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助力農商行支農支小路徑
時間:2022-06-22 09:55:36
導語:科技金融助力農商行支農支小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科技金融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支持農村發展(下文簡稱支農)、支持小微企業(下文簡稱支小),是農商行發展的重點。本文在研究了農商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農商行面臨的互聯網金融沖擊、同業和跨界競爭挑戰及經營方面的困境,提出了浙江省農商行科技金融推進農商行差異化發展和進行“空白點”探索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金融;農商行;支農支小;浙江省
一、背景
據統計,全國13個省份的農信機構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其中,廣東和江蘇農信系統資產規模超過了3萬億,浙江和山東的農信系統資產規模則超過2萬億。隨著農信系統的不斷發展壯大,其支農支小的初心一直銘記。全國各省農信社不懈努力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湖南省農信系統在召開2020年度工作大會的時候,農信聯社黨委書記趙應云表態,會不斷加大支農支小力度、加快推進普惠金融工作,在五年發展規劃中,實施有效貸款客戶“凈增倍升計劃”,力爭凈增100萬戶以上。福建省農信社以13.57%的存款市場份額發放了全省超過20%的涉農貸款、超過50%的農戶貸款和近20%的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占比達到69.34%,高出全國農信系統近15%,努力踐行支農支小的理念。浙江農信社從1952年10月成立到現在已有69年的歷史。根據國務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國發[2003]15號),浙江是第一批改革試點省份之一。2004年4月18日,在習的親自部署下,省委省政府正式組建省農信聯社。成立以來,省農信聯社始終堅持國發[2003]15號文提出的法人行社“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原則。
二、農商行科技金融背景下的發展現狀
(一)農商行經營現狀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的數據,截止2019年6月,全國有459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約有2300多家,其中農商行1423家,農村信用社784家,還有其他若干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約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的50%。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季度末,我國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5811億元,不良貸款率4.05%,同時,對比發現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32%,股份制銀行為1.71%,城商行為1.88%,民營銀行為0.68%,外資銀行為0.76%。
(二)跨區經營現狀
2019年1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的《關于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強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要求,農商在嚴格審慎基礎上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強調了本地服務意識,規定當年新增可貸資金應主要用于當地。2020年之前,村鎮銀行只能在所在縣(區)內經營,農商行只能在省內開立分行的區域經營,不允許跨區域經營。2020年,農商行逐步放松跨區經營的要求,監管不斷推進跨區經營的試點。銀保監會在《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穩妥推進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試點。這使得部分經過監管篩選認可的村鎮銀行可以進行跨區經營,有效降低村鎮銀行的區域集中度,提升風險防范,同時,意在控制村鎮銀行數量,減少監管成本。
(三)浙江省農商行科技金融推動普惠金融現狀
1.浙江省農信系統普惠金融走在前列。目前,浙江農信系統已服務5000萬客戶,承擔全省1/2以上的農戶貸款、1/4小微企業貸款、3/4農民合作社及家庭農場貸款和絕大多數低收入農戶貸款。2.浙江省農信系統科技金融推進普惠金融。2017年年初,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建了18個月的網絡金融核心平臺上線,具有涉及面廣、投入人多、實施期長的特點,采用分布式記賬技術,覆蓋目前的傳統核心業務,能夠做到共享客戶服務渠道,有力協同線上線下,創新服務場景和創新服務流程。網絡金融核心平臺的上線標志著浙江聯社信息化建設實現了“穩態+敏態”的雙輪驅動模式。柜面核心業務保持“穩態”發展,在現有的框架基礎上能夠實業務連續性。另一反面則是互聯網金融業務實現“敏態”發展,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加持下,實現新的服務業態的拓展。
三、農商行科技金融背景下面臨的挑戰
(一)農商行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自從2013年互聯網金融出現以后,農商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農村常駐人口不會使用銀行卡,卻基本會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余額寶和零錢通的開通又極其簡單,比較下載農商行的App,并進行后續的賬戶注冊和理財開通便捷不少。截至到2019年6月,支付寶用戶突破12億人,微信用戶數則突破10億人。很多農商行沒有獲得的客戶,被微信和支付寶通過線上渠道獲得。互聯網金融入局,利率市場化的推行,使得農商行負債可獲得性更低了,付息成本也加大了。金融科技公司都認準了農村市場是一片藍海,互聯網電商巨頭踏足金融圈層,都想在農村市場分一杯羹。
