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措施
時間:2022-10-16 05:58:52
導語:商業銀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虛擬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寶平臺的發展,詐騙分子的作案方式更加隱蔽、智能,且存在跨區域作案的特點。電信網絡詐騙形式則更加多樣,對以商業銀行為載體進行資金運轉的客戶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商業銀行已經成為預防并聯合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重要主體。本文旨在結合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特點,分析商業銀行應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存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基于內外合作的預防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措施
隨著電信通訊網絡的普及,詐騙分子利用固定電話或偽裝身份的方式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往往造成財產損失并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商業銀行作為詐騙案成功實施過程的防范主體,發揮資金轉移組織和攔截的功能,可減輕或避免客戶受損。
一、電信網絡詐騙的基本特征
電信詐騙犯罪是借助互聯網平臺迅速發展的新型犯罪手段,具有犯罪主體組織化、犯罪對象涉面廣,精確化、技術手段多樣化、被害人員年輕化、偵查工作復雜化等多種特點。
(一)犯罪對象的不特定性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中,犯罪分子往往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受害人的詳細個人信息,這也就意味著電信詐騙更趨于精準化。而《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指出,電信網絡詐騙是特定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犯罪對象的點對點形式,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對象不特定,可以是一群人、一類人或者隨機的社會公眾,行為人在進行犯罪選擇時就有較大的隨意性。
(二)犯罪手段的特定性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通過電信網絡渠道實施犯罪,這也是區別于普通犯罪的主要特征。行為人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通過打電話、發短信、或者網絡等非直接接觸方式實施犯罪。
二、商業銀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現實困境
從當前網絡電信詐騙案的分析可以發現,詐騙多圍繞商業銀行信息流和資金流漏洞大作文章。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監管漏洞、詐騙防范制度乏力以及應對機制和查詢制度需改進等問題。
(一)商業銀行防范監管制度漏洞
銀行客戶信息在開戶審核和線上線下轉賬支付環節以及后續工作中管理疏漏,導致犯罪有可乘之機。且從資金流來看,詐騙成功實施的環節包括資金獲取和轉移,這些環節都離不開金融機構的介入。信息實名制是商業銀行防范不法分子違規操作的源頭控制政策,但商業銀行在開戶、資金存取、轉賬支付等方面存在審核不到位等情況,實務操作中制度落實不足。目前,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擴大并完成業務量,大量增發銀行卡,但銀行卡管理不到位也為犯罪實施帶來便捷。收購盜用身份證辦理銀行卡已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常見現象。
(二)詐騙防守機制欠缺
目前,銀行客戶借助服務窗口轉賬匯款會得到柜員口頭提醒,但也只是出于道義上的提示,并不對客戶可能產生的損失承擔法律責任和義務。通過自主系統轉賬,會設置24小時緩沖時間。但受害人轉賬匯款時經過金融機構轉移資金是整個犯罪鏈條實施的關鍵,金融機構的及時阻止和攔截可以保證金融安全,維護客戶財產免受侵害。在商業銀行應該擔負起轉賬匯款環節的防守責任,建立金融防守制度,并通過法律制度構筑防范金風險的體制。
(三)警務合作制度有待改進
詐騙受害人在及時發現問題時一般會首先聯系公安機關報警,接到報警后會緊急要求銀行停止支付,而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也成為防止銀行客戶財產損失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多數商業銀行關于緊急止付的審批規定設定較多,不能適應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偵破形勢,嚴重影響公安機關偵破案件的速度和力度。金融機構相關的限制異地司法查詢凍結、發卡銀行歸屬地司法查詢等制度規定浪費時間和精力。且很多商業銀行不對公安機關開放銀行卡監管數據,在電信詐騙活動越來越智能化、科技化的當下,一定程度上繁瑣的金融制度影響電信網絡詐騙偵破的效率。
三、商業銀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措施
(一)借助新技術提高源頭防范能力
