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網絡銀行前景研究

時間:2022-03-30 10:44:00

導語:信息時代的網絡銀行前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時代的網絡銀行前景研究

1網絡銀行興起的前提及基礎

1.1客戶的變化———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國際化進程中一個極其有效的用人之道,而“以人為本”作為現代化企業的一個核心就是共同創造財富、共同分享財富。此觀念運用到銀行業,個體的人將成為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而銀行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須充分重視這個“人”字,因為“人”才是網絡銀行得以創利的源泉所在。中國有句古話:人聚財散,財散人聚。但中國的銀行業應做到的是“人聚財聚”———上網商戶越多,銀行所獲得的利潤也就越高。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做到B2B,即BettertoBest,追求卓越,意指商業機構間通過Internet從事商務模式,而一個企業要想納入這個模式,又意味著商業機構自身必須進行內部的“e”化轉型以適應這種趨勢變化性的節奏,這是電子商務模式的基礎。

1.2電子貨幣的挑戰

1.2.1實體貨幣的不斷“退化”。目前實際上許多參與電子交易的消費者正與支票道別,他們越來越熱衷于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付款,并似乎與這種節省紙張和郵資的方式擦出“愛的火花”,伴隨著電子商務的浪潮,網上付款方式逐漸深入人心。這種快捷和日漸安全的網上支付購物貨款、支付各項公用事業費用的賬單、甚至進行網上理財的方式,讓使用者大有時代弄潮兒的感覺,同時隨著消費者對信息安全技術信心的提高,網上付款支票愈來愈受歡迎。

1.2.2電子貨幣與電子錢包的優越性。電子貨幣①是指利用電腦或儲值卡進行金融轉移。這種卡片可以像現金一樣,在每次消費時從卡片儲蓄的金額上掃除。電子錢包①是電子商務活動中網上購物顧客常用的一種電子支付工具,是在小額購物或購買小商品時常用的新式錢包。最近,電子錢包一直是全世界各國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熱門話題,也是實現全球電子化交易和因特網交易的一種重要工具,全球已有很多國家正在建立電子錢包系統以便取代現金交易的模式,目前,我國也正在開發和研制電子錢包服務系統。

1.3全球的相似趨勢

1.3.1競爭的實質。由于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國際商務競爭則更加激烈,這種競爭越來越表現在知識和信息情報方面的較量。工業發達國家為了把其產品盡快占領國際市場,大力推廣高科技,致力于社會信息化以加快經濟系統的運轉速度。經濟領域里的智力競爭,其實質是文化的競爭,世界各個領域求才若渴,銀行之間的競爭最根本之處是高科技人才的競爭。

1.3.2相互滲透的行行業業———模糊經營。由于經濟形式的發展需要金融體制的改革,銀行已由最基本的業務:存貸款、資金融通、外匯買賣等開始涉足其它經營范圍:對個人財產的財務運算、投資非金融產業等。而目前非專業性機構包括一些工廠和技術單位,還有一些新興的機構,彼此取長補短,無形中衍生成一個模糊經營市場。這樣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脅,它不得不考慮自身經營的內部結構調整,以保持它主營方面的優勢。

1.3.3數字虛擬化的市場。事物的變化越快,人們為了適應變化所需的信息量也就越多。與急劇變化相結合的多樣性是信息爆炸的根本原因。更多多樣性和變化等于更多的信息,亦為更多的信息處理技術,其結果又導致了更多的多樣性和變化,而這些紛繁復雜的信息在虛擬市場中僅靠數字0和1來傳遞。與數字打交道的銀行更是手法信息的積極參與者。

2網絡銀行的優勢與弊端

2.1網絡銀行的優勢所在

2.1.1網絡銀行可以在網上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實時服務。既包括如轉賬結算、匯兌、公共收益(水費,電費,電話費)、發放工資、查詢個人賬戶等的傳統服務,也包括如證券清單、外幣業務、信息咨詢、消費信貸(如住房)等的新增業務。

2.1.2在線支付。在線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關鍵環節,也是使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沒有適時的電子支付手段相配合,電子商務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商務”,僅能稱之為電子商情或電子合同而無法實現網上成交。網上支付至少需四個方面:商戶系統、電子錢包、支付網關和安全認證。其中后三者是網上支付的必要條件。E-bank的建立已是大勢所趨。

2.1.3新的業務領域。鑒于網上信息傳遞的全面性、迅速性和方便性,E-bank還可以開辟各種業務。比如集團客戶通過E-bank查詢各子公司的賬戶金額和交易信息;在簽訂多變協議的基礎上實現集團公司內部的資金調度與劃撥;提供優質服務財務信息咨詢、財務管理等理帳服務;還可以進行網上國際收支申報,發明電子信用證;開展數據統計工作等。

2.2網絡銀行所存在的弊端

2.2.1不對稱性。電子貨幣是建立在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地理空間的全球經濟的一個表現。電子貨幣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問題源自電子市場與政治、地理之間的脫節。假定邊界是有效的,貨幣的跨邊界流動是可以監視和控制的。可在數字化的世界經濟中,所有這些假定卻變得越來越成問題。

2.2.“2無速度”的法規。數字化的世界經濟要求制定越來越多的國際條件,強調各國的條例和法規以及加強國際機構的權限“,貧富差距”的概念也將急速加快生產的進程。由于網絡在以超人的速度發展,相比之下,不完善性愈加暴露無遺,致使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2.2.3稅收問題。實行電子貨幣直接付款后,各種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越來越難規劃。銀行一直以來經營外匯業務,并可從中獲利,國家也征收稅。可由于網絡時代的人們很少使用實體貨幣,而是通過電子貨幣進行買賣,其間只需一個變換程序。逃稅將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銀行的利潤、國家的利潤又將從何而來呢?

3網絡銀行的未來

3.1數字語言的廣泛應用。數字將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的最佳語言。信息的傳輸都將由數字代替,又不會僅限于0、1。人們將會擬出更為簡易的數字語言為網絡(銀行)服務。

3.2“無國界”的E-bank。隨著國家主權及國家經濟實力等概念的逐漸喪失,地域界限性銀行概念也變得模糊。電子貨幣和數字網絡化的全球經濟給領土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造成了直接的威脅。電子貨幣的出現將使人們對作為明確而又有意義的概念“本土”和“國際”這種區分本身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銀行也將會走上“一體化”的道路。

3.3貨幣的完全“隱退”。比較有名的電子貨幣的流通性很強,被普遍接受,你可以比較容易地在自己的電子錢包內裝上過濾器,拒收你不想接受的電子貨幣。21世紀初將是一個電子貨幣相互競爭的世界,但不久會回到19世紀那個到處是民間貨幣的世界。按照“不對稱性”原理推斷,人類的進步必然會出現某種“原始世界”———而這個世界應更準確地成為“超原始世界”。

3.4人類進入n位速時代。英特爾的創始人摩爾曾提出,人類將進入“十位速時代”,也就是說當企業中的某一部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超越了企業慣常能夠承擔的程度,成敗就在此一舉。按這一假說的推斷,銀行不僅會進入一個十位速時代,更會邁向百位、千位、萬位速時代。

總之,大眾市場的前景是我國銀行目前爭奪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特制權的驅動力———這是一場電子帝國主義戰爭。社會主義中國的銀行則必須積極參入這場“殘酷的侵略爭奪戰”———但,它是正義的、公平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銀行即使有網絡做外衣,但它的“正業”仍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傳輸信息”,立足于“提供信息”才是當今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