(二)農商行面臨著同業和跨界競爭的挑戰
在科技金融的布局下,使得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客戶獲取和分析更加簡便,五六線城市和農村的客戶也成為了他們的目標之一,這些大行逐步滲透到“三農”相關和小微相關業務,憑借著自身多層次網點,較低運營管理成本和較低貸款利率的優勢,爭奪著農商行的傳統客戶。
(三)農商行面臨著經營方面的困境
農商行存在著分散和弱小的劣勢,客戶群體為農戶和農村小微工商戶,在構建自身信用體系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方面較薄弱,受市場經濟波動影響較大,這也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處于高位的原因。央行也在不斷推進“兩軌并一軌”,要求存款利率上升或存貸利差逐步縮小,這使得農商行的資金成本和負債端成本增加的,導致存貸業務經營壓力大。同時,國內大部分農商行30歲以下客戶占比不足20%,客戶存在老齡化趨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農村地區年輕客戶對移動化和個性化的需求趨大,農商行面臨著無法滿足他們對金融服務實時、便捷、移動化的要求,科技金融的背景下,客戶需求的改變導致農商行面臨失去農村后續潛力客戶的危險。
科技金融給銀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意味著,增加科技投入和提升科技水平對于農商銀行來說是順應歷史潮流。但是類似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高新技術是需要金錢和實力來支撐的,它對銀行的規模有要求,因為只有規模可觀的銀行才能在科技金融的投入中獲得回報,然而基于縣域的農商行顯然不具有此等規模。其次,科技金融可以讓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給銀行提供低成本獲客渠道。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所以可以通過金融科技降低成本、鎖定客戶和個性化服務是建立在海量客戶基礎上。農商行依托農村和社區的特性使其無法輕視傳統獲客渠道。因此,農商行如何借助科技金融更好的支農支小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浙江省農商行科技金融
縣域農商銀行應充分依托浙江省聯社提供的科技支撐,依靠浙江省聯社搭建的科技平臺,積極開展高科技含量業務,提供多層次金融產品,服務年齡段客群。在農商銀行中,也的確是存在實力強勁、體量較大的縣域機構,然而就算是這些規模和實力尚可的縣域農商銀行,也無法實現自建系統。因此,依托省聯社大平臺聚合優勢,推進金融科技建設,是大量縣域農商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突圍的最現實路徑。1.浙江省聯社提高科技實力,提供綜合平臺浙江省聯社可以持續增加對科技的投入,不斷升級科技平臺,嘗試前沿科技金融做法,讓下屬縣域的農商行能夠依托省級平臺,實現更好發展。可以借鑒廣東省聯社的作法,不斷上線多渠道整合的超級門戶平臺,整合傳統的柜面系統和新推出的自主設備、移動設備和智慧廳堂渠道。幫助實現浙江省內所有受控設備的統一管理、監控和運營,設備資源可以涉及傳統柜面、移動柜面、超級柜臺、自助發卡機、機器人、AI設備等等。幫助全省的農信機構整合網店資源和網絡資源,擴展網點服務的半徑,縮短業務辦理的時間,提升服務群眾的效率。2.浙江省農商行根據縣域特點,進行客戶細分農商銀行也應根據自身特點和金融服務需要,精細化篩選客戶群體,確保客戶多層次金融需求獲得滿足。在城區建設布設虛擬柜員機、超級柜臺機、自助購匯機、理財柜員機等,提升營業網點的服務效率,減少營業網點的人力。城鄉結合地區農商銀行可嘗試線下引流和線下引導,分布有序的引導客戶群體從線下遷移至線上渠道,為科技金融催生的金融業態創新奠定客戶基礎。另一方面,在農區增設助農服務點,為喜愛線下服務的中老年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二)浙江省農商行差異化發展
農商行一直致力于服務“三農”、服務于地方經濟,以此為己任,以本土經營、控制規模為自身經營特點。因此,對農商行而言,為地方經濟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使得其應該尋求一條不同于全國性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道路。因此,農商銀行要想在長效持久的發展,與那些資金雄厚的國有商業銀行或者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展錯位競爭,就要不忘初心,堅守定位,差異化發展便民銀行、零售銀行、社區銀行或者農村金融服務點等。1.利用科技金融提高服務效率,打造城區農商行成為便民銀行城區農商行面臨著城區和郊區業務發展不夠平衡問題,很多的網點、客戶、業務集中在郊區,城區業務的開展受此限制,發展不順。城區業務發展的制約直接影響城區農商行總體市場份額的搶占,使得其無法獲得競爭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因此,對城區農商行來說,可以向優秀股份制銀行學習,嘗試彌補城區業務不足的困境,積極打開城區業務,充分利用科技金融提升效率,加快推動城區金融業務開展,通過智慧網點的布設彎道超車,形成優勢,打造自身成為服務市民的區域性便民銀行。2.利用科技金融下沉服務,打造發達地區農商行成為現代零售銀行發達地區農商行在發展過程中一般會通過傳統公司業務發展壯大,其中大額公司貸款是主要業務支撐。因為,多數農商行尚未深入開展小微業務和個人業務,服務尚未下沉。這意味著發達地區農商行無論是產品內容還是服務機制都不具備較好的普惠金融性質,無法滿足居民金融需求,部分農商行甚至沒有信用卡和汽車消費貸款這些業務,也沒有開展銷售基金、信托基金和私人銀行這些業務。因此,發達地區農商行可以利用科技金融手段細分客戶群體,提升獲客能力和實現客戶多樣性,優化業務結構和豐富服務內容,業務重心從以大中企業為主過度到多層次多規模客戶群體,真正體現自身經營特點和需求,逐步滿足當地日益豐富的居民家庭金融服務需求,充分挖掘零售業務潛能,豐富零售業務產品內容,建立現代零售業務銷售體系,成為有效服務城鄉居民的零售銀行。3.利用科技金融夯實農村市場,打造欠發達地區農商行為專注服務“三農”精品社區銀行對于農村地區來說,整個金融服務體系中“三農”金融服務是十分薄弱的環節。