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優化管理流程,提高人工防范質量,建立技術防范為主和人工防范為輔的體系。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的發展特點決定技術防范成為詐騙風險防范的首要選擇。技術防范在使用中應該保證不影響銀行客戶的服務體驗,并權衡風險防范和便捷服務,不能違背銀行服務的便捷性、好用性特點。嚴格技術安全流程,商業銀行應用系統安全檢測、防火墻、入侵監控等技術保障系統安全。采用新型身份認證技術,進行事前精準防控。生物識別技術如指紋識別,臉部識別等認證方式,為客戶建立自身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征識別數據,確定資金操作使客戶本人的行為。銀行為客戶提供多種識別渠道,并開通客戶端自行設置風險防控功能和風險參數。做好事中勸阻,完善短信通知、頁面提示等多渠道轉賬提示功能,并對轉賬時間、限額、筆數等進行限制,推廣非柜臺辦理業務的安全介質的使用。對當前銀行客戶普遍使用的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柜面等交易方式,提供設置限額、關閉功能等防控措施,并對當前銀行普遍提供的第三方快捷支付問題進行風險防范,對線上電子渠道提供關閉開通功能,做到風險防范,又不會降低銀行客戶體驗。電信網絡詐騙形式多變,銀行應該與時俱進的根據作案手段變化改變防范措施,加大對新防范技術的投入,不斷更新完善防范系統。通過自助設備端使用抗干擾、防復制的插卡口磁場干擾技術、POS設備追蹤定位技術等,形成技術識別為主,人工識別為輔技術防范體系,增強商業銀行防范金融詐騙風險的能力。
(二)強化管理業務,提高內部防范能力
商業銀行應適應當前電子銀行業務規模大的管理形勢,結合銀行業務管理流程,重視從內部員工業務水平能力為主的內部控制措施。目前多數商業銀行都建立了內部防控標準,強調一線機構、業務職能部門和稽查部門為責任主體的電子銀行防控機制。將一線員工的業務操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稽查部門的再監督的內部防范聯動模式。銀行系統內部通過窗口前端和后臺控制的風系統完善提高內控管理效率。具體措施包括完善客戶開戶、業務變更申請表設計,尤其對關鍵客戶信息進行準確登記,對手機號碼、緊急聯系人等信息準確填寫,方便風險發生及時提示,進一步處理。合理銀行授權流程防止客戶信息泄露。對存在風險隱患的自助設備以及POS機使用商戶進行巡查,對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并將銀行業務的檢查納入年度考核體系中,提高內部風險防控管理。
(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完善風險監控
對商業銀行的交易系統進行監控,通過設置合理的監測規則,完善事前監測為主,事后控制為輔的銀行風險監測體系。提高業務經辦人員得風險意識,對明顯且重大的風險交易實施實時監控,確認交易關聯信息,得到客戶親自確定后方可放行。對存在一般風險隱患的交易主要以事后監測為主,為了不影響客戶體驗在交易存疑時,進行事后提醒。通過視頻遠程監控中心對銀行自助設備實施24小時遠程視頻監控,留意視頻圖像前后對比,即時對異常自助設備進行管理。組建銀行內部專業監控隊伍,提高監控系統人員操作水平和責任心,發揮銀行監控體系在風險防范中的作用。
(四)落實風險防范宣傳教育,提高客戶防范能力
銀行日常業務辦理過程中做好對客戶風險方法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宣傳,不能只顧銀行業務發展需求,忽視風險防控。在開戶開卡時,提醒客戶認真閱讀并簽署安全提示??蛻舻卿浘W銀、手機銀行時頁面設置風險提示。對客戶引起的大額交易或者異常交易時,以短信、微信等方式進行風險提示。銀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電信網絡風險防范宣傳活動,以滾動大屏、宣傳單頁、教育活動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結合現代商業銀行的業務特點,通過營業網點和電子平臺線上線下結合,提高客戶風險防范能力和意識,降低電信網絡詐騙風險。不斷創新風險防范宣傳方式,結合新媒體以新聞媒體、網絡社交平臺等多種,設置形式新穎的體驗活動,加深客戶印象,提高宣傳效果。
(五)強化內外聯動,完善溝通機制
商業銀行應該以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為契機,加大與銀監會、電信運營商、公安機關、第三方支付清算等外部機構的合作力度。內外聯動建立電信網絡防詐騙數據庫,不斷擴容并完善商業銀行風險客戶數據庫管理。借助大數據深度挖掘資源信息,前置電信網絡詐騙的預警線,將精準預防和事中控制有機結合,提高銀行主動監測、攔截能力。通過多部門內外聯合打造完善的防范體系,重點提升查詢、止付、凍結被騙資金的效率,提高事后救濟能力,減輕損失。完善司法機關、商業銀行及其監管部門取證環節責任主體的溝通協調機制,逐步完善詐騙銀行案件快速響應機制。進一步明確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處理措施,并鼓勵銀行主動采取措施避免客戶損失擴大,并設置限制條件防止銀行濫用,通過調動銀行風險防范積極性提高詐騙防范應對水平。商業銀行及時調整系統和人員安排,主動適應內外聯動機制,多部門共建協調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系統,并對案件即時處理、證據收集等協調給予主動支持。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對電信網絡案件偵查中的問題及時溝通,總結交流經驗教訓,肩負主體責任,便于偵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加大違法嚴厲活動的打擊力度和強度。
四、結束語
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案的頻發,社會秩序、公民財產安全受到侵害,商業銀行是電信網絡詐騙風險防范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管理者,通過構建完善的防范制度、體制,借助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內部人員素質,完善控制流程等措施挽回客戶經濟損失,加大犯罪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曾貞.商業銀行應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的警務合作模式與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7(11):168-169.
[2]趙震剛.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商業銀行需做到三個結合[N].中城鄉金融報,2016-11-02(A03).
作者:全艷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
- 上一篇:初探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
- 下一篇:商業銀行如何提升個人客戶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