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投資銀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24 04:19:48
導語:我國投資銀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投行業的優勢
一方面是熟悉國內市場。我國本土的投資銀行有兩個主要優勢:一是可以很好地和政府溝通,了解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快速地作出反應,二是可以很好地根據本地企業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是自身發展不斷完善。1978年后經濟改革發展的初期,中國投行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但是隨著市場不斷開放與發展,經濟的市場化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加入WTO更是需要市場經濟的投資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我國的投行是一個不斷進步與完善的發展過程。
2.我國投行業的劣勢
一是規模小,難與國外大公司競爭。以證券公司的投行部為例,2012年底,我國有109家證券公司,大多數證券公司的服務項目以及經營方式類似,效率低,創新水平低,抵抗風險的水平差,這大大制約了我國投行業務的發展與壯大。二是資本運轉效率太低。中國的債券市場大多數以國債和政府主導的政策性債券為主,公司債在我國市場發展還處于萌芽時期,極其落后,在這種特殊的體制和市場環境下導致了我國投行的資本效率落后。三是經營業務范圍小。經營品種少與中國實行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有關,還有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上許多高端的金融產品還沒有出現,這是影響我國投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四是缺乏經驗和有效的風控機制。我國的投行發展時間都較短,管理經驗和業務水平相對國外投行還較落后,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還很淡薄,各項制度還有待完善,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五是經營理念和管理體制落后。在經營理念上,大多數專業人員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與建設,導致企業在信譽、服務等方面越來越差,讓顧客失去信心;其次,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處于轉型期,投行業的管理體制與國際相比較,還很落后,且同行業之間競爭相當激烈。
3.我國投行所面臨的機遇
第一,國內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為我國投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978年至今,中國GDP年均增長高于9%,產業結構的優化不斷調整我國的經濟布局,加入WTO之后,進口關稅的降低和政府配額等制度的取消,使生產高檔產品的企業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為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第二,公司治理環境不斷改善。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治理機制,國內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科學管理公司的能力,科學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權交易與轉讓等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由券商等中介機構直接參與;創新型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的數目很大,分散廣,在IPO等方面對投資銀行業務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礎,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我國投行業的發展。第三,證券市場制度的完善。證券市場制度的完善與優化,將有利地保障證券市場良好運行;促進證劵交易制度的國際化,實現證券發行制度過渡到注冊制;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信息的透明度會更加增強。
4.我國投行面臨的威脅
第一,實力強的競爭對手。隨著中國投資銀行的業務對外開放,一大批國外的大型券商和投行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將對我國本土的投行造成巨大的沖擊和挑戰。第二,法制不健全。投行業務市場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諸多法律缺位問題,中國的《證券法》雖已出臺,但是還比較籠統,投資銀行法還沒有出臺,對投資銀行業市場準入和準出經營標準方面缺少相應法規標準,這直接導致投資銀行的業務操作不規范,法律意識淡薄,難以對違規行為采取有力懲治;風險監管不到位,無法給我國投行的發展提供穩定長久的發展環境保障,我國的證券公司離真正意義上的現行還具有相當大的差距。第三,專業的投資人才十分匱乏。我國投行的生產過程和產品是無形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腦力密集型產業,在行業里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專業的金融人才,尤其是具有良好專業知識、思維敏捷、創新能力強以及具有豐富經驗的投行經營者和管理者。由于中國投行發展的時間較短,專業的投資人才比較匱乏,目前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人員多數是邊學邊干,缺乏系統專業的訓練,難以滿足投資銀行業務的需要。第四,匯率變動。中國的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所以匯率的波動就給投資活動帶來未知性,增加了投資風險。第五,行業集中度很低。我國投資銀行業里小規模的資產投行占多數,投資銀行數量眾多,市場份額平均化使投資銀行難以將業務創新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從而難以對金融創新發揮主導地位的作用。
