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經濟及財政影響

時間:2022-04-09 11:11:00

導語:淺析經濟及財政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經濟及財政影響

加入WTO必將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何定量估計我國加入WTO的收益和成本,以使相關各方深刻理解加入WTO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經濟活動中各部門、機構間的復雜聯系,本文采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相對綜合和全面地分析我國加入WTO所帶來的整體、結構調整、財政收入和區域性等方面的影響。

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政策分析工具,它所能揭示的經濟聯系比部分均衡或宏觀計量經濟模型更為廣泛。它通過比較在給定政策框架下的經濟均衡狀態和有一定外生沖擊或政策變化下的經濟均衡狀態來估計外生沖擊或政策變化的影響。估計貿易自由化的經濟影響是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應用的一個主要方面。我們在此所用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是一個針對我國經濟的多部門、多區域的動態模型,它考慮了我國經濟在外貿方面的一些結構特征,如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的區分等。本文反映了運用這一模型的分析結果。

一、加入WTO對我國經濟及財政的影響

由于我國加入WTO的全部方案將在5年的過渡期內逐步實現,我們在此運用遞推動態的模型來估計我國加入WTO的影響。我們首先建立一個未來10年在不加入WTO以及沒有貿易和其他改革情況下的基準增長情景,它提供了與其他方案比較的參照系。然后我們模擬與基準情景相對照的加入WTO的情景。加入WTO的情景在基準增長情景的基礎上,假設我國在2001年加入WTO,并且在2005年完全實現以下三方面的政策變化:一是工業品的關稅削減和非關稅壁壘的取消;二是農產品的關稅削減和關稅配額機制的引入;三是分階段取消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多纖維協定配額。由于數據和建模技術的限制,我們的模型分析只是集中于商品貿易方面,沒有包括與WTO成員地位相關的一些其他重要方面,如開放服務貿易、保護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的保證等。

1.總體收益

加入WTO將會使我國獲得較大的效率收益。這一收益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即資源再配置效應和內生增長效應。前者指根據比較優勢而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后者則反映對外貿易的擴張和外資的進入所帶來的“溢出效應”,因為它們可以促進市場競爭和技術的引進與吸收,從而有利于技術水平和生產率的提高。

模擬結果表明,在僅考慮資源配置效應的情況下,與基準情景相比,在2005年我國加入WTO的各項承諾完全實現后,實際GDP增加148億元(1997年價格),即比基準情景提高1.1%。由此導致GDP增長率在2001—2005年期間年均提高0.24個百分點。而如果進一步考慮外貿和投資擴張所導致的內生增長效應,我們估計加入WTO將使我國的GDP增長率在未來10年間平均每年約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

2.結構調整

整體的經濟效率收益并不是在各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加入WTO將導致較大的結構調整。由于在發達國家市場上出口限制的取消,紡織和服裝部門是我國加入WTO的主要受益者。而另外一些部門即日前受到較高保護的部門和部分農業部門(如汽車、食用油、小麥等)受到的沖擊較大,其產出水平和就業與基準情景相比都將有所減少。

3.勞動力轉移

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和替代可能是最主要的調整成本。特別是由于目前我國農業部門所占的就業比重較高,農業部門的收縮意味著部分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部門。與基準情景相比,從2001年到2005年,大約有270萬農業勞動力要轉移到其他部門。考慮到改革開放20年以來有1億以上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出來,由加入WTO而導致的農業勞動力調整是可以承受的。

“多纖維協定”配額的取消和全球紡織品市場的擴張,對于我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紡織和服裝行業部門具有勞動密集型的特性,它們的增長將有利于解決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模擬結果也表明,到2005年紡織和服裝行業與基準情景相比會增加約240萬人就業。

4.收入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WTO雖然促進了經濟增長,在整體上為我國帶來較大的收益,但收入分配狀況卻有可能因此而有所惡化,這主要表現在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在我國工業化過程中,農業保護的成本會逐漸增加。雖然通過進口保護可以在一段時期內提高農民的收入,但這卻是不可持續的。加入WTO將使農業部門受到一定沖擊,從而導致農村居民的收益少于城鎮居民。模擬結果表明,與基準情景相比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僅提高1.1%,而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則增長1.4%。

5.地區差距

加入WTO可能導致地區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通過區分廣東省和其他地區的兩地區模型的模擬分析,我們發現廣東省在GDP增加上所獲得的收益約占全國總收益的一半。

我國對外貿易的絕大部分由沿海地區的省份實現,其中僅廣東省就占40%以上。同時,由于大量的加工貿易,沿海地區的出口部門與內地經濟的聯系很弱,出口活動所需的原材料等中間投入品主要依賴于進口。沿海地區出口部門對內地的依賴主要體現在大量便宜的內地勞動力流入方面。在這種外貿格局下,我國加入WTO所導致的貿易擴張,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而且,沿海地區的貿易擴張對內地經濟的輻射能力很弱,對內地需求的擴張帶動力很小,相反,它將促使更多的生產要素由內地流向沿海地區。這將導致沿海和內地間經濟發展差距的進一步擴大。而且,由于沿海地區相對優越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本條件,以及人口較為集中,從而具有較強的市場輻射力,加入WTO后外資的流入也會更多地集中在沿海地區。因此,沿海地區將是加入WTO的主要受益者,而內地省份,特別是一些主要的農業省份,可能會受到較大沖擊。

