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競爭布局

時間:2022-08-16 05:12:04

導語: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競爭布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競爭布局

截止2011年6月,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已經占到37家,在我國商業銀行占比16.5%。雖然外資銀行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隨著外資銀行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靈活的經營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務、先進的風險防范技術和科技手段,以及優秀的金融創新能力等優勢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將給我國內資銀行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

一、競爭狀況分析

大多認為,外資銀行的競爭會造成國內銀行業市場份額減少、客戶流失、人才流失等。但從近幾年數據結果顯示,就下面三方面來說,由外資銀行競爭造成的影響不是很明顯。

(一)市場占有率狀況中資銀行市場份額變動不大。根據2010年統計資料分析,在華外資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3492.29億元,同比增長0.33%,占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71%;而內資銀行金融資產總額78.8萬億元。目前,內資銀行中資產規模較大的依次為:5大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城市商業銀行及城市信用社。其中,5大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分別為50.9%、15.0%,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比上一年,5大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資產份額分別下降0.13、0.48個百分點。

(二)外資銀行客戶結構狀況外資銀行的客戶結構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其客戶仍主要集中在三資企業,以及與外資銀行常年保持業務關系的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這些客戶占有客戶總數的50-60%,而中資客戶只占到10-20%。外資銀行對中資企業的貸款也比較少,有資料顯示,2010年底外資銀行向中資企業貸款額僅占其貸款總額的5.7%。

(三)中外銀行展開對人才的爭奪隨著中資銀行薪酬及福利的提高,改革用人機制,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及提拔,并未出現高級人才大量流入外資銀行,甚至還出現人才回流的現象。中外資銀行都在人才引進上投入了較大成本,人才出現了雙向流動。資料顯示,有較多人才從國有行中流出,主要流向中資股份商業銀行。

二、中外資銀行業務競爭點分析

(一)網上銀行中國銀行擁有廣泛的營業網點及固定的客戶資源,利于其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對于外資銀行來說,通過網上銀行開展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外資銀行較為容易地進入國內市場,避免了對國內市場不了解所帶來的麻煩。而且網上銀行的客戶群體都是年輕一代,是未來很有潛力的客戶群,因此成為中外資銀行爭奪的重點。恒生銀行、匯豐銀行早在2002年底就推出針對中國客戶的網上銀行業務,是首批在中國銀行業市場開展網上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截止2010年,獲準在中國開辦網上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共有23家。

(二)信用卡外資銀行主要通過信用卡涉足中國零售市場。根據國外經驗,人均收入達到2000—5000美元的時期,是開展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時期,在國內一些社會群體,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達到這個水平,因此中國的信用卡業務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實際上,在國內人民幣零售業務完全開放前,外資銀行已經通過其他渠道進入國內市場,通過與國內銀行合資形式發行信用卡。比如,匯豐銀行通過與交行合資建立信用卡中心,從而獲得了發行信用卡的便利;花旗銀行也與浦東發展銀行合作發行了印有兩國銀行標記的雙幣信用卡。

(三)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業務由于中國的加工貿易繁榮,帶來了許多貿易融資及國際結算業務。外資銀行擁有遍及全球的發達的網絡,并且與許多跨國公司長期保持業務聯系,因此外資銀行在貿易融資和國際結算業務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而這部分業務有很大的利潤,目前外資銀行已經在國際結算方面占有國內市場40%的份額。

(四)股權投資業務外資銀行通過入股中資銀行,既迅速地推廣了其在中國市場業務范圍,又獲得了超額的回報。以2007年9月數據的保守估計,外資銀行僅在參股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四家銀行中,已經獲得了超過3000億港元的利潤。因此中國銀行業在獲取業務的許可后,為了國內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對金融企業的股權投資也將是爭奪焦點之一。

(五)金融衍生品服務在資本市場操作方面,外資銀行有著豐富的經驗,掌握了金融衍生品的核心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及品種多樣性方面都擁有絕對的優勢。但隨著利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匯率彈性化,我國銀行業也必須加快爭奪這個市場。截止2010年,已經有70家外資法人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獲取了經營衍生品業務的許可。我國銀行業已經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自主研發能力,加大產品設計投入,推動國內衍生品業務的發展。

三、結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銀行業的步伐不斷加快。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必然對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布局、市場主體的行為模式產生重大的影響。外資銀行的進入為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必須不斷提升我國銀行業自身的競爭力,也應該為中外資銀行營造良好的競爭合作環境,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外資銀行的監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