二、美國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1.投行經營規?;?/p>
投行的規?;瘡恼麄€國家的角度考慮,投行整體資產、業務規模的擴大,數據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出投行的發展趨勢。1980年美國投資銀行資產額為640億美元,僅相當于當年美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2%,1988年資產總額則增至4760億美元,占比為8%,為1980年的4倍。從個體投資銀行資產規模來看,1994年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投行所羅門兄弟公司,資產額為172.73億美元,資產規模僅次于花旗銀行。如今,世界上的投資銀行業務由為數不多的大型投行所占據,它們的資產比例、盈利規模超過整個市場的30%,至今已達到了強勢的壟斷。上世紀90年代,美國即出現了5家資本凈值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銀行。與此同時,大型投行間的強強聯合造成了許多實力超群的投資銀行如高盛、花旗等。
2.經營國際化
近30年,投行界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國際金融領域里出現了資產證券化、金融自由化和證券市場全球化等幾大趨勢。資本市場打開了國界,資本在各國市場間逐步實現資本管制放寬,直至今天的局部自由流動。美國投資銀行也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突破國內金融制度的限制,以及國際間資本流動的限制,實行經營國際化,實現了監管套利。美國投資銀行還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廣泛開展業務創新,在國際同行業的競爭中取得了明顯的優勢。1991年,歐洲債券市場中,業務量最大的承銷商、做市商中有6家美國投資銀行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國際股票一級市場上,名列前茅的承銷商均為美國投資銀行,美國投行所占資產份額高達70%。至今,美國投資銀行的優勢地位仍然被其不斷的創新鞏固著,新興國家的資本市場,雖然也以迅猛的速度在發展,但美國的霸主地位從未被超越過。
3.經營集中化
高度集中是美國投資銀行業的一個顯著特征。1986年,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摩根斯坦利、美林等排名前8家最大投資銀行占美國投資銀行總資產超70%。但由于市場價格波動的作用,投資銀行之間力量、資產排名上也出現一定的微調,當然個別投資銀行的實力變動,不能影響整個美國投資銀行業高度集中的行業特征。美林、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等主要投資銀行仍然占據著證券的壟斷地位。規模經濟在投行業盈利模式上逐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然所有投行都經歷了一個由小規模發展壯大的過程。1998年,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并鑄就了投資銀行的另一個巨頭,成立美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4.業務多樣化
歷史上的美國投資銀行的經營業務十分廣泛,但在1933年后受到新頒布證券法的諸多限制,投行業務逐漸緊縮,分業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業的盈利能力,破壞了一貫完整的金融產業鏈。為了擺脫這些限制的束縛,美國投資銀行選擇國際化經營趨勢,開展了新一輪的金融創新,業務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1980年,創新業務發展越來越快,各種衍生工具的出現使投行業務真正實現了多樣化、全方位的發展。有關統計數據顯示,1973年美國投資銀行的經紀業務的傭金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56%,到1986年降至21%,不足10年前的一半。在傳統業務上,投資銀行利用自有資金對股票的投資非常有限,一般為規避風險,保留自有本金,增加資本流動性,投資銀行不得不保留大量的現金頭寸。但至今投資銀行投資、持有的權益投資規模僅次于養老基金,超過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
5.專業化程度逐漸提升
美國投資銀行正在由不規范到規范轉變,業務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在轉變的同時各大投行在互相競爭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比較優勢,專業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綜合化經營并不要求投資銀行從事所有的業務,相反只有將目光集中在自身的優勢業務上面,揚長避短,才能在投行業脫穎而出。只有按照這種方法才能跟上投行發展的大趨勢,兼顧其他業務的發展,例如,美林證券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和證券資本管理等方面領先于其他公司;高盛的研究分析報告與證券承銷享有盛譽。當然,美國的一些小型投資銀行也尋求著自身發展的路徑,開辟了一些不僅具有專業化背景而且帶有自身特色的服務項目,這些為小型投行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佩韋伯在私人客戶投資服務咨詢領域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所羅門兄弟公司在投資政府債券、資產抵押債券領域占據一定的專業優勢。
