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銀行入股保險企業挑戰
時間:2022-03-08 09:41:00
導語:中國商業銀行入股保險企業挑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l1月,中國銀監會頒布《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管理辦法》,標志著國內銀行業和保險業進入深層次的融合階段,對銀保合作以及國內保險市場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進程
一、國內商業銀行參股保險公司的歷史
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北京銀行等國內部分商業銀行提出設立保險公司的申請。2007年底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向國務院上報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的請示文件,并于2008年1月獲得國務院的原則同意。隨后兩家監管機構開始著手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并受理入股申請。在此之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中國銀行先后向銀監會、保監會遞交了投資人股保險公司的申請(見表1)。經過一年多的醞釀斟酌,2009年9月保監會對相關申請作出最終批復:同意交通銀行收購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持有的中保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51%股權;同意中國銀行收購其香港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所持中銀保險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并對中銀保險有限公司增資;原則同意中國銀行通過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投資參股恒安標準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見表1)。2009年11月26日,中國銀監會正式頒布《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至此,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分析
二、國內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的機遇
(一)有利于保險公司獲得持續的資本支持保險公司的發展需要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目前,資本金不足制約著國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保險公司擴充資本金的主要渠道包括發行次級債、上市以及股東注資。但是,次級債的發行具有額度和凈資產的要求,上市融資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吸引優質股東提供資本支持,對保險公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商業銀行雄厚的資本實力決定其具有持續注資的能力,有條件成為保險公司的優質股東。國內銀行業經過近幾年的改革發展,資產質量大幅改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的核心資本都在4600億以上,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北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保持在12%以上(如表2所示)。根據《規定》,擬投資保險公司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保證在扣除擬投資額后符合監管標準。這對相關商業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資本要求。從而保證商業銀行能夠為其保險子公司的發展提供持續的資本金支持,保障保險業務穩定增長。
(二)有利于推動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轉型按照銀行和保險融合程度的不同,銀保發展模式通常分為四種,即分銷協議、戰略聯盟、合資企業和金融控股集團。我國自開始出現銀行保險至今,分銷協議是最主要的經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銀行銷售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獲得手續費收入。由于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缺乏股權聯系,二者的合作非常有限,在“強銀行、弱保險”的格局下,手續費高低往往成為銀行選擇合作保險公司的最重要變量。這樣,不計成本的手續費之爭使得銀保業務面臨費差損的風險,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利益分配矛盾越來越尖銳。這使得中國銀行保險的快速增長不僅沒有贏得理論上的成本優勢,反而加劇了保險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與風險。顯然,銀行參股保險公司將加強二者的股權上的聯系,銀行保險開始向金融控股集團模式跨越,即銀行收購或內部設立保險公司,通過銀行的分支機構銷售其子公司的保險產品。這對于促進銀保發展模式的轉型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有利于充分利用銀行的客戶資源我國商業銀行擁有數量眾多的企業和個人客戶。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后,保險子公司有可能分享到商業銀行的龐大客戶資源。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大量上門客戶,通過二次開發,很容易轉化為保險公司的客戶。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能通過對大型團體客戶施加影響,使其成為保險公司的客戶。例如,中銀保險在2005年初次進人山西市場時,憑借中國銀行的影響力,成功獲得山西太鋼集團2006年財產保險項目的共保資格,承保份額為12%,接近中國平安的份額。
(四)有利于提升保險公司品牌形象大型商業銀行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夠為保險公司提供信譽升級,推動保險公司與客戶關系良性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較高的公眾認同度。這也是銀保業務飛速發展的原因之一。相對而言,保險業的公眾認同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除了少數幾個大型保險集團外,其它中小型保險公司的公眾認同度還較低。商業銀行人股保險公司之后,保險子公司可依靠銀行母公司的信譽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實現信譽升級,增強公眾對自身品牌的認同度和信任度。
(五)有利于推動綜合金融產品創新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股權紐帶關系,有利于推動綜合金融產品創新,更好地滿足客戶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可以根據銀行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保險產品開發;可將保險產品融入到銀行理財業務中,豐富理財業務的產品線,滿足客戶多元需求,提高客戶忠誠度,穩定客戶群體。