農戶貸款作為當前多數不發達地區農商行主要貸款品種仍顯產品單一。因此,在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下,農村金融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面對商業銀行的進入,縣域農商行的相對壟斷地位受到挑戰,市場份額呈現下滑趨勢,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利用科技金融的力量不斷夯實農村金融市場,利用省聯社持平臺的科技加持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精耕細作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推陳出新、優化服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在維持自身農村金融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在迎合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理念下成為專注服務“三農”的精品社區銀行。
(三)浙江省農商行“空白點”探索
空白點一方面指的是比如因缺少抵質押物而沒有金融可獲得性等企業個人特殊時期造成的金融服務空白,一方面,沒有享受到良好金融服務的農戶以及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城鄉弱勢群體都是客戶群體空白點。因為,服務這類客戶,成本高、風險大、收益散。農商銀行與生俱來的對農村金融的血液、情懷、溫度以及使命感與責任感,這份對農村金融的感情和責任是其他商業銀行沒有的,這是其有效地拓展這類市場和服務此類群體的優勢。且客戶群體的忠誠度一般偏高,難攻易受,是未來的金融藍海。另一方面,消費金融可以成為農商行拓展新業務和新客群的點。2020年9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這一提法。目前,我們發現中老年人依然是農商行的主要客戶群體,隨著客戶老齡化,這一批的客戶會逐漸消失,如沒有大量的年輕客戶作為補充、沉淀,農商行有可能會出現客戶數量的斷層甚至是斷崖式下滑。進軍消費金融是獲取年輕客戶的重要手段。因此,農商行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消費金融”這片藍海,并且推出年輕化產品和服務是彌補這一空白的可行做法。浙江開化農商銀行則轉變授信方式,從“按戶授信”到“按人授信”,通過這種轉型實現了農村青年客戶信息的采集,拓展全方位普惠金融,推動年輕人消費信貸。江西九江農商銀行通過拓寬信用卡分期業務來獲取年輕客戶,實現多種信用卡分期業務,包含汽車分期、車位分期、家電分期和家裝分期等。山東青州農商銀行發行全域旅游銀行卡,為客戶量身打造全域旅游特色信貸產品,用來定向支持特色旅游村發展,重點扶持旅游產業龍頭企業,拓展自身發展業務的同時,探索旅游信貸空白,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帶動消費金融。
(四)浙江省農商行拓展新模式
1.實現政銀合作模式農商行要在立足百姓的基礎上,實現業務的拓寬發展,可以做政府的銀行。除了積極主動和政府對接一些政府相關農業項目工程外,積極有效融入地方“三農”經濟建設當中去是獲取主場優勢的關鍵。農商銀行一般都是地方納稅大戶,保持著跟地方政府較為緊密的良好關系。地方政府對于農商銀行健康發展和服務經濟抱著美好的愿景和期望,農商行可以充分利用主場優勢,建立政銀合作備案錄,爭取政府一些支農項目工程同農商銀行合作,實現資金存放、資金發放、資金轉賬等相關業務的合作,實現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借助政府發展“三農”之力,助力自身發展,利用自身農村市場的優勢,在政府涉農,扶農和助農領域爭取資金合作,做到真正的與“三農”的相輔相成的發展。2.實現流程銀行模式流程銀行模式是保羅·阿倫在總結美國等發達國家銀行有效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理念,它是農商銀行提升自身競爭力并實現國際接軌的有效途徑。根據農商行的自身轉型需要,由“部門銀行”轉變為“流程銀行”是業務發展的一個趨勢。農村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和業務布局來推進組織結構扁平化進程、風險管理合理化和業務流程平行優化等組織理念。3.打造普惠銀行體系普惠金融的推進一直是農商行的使命。因此,農商行可以推動體系化建設,如可以加大農村金融服務站的布設,推廣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電子銀行等。著力打造智慧網點,開展普惠金融相關宣傳活動,宣傳征信、反假幣等金融知識,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提升農信品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陶真真.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路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9):25.
[2]張曉豆.黑龍江省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09):5.
[3]張濤.一種適用于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信用體系研究與應用[J].征信,2016(04):33-35.
[4]李琳.鄉村振興視閾下普惠金融發展實踐與展望[J].黨政干部學刊,2019(06):16.
[5]李均鋒.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助推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銀行業,2019(05):15.
作者:吳蘊赟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上一篇: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對策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歷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