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時間:2022-05-04 10:06:32

導語:電網企業營銷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網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摘要:1997年,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發生了變化,全國大多數地區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電力體制深層次的許多問題日漸突出。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加快了電力市場建設步伐,在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的基礎上,2014年開展了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文章通過分析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動向及對電網企業帶來的影響,對電網企業應如何調整營銷策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網企業;電力營銷;營銷策略;電力改革;電力市場

1997年我國成立國家電力公司,1998年電力工業部撤消,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開展了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并提出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工業改革方向。2013年4月,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對售電側電力體制改革開展立項研究。2014年6月,“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討論,開始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下簡稱“新電改”)。本文就新電改的背景及動向進行分析,研討新電改中電網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關應對措施。

1新電改背景

1.1世界電力體制改革呈現多樣化

20世紀80年代末期,英國率先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探索,之后美國、新西蘭等國家也陸續進行了電力體制改革。目前國外電力市場模式可歸納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沿用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垂直一體化管理模式,局部進行有限改革(如俄羅斯);第二類是引入競爭,在發電、售電環節解除或放松管制買家模式,又可以分為5種模式:發電獨立,形成發電競爭市場,其他三個環節一體化壟斷運行(如英國);發電獨立,輸配也分開,配售一體化運行(如澳大利亞);輸配各自獨立,發售一體化(如新西蘭);發電競爭,輸配一體化壟斷運營,多個售電主體競爭售電(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發輸配售各自獨立(如新西蘭原體制)。

1.2十八大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市場化才是國有企業改革應該努力的方向,不斷增加市場的影響力和活力。國家明確“能源革命”戰略構想以及中央決定全面建設“法治社會”,是本次新電改變化的兩個重要標志。因此,我們要立足于中國電力體制的歷史、現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資源與環境狀況統籌考慮,制定出本土化、具有中國特色的電改方案,而不會照搬發達國家的理論和模式。

2新電改動向分析

2.1新電改的核心內容

新電改方案提出“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電網規劃。這一方案的提出解決了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的電價機制問題,企業重組、瘦身、考核與地方權責的體制改革有待在國企改革中共同推進。確立電網企業盈利新模式是本次電改的核心。電網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再是上網和銷售電價價差,而是依靠收取政府核定的輸配電過網費,來確保電網企業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收益水平。延續深圳試點的基本思路,明確提出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側電價市場化、逐步減少或取消電價交叉補貼。

2.2新電改不求急進的原因分析

兩次電改側重點有所不同,上一輪電改主要解決了廠網分開,新電改側重的是電力的輸配,進一步完善市場的公平化,打破電價被壟斷的一種局面,實現通過市場來定電價,有一部分的電價還會通過政府來制定。電力體制改革有可能分兩期目標進行,本次新一輪電改屬于近期目標,不會涉及輸配分開和拆分電網,不會剝離電網公司售電側,而是只放開售電側和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因為對于售電環節,如果剝離售電公司售電側,在實施全面放開的情況下,會對實施普遍服務和以高成本向邊遠地區穩定供電造成影響,電網企業將解除普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此外,考慮到資產龐大、涉及利益太多,新電改暫時只放開增量配電業務,不涉及存量輸配電資產的拆分,只允許各投資主體介入到新增的配電業務中。因此,電力體制無論如何改革,都要確保安全穩定供電。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遠期目標將有可能涉及到企業重組、瘦身、考核與地方權責的體制改革。此外,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電改方案的推進還應有相關法律制度做支撐。根據電力行業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國情,國家長期以來對電力行業實行專營制度,《電力法》25條規定:“電網企業在批準的供電營業區內向用戶供電,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供電營業機構持《供電營業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方可營業。”《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十條規定:“并網運行的電力生產企業按照并網協議運行后,送入電網的電力、電量由供電營業機構統一經銷。”根據現有法律法規,暫時無法支撐建立多買方、多賣方的電力市場行為,電力用戶暫時也沒有自由選擇電力供應商的權利。因此,電力市場的建設應該是法制先行,在輸配分開、配售分離等改革環節都應有法可依,有序推進。

