擦邊球”,以“似藥非藥”、“似食非食”等用語,混淆消費者的視聽。由于普通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標識未有足夠的認識,很難辨別真偽。這些現象不僅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侵害了正規保健食品企業的利益,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銷售對象特定。近年來,一些不法商販經常在社區以免費體檢、免費量血壓等活動、邀請離退休人員參加,借機詢問電話號碼、家庭地址等個人信息,然后進一步加強聯系。當老人留下電話后,不時會接到以晚輩甚至“兒女”自稱的推銷員的問候電話,通過接觸,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關心之余推銷保健食品。另外,還將保健食品促銷活動向城郊、偏僻居民小區以及偏遠鄉鎮農村轉移,專門針對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人年消費者推銷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的保健食品,有的針對肥胖人群(特別是中年婦女)銷售減肥產品。這些消費者求醫心切,法律意識淡薄,上當受騙后維權意識不強。反調查能力加強。促銷人員多以口頭演講為主進行促銷,一旦發現可疑人員進入促銷現場立即停止演講。有時跟執法人員打游擊,故意在早上8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后進行促銷,這對取證查辦帶來一定難度。促銷活動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通常前期以宣傳介紹健康知識為主,不銷售產品,等消費者信以為真后擇日上門銷售,售后便人間蒸發,極難控制,較易引起群體性投訴隱患。單品種保健食品經營存在上述亂象,究其原因,一是該行業存在多、小、散、亂的狀況,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普遍比較淡薄。二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僅僅是明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相關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至今未出臺,各部門對保健食品的監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

盡快完善法規。根據《食品安全法》制定出一套適用于我國保健食品監管的相關法規條例。不但要規范保健食品的注冊審批、生產經營過程,還要不斷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的市場準入(退出)、質量檢驗、安全評估、安全監測與監督抽查、質量預警、廣告宣傳以及產品標志、標識、標簽等管理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堅持以整頓和規范保健食品化妝品流通秩序為主線,以完善保健食品監管制度建設、嚴格保健食品經營許可、強化日常監管力度、深入開展保健食品市場專項整治等多項有效措施,積極整頓和規范保健食品市場流通秩序。加強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工作,提高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認真落實好保健食品質量承諾制度,完善企業信譽檔案和不良行為公示制度,促進企業誠信機制的建立,規范其經營行為,提高第一質量責任人的法律意識,減少主觀違法行為。理順保健食品廣告審批、監測和處罰等行政管理關系。廣告監督管理中要統一審查認定標準及處罰幅度,改進監管手段落后等問題。整合廣告監管執法力量,加大對保健食品廣告的整治力度,聯合幾個相關職能部門經常性地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積極探索保健食品廣告監測與處罰相結合的新途徑。建立透明的信息公開制度。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容量大、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的特點,健全完善保健食品數據庫系統,公示各企業的保健食品審批結果、獲批權限、是否為委托生產及獲批廣告原始內容等信息,以便公眾和監管人員上網查驗;利用國家局、省局網站及時通報保健食品抽檢結果,曝光不合格產品,使假劣保健食品在銷售市場上無法生存。普及保健食品知識,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目前大部分消費者對“國食健字”、“衛食健字”、“國藥準字”、“衛食證字”等概念分辨不清,因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利用新聞媒體的力量,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媒體宣傳的作用,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保健食品科普知識的宣傳,向廣大人民群眾介紹識別假冒偽劣常識、宣傳打假成果,引導消費者學會識假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本文作者:孫情施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