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時間:2022-03-19 03:52:38

導語:淺析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摘要: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紛紛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但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未必給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帶來積極影響。本文通過搜集2011—2018年13家上市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短期內,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不利于銀行實現盈利;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綠色信貸余額逐年上升,使得信貸結構多樣化,所以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長期可發展戰略,從長期來看,綠色信貸的開展有利于商業銀行發展。

關鍵詞:綠色信貸;經營績效;盈利能力;綠色金融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日趨嚴重,如何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進入新常態以來的首要目標。從已有文獻來看,綠色金融又被稱為環境金融或者可持續金融。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信用和資金流轉樞紐,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表《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政策,是貫徹落實“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重要指示。縱觀各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在不斷增加,各大商業銀行不斷拓寬綠色金融業務,大力支持國家政策,促進了中國綠色金融快速發展。

二、理論分析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三性原則”: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商業銀行的經營核心就是為了盈利。綜合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將以銀行的總資產回報率作為衡量經營績效的指標。綠色信貸業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產生影響:1.成本效應。我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相對于國外較慢,缺少實踐經驗,增加很多試錯成本的可能性,商業銀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對貸款企業進行資格審查,這將會增加商業銀行運營管理成本,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利潤。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選擇將貸款提供給綠色企業的同時,放棄了很多“兩高一剩”企業的貸款,這將大大減少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綜上,從成本效應來看,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會大大增加商業銀行的成本,不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2.環保新興產業的需求。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在政府的扶持下,涌現了一批環保綠色企業。環保新興產業是指為發展綠色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包括一切與新能源、信息、生物相關的產業發展。相對于傳統行業,環保新興產業具有基礎薄弱、規模普遍較小的特點,因此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金融市場的大力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新型環保產業資金需求量大,籌資比較困難,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對提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有一定作用。3.潛在收益。各大商業銀行競爭激烈,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社會聲譽,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綠色信貸對自然環境和市場產生積極影響,給商業銀行自身帶來正向外部效應,提升了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商業銀行的社會效益。綜上所述,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不同,本文提出以下假設:假設a: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具有積極影響。假設b: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具有消極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商業銀行綠色信貸規模作為樣本變量來研究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以2011—2018年13家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包括五大國有銀行和八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數據分別來源于各大銀行公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以及年報。(二)變量選取與定義。1.被解釋變量。國內外學者通常將每股收益率、總資產回報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等作為衡量銀行經營績效的指標。筆者分析、研究銀色金融政策對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選取資產回報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公式如下:資產回報率(ROA)=稅后凈利潤(NOPAT)/資產總額(AT)2.解釋變量。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我國實施綠色金融政策主要依靠發行綠色信貸,本文選取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發行規模作為解釋變量。3.控制變量。本文選取商業銀行資產總額(AT)、資本充足率(CAR)、不良貸款率(PL)等內部因素作為控制變量。(三)模型的構建。筆者對13家上市商業銀行2011—2018年間的數據進行研究,這是典型的面板數據,面板數據的回歸模型有很多種,通過F檢驗確定應該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根據影響商業銀行經營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將模型設定為:其中,i表示本文所選取的13家的商業銀行,t表示本文所選取的2011—1018年。四、實證結果分析筆者使用Eviews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由F檢驗可以得出比較合適的面板數據回歸模型是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用Eviews8.0軟件進行回歸得出以下結果如表1:由回歸結果可以得出:回歸方程的R2和修正后的R2均超過了0.8,擬合效果比較好。F統計量的P值無限趨向于0,說明回歸方程十分顯著。對于樣本數據建立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是十分適合的。實證結果表明: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綠色信貸余額、資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貸款率均呈負相關關系,而與資產規模呈正相關關系。綠色信貸規模的系數為-0.088804,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綠色信貸余額,商業銀行的資產回報率會下降0.088804,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會下降0.088804。這表明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對銀行盈利能力會有不利的影響。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實證數據來源時間跨度較小,樣本數據容量較小使得實證結果呈現負相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起步較晚,綠色金融體系還不夠完善,銀行對于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不夠熟練,相應措施不夠完善,所以對銀行盈利能力會有不利的影響。由于我國各大上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較大,為便于分析,將其取對數作為解釋變量數據,由模型結果可以得出:資產規模的系數為0.026571,這表明了資產規模每增長一個單位,代表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總資產回報率就上漲0.026571個單位。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越大,越有利于商業銀行實現盈利,越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發展。資本充足率的系數為負數,這可能是因為我國銀行業監管較嚴,特別是上市商業銀行,都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占用過多的資金并不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最終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銀行資產回報率呈負相關。根據模型回歸的結果表明:在短期內,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不利于銀行實現盈利,因為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業務,將會有大量的“兩高一剩”企業得不到貸款,這就會相應地減少銀行的利潤來源。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綠色信貸余額逐年上漲,商業銀行大力開展綠色信貸,使得信貸結構多樣化,所以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長期可發展戰略,從長期來看,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五、對策及建議