2.3新電改將產生的售電模式分析

2.3.1發電企業和較大用戶直供電的模式已經基本確定。以廣東省為例,《廣東電力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深化試點工作方案》提出,2014年直接交易電量規模約150億千瓦時,達到上一年省內發電量的4%;2015年月227億千瓦時,達到上一年省內發電量的6%;2016年月306億千瓦時,達到上一年省內發電量的8%;2017年后,依據節能發電調度原則,逐步擴大年度發電組合方案內的電力市場直接交易部分電量,并逐步放開電力用戶準入限制。2.3.2電網公司現有的售電部門不分離出去,但售電側放開,配網增量部分允許社會資本投資成立新的配售電公司,直接面對用戶從事配售電經營業務。此外,還允許社會資本投資、微網系統或分布式能源的用戶、經濟開發區或高新產業園區、節能服務公司和公共服務行業以及發電企業成立新的配售電公司。2.3.3分析下一步深化改革動向,將有可能在銷售端建立混合所有制,引入競爭機制。電網將在用戶側銷售環節引入新的銷售公司,電網公司和社會資本建立幾家新的合資售電公司或者允許社會資本設立電力分銷機構等,都可能會涉及到電網企業的重組和拆分。

3新電改對電網企業營銷工作的影響

3.1新電改初期,四種模式將對電網企業營銷工作的影響較大

3.1.1發電企業和較大用戶直供電的影響。按照《2014年廣東電力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深化試點工作方案》,逐步放開電力用戶準入限制,其中要求2015年大型骨干企業和園區內大型工業企業年用電量為800萬千瓦時及以上,今后隨著發電企業和較大用戶直供電的用戶和直購電量逐年增加,將對電網企業的電力營銷和售電收入產生較大沖擊。3.1.2現有社會配售電機構擴大配售電范圍,參與競爭。現有社會配售電機構(例如中山市小欖供電所),本身具備較為完善的配售電經營管理基礎,借助新電改售電側放開政策,與工業園、住宅區合作,成立新的配售電公司,進一步擴大配網增量的配售電范圍,參與競爭。3.1.3社會資本投資成立新的配售電公司,參與競爭。社會資本投資、微網系統或分布式能源的用戶、經濟開發區或高新產業園區、節能服務公司和公共服務行業以及發電企業成立新的配售電公司,參與增量配電業務,通過躉售或直購電方式開展售電業務,參與競爭。3.1.4分布式新能源供電的影響。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發電在全國發展迅猛,由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量大部分通過自發自用或由建設經營企業直接銷售,必將對電網企業的電網規劃建設、安全運行、備用容量和電量銷售產生影響。

3.2新電改深化期,在銷售端建立混合所有制,引入競爭機制

電網企業有可能與幾家民營電網企業建立新的合資公司,或允許社會資本設立電力分銷機構。包括現有的獨立配售電企業、社會資本投資、微網系統或分布式能源的用戶、經濟開發區或高新產業園區、節能服務公司和公共服務行業以及發電企業等6類企業成為新的售電主體。但是為了確保對實施普遍服務和以高成本向邊遠地區穩定供電,預計電網企業售電側還不能完全分離。

4電網企業未來營銷策略的調整建議

4.1加強用電大戶營銷服務

大型工商企業用戶以及工業園區作為用電大戶,在所有用電客戶中用電量占比較大,是電網企業售電盈利的重要來源。因此,電網企業要加強骨干企業和工業園區用戶的用電增值服務策略和用電優惠策略,防止優質大企業客戶因直購電而流失。

4.2加強服務品牌形象宣傳

電網企業經過多年的努力,通過客戶服務不斷轉型升級,以前的“電老虎”形象逐漸從人們視線中淡化消失。電網企業應抓緊時間,在電力體制改革初期加大服務品牌形象宣傳力度,不斷培育忠誠客戶,固守老客戶。

4.3加強分布式新能源管控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建設,新能源技術不斷成熟,新能源用戶分布越來越廣,分布式新能源對公共電網的影響日趨明顯。電網企業要加強分布式新能源管控,制定分布式新能源銷售的電網調控策略,防止因新能源電量波動造成備用容量空耗對電網銷售平均電價等的影響。

4.4加強電力銷售人才培養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推進,電網企業也將會成立售電公司與其他售電公司展開競爭,但由于電網企業以往一直處于壟斷型服務行業角色,銷售型人才比較缺乏。因此,電網企業應從市場化角度制定電力銷售人才培養策略,加強銷售人才培養,積極應對售電側的市場化競爭。

5結語

在電力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未來電網企業在客戶服務和電力銷售策略方面要實時進行適應性調整,未來電網企業戰略的關鍵點應是聚焦客戶,其本質就是使一切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要從客戶來,到客戶去,端到端思考客戶價值。同時,為緊跟電力體制改革發展的步伐,電網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努力實現營銷體系市場化、運營管理精益化、服務水平優質化、增值能力多元化、支撐體系智能化的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李文虎 單位:廣東電網公司中山供電局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S].

[2]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02]5號)[S].

[3]廣東電力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深化試點工作方案(粵經信法規[2015]132號)[S].

[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S].

[5]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6號)[S].

[6]供電營業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令第8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