6.財政收入

模擬結果表明,加入WTO促進了整體經濟的增長,它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也是積極的,2005年財政收入將比基準情景有輕微的提高。但由于關稅削減和出口增加導致退稅增加的因素,財政收入的增加幅度將小于GDP的增加幅度。在2005年關稅平均稅率約削減40%,但由于進口比基準情景增加16%,關稅收入將減少約30%。進口增加也相應導致進口增值稅收入的增加,2005年它將比基準情景提高11.8%。由于增值稅率較低的農產品的進口增加較多,所以進口增值稅收入的增加幅度小于進口增加幅度。

由于生產的擴張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其他稅收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企業所得稅收入則有輕微的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加入WTO取消各種非關稅壁壘后,一些國有貿易公司將不能借助其壟斷地位而獲得相應的尋租機會,其利潤將相應減少,從而導致總的企業所得稅收入的輕微下降。出口的大量增加也會導致出口退稅支出的增加,出口退稅支出和企業生產補貼作為總的負收入將要增加2.3%。

以上收入變化的結構特征導致對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由于關稅收入是中央財政收入,而出口退稅也由中央財政支出,因此,加入WTO對中央財政的影響是負面的。在2005年,地方財政收入將提高0.91%,而中央財政收入將下降0.31%。

二、政策建議

需要指出,上述模擬結果并不是對未來的精確預測。我們的分析是基于我國的比較優勢,模擬在中美雙邊協議的若干條款的前提下可能產生的結果。現實世界的經濟運行是多種決定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未來發展也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發達國家可能采取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采取新的對策,這些都可能使國際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減弱由于多纖維協定配額取消對我國紡織業和服裝業帶來貿易條件改善的程度。另一方面,一般均衡分析只是描述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結果,可以反映出經濟運行的趨勢,而在調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貿易條件變化,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我們的分析結果只是可為決策者提供在哪些方面我們可能獲得利益或機會,在哪些方面可能面臨挑戰或負面影響的信息,以主動進行政策調整,盡可能爭取到我們可能得到的利益,盡可能減少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

1.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存在和較低的人均可耕地水平,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根本改變。這一國情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戰略選擇的基本決定因素。加入WTO,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是與我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相一致的。在未來10-20年,我國面臨著工業化和全球化的雙重挑戰,WTO即是這種挑戰的具體表現,它對我國經濟也意味著巨大的機會。我國應在加入WTO的同時,對國內政策作出主動調整,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調整成本達到最小。

2.加入WTO所帶來的一項重要挑戰可能是在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方面。在一個擁有50%以上農業勞動力的經濟中,是不可能通過對農業保護的方式來保證農民收入的提高的。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勞動力由農業向第二、三產業,由農村向城鎮轉移,這也是我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由于加入WTO可以使我國在向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出口方面更加有保障,加入WTO在形成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壓力的同時,另一方面也為這一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未來的雙邊與多邊談判中,我國應當注意防止發達國家新的歧視措施,以保障我國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在國內應及早為農業勞動力轉移提供相應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實現他們的平穩轉移,減少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沖擊。

3.無論從城鄉收入差距還是從沿海內地差距的角度來看,加入WTO都有時能使我國的收入分配狀況惡化。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爭取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積極支持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是改善城鄉收入分配狀況的主要途徑。在地區經濟發展方面,中央政府應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國內市場交易成本的方式促進國內經濟的一體化,加強沿海和內地的貿易聯系,同時,還應該減少目前出口部門和國內經濟在體制上的分割,使外貿出口具有更強的帶動國內經濟的作用。與此同時,國內財政和稅收政策應當起到更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通過加強完善個人所得稅和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減緩加入WTO所帶來的收入差距擴大,使各利益群體較為均等地享受貿易自由化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4.雖然關稅水平有較大幅度削減,但整體的財政收入并不會由于加入WTO而減少。相對于財政收入而言,加入WTO對我國財政的更大挑戰是在支出方面。無論是在加入WTO的過渡期還是在過渡期之后,我國經濟都會因此處于重大的調整和改革進程之中。政府在改善經濟環境、調整經濟關系和促進社會公平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也將越來越強。這將大大增加政府在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調整方面的支出負擔。具體而言,這些增加的財政支出負擔可能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涉外經濟管理方面,加入WTO會直接增加在海關管理、衛生檢疫、技術和環境標準檢驗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管理成本;此外,由于國際經濟交往的增多和可能的經濟糾紛的增加,國際間協商和談判體系及其相關支持手段的建設,也會要求一定的財政支出。二是在加入WTO初期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調整將造成一定的結構性失業,這要求政府在失業保險以及勞動力教育和培訓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務,并形成相應的財政支出負擔。三是地區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將要求政府間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強,這可能導致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大。四是在短時期,仍可能需要增加農業補貼以保護農民利益不至于受損。五是由于收入分配狀況可能惡化,政府在失業救濟、扶貧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支出將會增加。六是伴隨農業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而加速的城市化進程,要求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公共投資增加。

加入WTO對財政支出規模和結構以及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戰,顯然,它要求一個覆蓋貿易改革、國內稅收改革和財政支出體制改革的綜合的改革計劃。這樣的一個綜合的改革不僅有助于加入WTO的平穩過渡,也將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促進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