(六)有利于商業銀行發展新的收入增長點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可以繼續發揮銀行渠道的網點優勢,銷售保險產品,賺取手續費收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近幾年,隨著國內銀行業利差收入的減少、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之外積極尋找新的收入渠道,以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比例。與此同時,銀行作為保險公司的股東,能夠分享到保險公司持續成長的收益。我國保險業目前仍處于快速成長階段。據最新統計,自1979年國內恢復保險業務至今,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增長了2000多倍,保險業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在獲得手續費的同時,還能夠分享保險公司的發展成果,參與股東分紅,拓展盈利增長點,增強總體盈利能力。綜上所述,在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股東支持下,保險公司將能夠獲得充足的資本支持、強大的銀保銷售網絡和綜合金融產品的研發能力,實現保險業務快速增長;同時,保險公司也能夠為商業銀行貢獻中間業務收入和盈利分紅雙重收益。展望
三、國內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前景
(一)將進一步帶動銀保業務快速發展從銀保滲透率(即銀保業務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的國際梯度分布圖看(如圖1所示),歐洲尤其是南歐的銀保滲透率是全球最高的。例如,葡萄牙銀保業務占比達88%,西班牙占比達72%,法國、意大利的占比也在60%左右;北美地區銀保業務占比很低,美國和加拿大占比分別為2%和1%(如圖1所示)。對此現象的一個解釋是:一個國家銀行業與保險業相對實力的對比影響銀保滲透率水平,銀行業的相對實力越強,銀保滲透率就越高。例如,法國和意大利的銀行業資產分別是保險業資產的5倍和9倍(見表3),高于臺灣、美國、英國的水平,其銀保業務滲透率也明顯高于這幾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是108450億美元,保險業資產是5450億美元,銀行業資產是保險業的近20倍(見表3),遠高于其它國家和地區。國內銀行業的這種強勢地位,決定了我國銀保滲透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二)將逐步改變保險市場競爭格局目前,銀保渠道已經成為我國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重要營銷渠道。據統計,源白銀行銷售渠道的保費收入從2006年的987.59億元增至2008年的2912.47億元,占總保費的比例從17.50%升至29.77%,2009年達到3038.99億元,占比為27.25%(如表4所示)。銀行系保險公司在銀保渠道的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勢必會對其它非銀行系保險公司的銀保業務造成沖擊。商業銀行人股保險公司后,可能會力推保險子公司的產品,實行一定程度的排他性銷售,這會對銀保業務占比較高的保險公司產生直接的沖擊。因此,商業銀行人股保險公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制約。
四、商業銀行的入股對保險公司發展的
(一)大銀行、小保險的巨大反差,阻礙著商業銀行與保險子公司的有效互動從目前獲批的兩家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的案例看,被參股保險公司規模較小,銀保雙方實力反差較大。交通銀行人股的中保康聯公司,目前僅在上海市開展業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僅為0.01%;而交通銀行已在全國范圍開展銀行業務,擁有2658家網點機構。恒安標準人壽目前僅在國內7個省設有分支機構,全國市場份額為0.17%;而中國銀行在全國所有的縣級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共有網點機構9976家。商業銀行與被入股保險公司之間的這種巨大差距,使雙方短期內無法展開全面、深入的業務合作。
(二)保險公司較長的盈if,0周期、持續的資本投入要求,考驗商業銀行的盈利需求和資本實力保險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具有自身的經營規律:保險公司成立之后,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人,以支持機構網絡和業務的擴張;隨后通過較長時間的保費累積以及高效的資金運用,逐漸攤回前期成本,實現盈利。因此,保險公司的盈利周期較長。據業內人士估計,壽險公司從開業到盈利一般需要7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期間伴隨著業務的快速擴張,還需要不斷補充資本金,以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商業銀行的股東能否忍受保險子公司多年無盈利并需不斷投入資本金的局面,是影響銀行系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商業銀行缺乏保險專業人才,將制約參股公司的發展分業經營體制下的商業銀行普遍缺乏保險業務的經營管理經驗和相關專業人才儲備。商業銀行人股保險公司之后,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履行管理保險子公司的股東責任,需要相關的保險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保險子公司在商業銀行支持下尋求快速成長,同樣離不開大量的精算、財務、營銷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而保險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雖然按照《規定》,擬投資保險公司的商業銀行董事會應當具有熟知保險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的人員,但這一門檻仍然相對較低,無法真正滿足銀行系保險公司的管理和經營需求。因此,商業銀行的保險人才缺乏,將在一定時期內制約銀行系保險公司的發展。
(四)保險公司管理上的復雜性,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存在挑戰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二者在業務性質、管理流程、財務制度、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一方面,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之后,需要防范綜合經營風險。這對商業銀行的集團化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投資人股保險公司應嚴格遵守法人機構分業經營的規定,建立完善的防火墻制度,確保公司治理、經營決策、業務運行、風險控制、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及業務場所等方面的有效隔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介入保險子公司管理之后,雙方可能產生諸多碰撞和摩擦,這對于商業銀行的集團化管控能力是一個嚴峻挑戰。事實上,國際上商業銀行并購保險公司失敗的案例較多。一個典型案例是花旗集團1998年與旅行者集團的合并,當時新的花旗集團旗下機構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但由于旅行者保險始終不能被成功地整合,最終在2005年被花旗集團出售給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
- 上一篇:供銷社政務公開督查匯報
- 下一篇:甲殼素衍生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