三、我國投資銀行業發展對策
1.融資手段多樣化,壯大資產規模
我國許多證劵公司融資困難直接導致投行業的資產規模十分小。由于證券公司為許多國有企業上市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導致其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和規定,例如允許證券公司采取增資擴股和公開上市的方式擴大資金規模、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調劑資金頭寸、憑自營股票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證券公司的資金狀況,優化了證券公司的資產結構。
2.整合市場資源,提高競爭力
推動我國投資銀行根據市場經濟的形勢整合資源,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集中程度,進入規?;夹园l展階段。鼓勵規模較大的投資銀行兼并收購規模較小的,實現資產規模的擴大。推動規模相似的投資銀行優先建立戰略性聯盟,共享業務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成果,在維護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并不斷提升合作層次,從初期的具體職能執行層面逐漸過渡到宏觀戰略合作層面,通過結盟的方式互相壯大力量,形成抵御風險的合力,從整體上提高競爭力,實現合理健康發展。
3.金融衍生工具產品開發,業務多元化發展模式
我國投資銀行相對于美國投行發展相對落后,首先就是穩固當前的發展地位,積極加快發展傳統業務,針對客戶、市場需要研究開發各種創新產品,適應不同客戶對風險、收益、現金流的需求,強調金融創新,在發展衍生產品的過程中,做好風險控制。以新產品開發為契機,找到傳統業務的突破點,推動主體由傳統型投行業務,向創新型、引申型逐步轉型,盈利模式應該不僅僅局限于經紀商、自營業務上,同時轉向投資兼并、IPO等新型業務上。在應融資需求而向客戶提供產品的賣方業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外匯市場、證券的二級市場、貴金屬投資等買方業務,保持融資類和資金類理財產品的研發勢頭,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拓展業務范圍,真正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提升抗風險的能力。
4.建立健全風險監管機制
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充分揭示了投資銀行內生的高風險特征,投資銀行要想獲得穩定的超額收益,必須要建立健全風險監管機制。投資銀行內部應該制定完備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制度分析的基礎上,將主營業務風險進行量化,批準業務的具體范圍以及相應的指標,在這些基礎之上,同時需要運用充足的營運資本和相關的銀行授信支持,應對業務和風險不斷進行常規檢查和反省,防范于未然的同時確保做到不讓歷史重演,根據業務需求和市場供求的變化及時對業務定期進行重新評價與估值,以確保投資銀行的業務及相關指標在可控的范圍內良好運行。外部來說,加強行業法律體系建設,明確投資銀行業務的界限,相關監管部門要定期以及非定期地進行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常規的窗口指導等,加強對制度的落實,確保不發生非系統性風險。
5.拓展自身的業務發展模式
我國投資銀行的服務對象基本上只有國內的市場參與者,由于我國投資銀行的實力有限,在國有企業兼并、重組的進程中,國有資產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我國投資銀行擔當著行政作用,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窗口。但隨著金融自由化、全球化速度不斷加快,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投資銀行,外國投資銀行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已經對我國的投資銀行產生了競爭,所以我國的投行要不斷在競爭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在夾縫中不但要求得生存還要取得十足的進步,同時也要積極地走出國門,進入國外資本市場,真正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讓市場說話,并根據自身發展及優劣勢,準確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和市場地位。
6.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投資銀行作為金融領域的上層建筑,擁有的最大財富不是市場中的貨幣數字,而是真正的人力資本,投行不僅僅需要技術、經驗,還需要靈活的頭腦和高尚的職業操守。一名合格的投資銀行從業人員,應當具有職業素質和能力,準確定位國家宏觀經濟狀況,預測宏觀經濟走勢,又要有基本的投資知識;靈活運用金融工具,善于與人交往;與此同時,需要具備合格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投資銀行不但是技術部門,更是智慧部門,在具備豐富市場經驗的同時,還需要靈活機制的頭腦,及時應對市場走勢,給出專業的分析意見,并及時更正、調整投資策略。投資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博弈,市場上不需要理論家,而是需要實戰家和策略家,如何用智慧,在市場上占得先機是當今投行業的重中之重。
作者:錢宇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 上一篇:教體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
- 下一篇:司法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