(一)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法律制度。1.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綠色評估評級體系。可以借鑒港交所對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規定,建立適合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信息披露制度,政策與監管懲罰措施并施,以此來減少企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加快企業發展科技,尋求綠色生產模式。支持國家推行類似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相應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為商業銀行提供相應的參考。對于不遵守規定的企業,可以采取吊銷行政執照、降低其環境信用評級的級別以及罰款等措施,我國可以在信用評級體系中加入環境風險這一因素,并環境成本會計和有關計算指標,影響企業的社會聲譽,從而影響企業的融資規模等。綠色金融業務涉及多產業領域,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評級評估體系,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2.構建環保信息共享平臺以及協調機制,完善商業銀行相關法律。環保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商業銀行投資綠色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使得企業環保信息透明化,必須搭建一個環保信息共享平臺。這需要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商業銀行的通力協作才能奏效。多部門協調合作從而有效降低投資者的時間成本和信息獲取成本,吸引投資者更多在綠色發展領域的目光,為商業銀行識別企業的環境風險提供了依據。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處摸索階段,立法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先對《商業銀行法》的相關條款進行修改和增加,明確商業銀行事前審查、事后監督的法定義務和環境責任歸屬等細節規定,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進行約束和引導。在未經環境評估或評估信息不準確的情形下,仍對項目進行投資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商業銀行負有可追溯的連帶責任。完善支持綠色信貸等綠色業務的激勵機制,同時建立非環保行業貸款的約束機制。(二)商業銀行加快構建綠色金融創新機制。1.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專業人才。綠色金融是一門新業態產業金融,擁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環保法律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較少,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建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專門負責綠色金融業務高知識水平人才的培養,以及綠色金融實施的規范、風險控制以及對綠色金融業務的創新與拓展,并進行宏觀調控與監督管理。商業銀行可以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激勵政策,吸引比較年輕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人才引進政策,對綠色金融相關專業人才進行就業補貼。從政府到金融機構,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綠色金融就業氛圍。商業銀行需要加強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并在內部控制上也要加強綠色金融意識。加強綠色金融人才儲備,順應經濟轉型需要。2.加大創新,拓展服務對象,建立特色化產品體系。當前,國外的一些探索性實踐值得國內銀行借鑒。如美國新能源銀行推出房屋凈值貸款,提供“一站式的太陽能融資”;美國美洲銀行為卡車司機提供支持其購買節油設備的貸款;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推出了環保類存款產品。圍繞碳減排權,渣打銀行、美洲銀行、匯豐銀行等歐美金融機構在直接投資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碳基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創新試驗。創新是綠色金融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建立綠色信貸創新機制,創新綠色信貸產品,拓寬信貸資金來源。加強對綠色環保企業的支持力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生產。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加大創新,建立更具特色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

作者:唐亞蘭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