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金機構支持產業扶貧思考
時間:2022-01-18 03:26:25
導語:農金機構支持產業扶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合機構產業扶貧基本舉措
目前,農合機構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金融產業扶貧模式,積極為政府主導的扶貧產業提供信貸資金,在金融產業扶貧工作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產業扶貧主要有“公司+基地+貧困戶”“聯合黨委+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政策+資產”“1+N+1+X”“景區+貧困戶”等模式。——加強制度建設,管好產業扶貧貸款。一是加強產業扶貧貸款投向管理,將產業扶貧貸款資金用于城鄉一體化、農村金融創新、新農村建設、連片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等,確保產業扶貧貸款資金用于支持涉農和實體經濟。二是加強產業扶貧貸款利率管理,嚴格按照人民銀行的產業扶貧貸款利率政策確定實際貸款利率,切實降低涉農融資成本。三是建立產業扶貧貸款臺賬,逐筆記錄產業扶貧貸款的金額、期限、利率、用途和償還等情況。四是加強貸后管理,加大對發放的產業扶貧貸款企業資金運用的跟蹤監測力度,嚴防產業扶貧貸款資金被挪用他處,杜絕將產業扶貧貸款資金用于上存、拆借及投資賺取利差的套利行為。五是為產業扶貧貸款匹配更多信貸資金,充分發揮產業扶貧貸款的杠桿作用,助推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新擔保方式,降低扶貧貸款風險。如達州農商銀行通川支行在開展產業扶貧的實踐工作中,和通川區農業局以及達州市農業和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政銀擔”扶貧特色產業貸款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共擔扶貧產業貸款風險:政府承擔25%,銀行承擔25%,擔保公司承擔50%,主要為貧困地區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法定代表人及股東提供產業扶貧貸款,通過利益聯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銀政企聯動,創新產業扶貧產品。一是合理利用資源創新金融產品。如達州農商銀行開發了以土地流轉經營權為抵押的“蜀信•土地流轉貸”金融扶貧貸款產品。達州帝源農場采用此種方式,成功獲得扶貧產業貸款,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深挖信用價值創新金融產品。如達州農商銀行與稅務局及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合作,依據現有信貸制度和產品,創新推出“蜀信•稅農貸”產品,向符合借款條件、具備償還能力、依法誠信納稅或稅收遵從度高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農產品超市等涉農企業發放的,主要用于產業扶貧并帶動貧困戶創業、增收脫貧的生產經營貸款。該產品具有“項目帶動、資源整合、政策優惠”等特點。該產品當天,便與當地12家企業簽訂4280萬元合同。——創新扶貧模式,貸動貧困戶致富。一是創新“專業合作社+企業”模式。如達州農商銀行與達州市達川區龍會鄉的天禾茶場開展合作,采用專業合作社+企業的扶貧模式,對張家村39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評級授信,發放扶貧貸款。39位貧困戶聯合成立自己的專業合作社和天禾茶場簽訂協議,將貸款投入茶場,由政府提供不低于3年的貼息,茶場自擔風險、自負盈虧,保證每年有固定的利潤分配,每戶每年分紅達3000—4000元。二是推出“1+N”金融產業扶貧模式。在人民銀行的牽頭下,達州農商銀行與區金融辦和畜牧局開展合作,銀行在全區范圍內對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評級授信,由天王牧業公司為貧困戶在達州農商銀行的扶貧貸款進行保證擔保,在有意向的貧困戶與天王牧業簽訂合作協議后,向達州農商銀行出具委托書,將扶貧貸款委托支付到某牧業賬戶上,作為生豬養殖場的流動資金,牧業公司負責償還貸款本金、區政府全額貼息不低于3年。公司全面負責生豬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生產經營及銷售,某牧業公司實行自負盈虧,貧困戶不承擔任何風險,并保證貧困戶有固定的利潤分配。同時,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優先到牧場工作并獲得勞動報酬。
農合機構產業扶貧對策建議
——加強對產業扶貧政策的解讀與宣傳。農合機構一是要加強對產業扶貧政策的理解,及時掌握相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認識,引導農合機構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金融產業扶貧工作,對廣而分散的貧困戶提供對接服務;加強對網點信貸員產業扶貧工作的業務知識培訓,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其做好工作的本領。二是積極通過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報紙和網絡等媒體,加強對金融產業扶貧政策的宣傳,消除貧困戶畏貸情緒。——建立銀、政、保、企利益聯結機制。一是農合機構要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發揮扶貧貸款在參與產業扶貧工作中的作用,實施“金融+財政”聯動的金融產業扶貧模式。二是農合機構應該積極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磋商,爭取得到金融政策和稅收方面的支持,與財政資金有效結合,降低風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作用。三是農合機構和保險公司也要開展緊密合作,積極開拓農村保險市場,根據地方產業發展特點,積極開發特色保險產品,建立健全風險保障體系,有效降低產業扶貧貸款風險。——擴大金融扶貧產業工作覆蓋面。農合機構在金融產業扶貧工作中,應將金融扶貧和整體扶貧有機結合起來,擇優支持特色農村企業發展,在支持傳統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第一產業的基礎上,融合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一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對有意降低成本,下探到農村的第二產業給予積極的金融信貸支持。二是積極培育第三產業的發展,發展好和建設好鄉村旅游項目和休閑農業。——加強產業扶貧金融產品創新工作。按照人民銀行對扶貧工作的要求: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可以大膽創新擔保方式,開發扶貧金融產品。一是采用三級擔保金融產業扶貧模式,解決目前存在的貧困戶貸款難問題,有效降低還款風險,三級擔保是指“貧困農戶五戶聯保小組擔保+貧困村誠信聯誼會擔保+扶貧信貸擔保志愿者組織擔保”三級擔保。二是靈活變換金融扶貧貸款在不同的產業扶貧模式中的參與方式,比如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當中,可以為參與扶貧的生產基地或者公司提供優惠利息的項目貸款,或者為貧困戶提供免息扶貧貸款,采用生產基地或者公司擔保的方式,與貧困戶簽訂協議,將貧困戶的扶貧貸款發放給生產基地或者公司,貧困戶取得浮動或者固定收入。三是充分發揮金融聯絡員的作用,減少金融扶貧工作的繁瑣程序,提高金融產業扶貧貸款發放效率。——積極爭取獲得政策支持。農合機構始終站在支農支小第一線,積極執行國家產業扶貧政策,堅持發放扶貧貸款,以完成廣大農村地區脫貧目標為己任,但是產業的發展最終依靠的還是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旦產業發展出現問題,發放的扶貧貸款將出現問題,必然會形成不良,農合機構應積極主動與監管機構磋商,爭取在不良率控制方面得到政策支持,這將有助于提高農合機構發放扶貧產業的積極性,解決后顧之憂,為貧困戶脫貧致富貢獻更多的力量。——建立和完善扶貧考核機制。農合機構應建立和完善扶貧考核機制,將產業扶貧工作和網點以及個人績效考核結合起來,提高扶貧工作在綜合考評當中的占比,對金融產業扶貧工作開展較好的網點應予專項考核激勵措施,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貧困戶實現脫貧,城鄉產業獲得巨大發展,是農合機構的巨大機遇,服務于農村金融的農合機構也只有在廣大農民實現富裕的基礎之上才有更好的客戶基礎,自身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作者:朱勇 付懷榮 王定榮 單位:達州農商銀行
- 上一篇:企業行政管理現狀與改革
- 下一篇: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