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銀行業評級

時間:2022-04-08 11:24:00

導語:淺析中國銀行業評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中國銀行業評級

2003年11月26日,國際著名評級公司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公布了對中國12家商業銀行(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這12家銀行無一達到投資級別(BBB級),全部被定為較低等級。隨后,另一國際著名評級公司穆迪公司(Moody‘s)宣布了對內地部分銀行的評級結果,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均獲得較高評級。此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Ratings)也曾對中國銀行業進行評級。鑒于這些國際評級公司的權威地位,其評級結果將對中資銀行在海內外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旨在介紹這些國際評級公司的評級方法和評級結果,并分析此次評級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一、國際評級方法簡介

(一)國際商業性評級準則

國際評級公司采用的信用評級準則一般是在美國金融機構統一評級制度(UniformFinancialInstitutionsRatingSystem)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套評級制度包括五個基本項目:資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s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能力(Earmngs)、流動性(Liquidity)。其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合在一起就是“CAMEL”,正好與“駱駝”的英文單詞相同,因此該評級方法被簡稱為“駱駝評級法”。因為標普、穆迪等公司進行的是國際評級,因此在評級項目中又外加了“政府支持”一項。

(二)標普評級的標示方法

標準普爾的幾大類評級中,從AAA、AA、A到BBB、BB、B再到C、R、SD依次降低,分別代表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由強到弱的過程,“+”號或“-”號用來區別在同一等級內更詳細的信用狀況,“+”號表示在同一等級內較優,“—”號表示在同一等級內較差。其中最高等級AAA,目前在全球尚沒有金融機構獲得,但是花旗、匯豐等國際金融機構曾獲得過AA、A這樣的良好評價。BBB級是投資級,在此級別以下國際投資者將不再投資。評級后有時加的后綴“Pi”表示該評級是利用已公開的財務資料或其他公開信息作為分析的依據,即標準普爾并未與該機構管理層進行深入討論或全面考慮其重要的非公開資料,所以這類評級所依據的資料不及末標有“Pi”的評級全面。

(三)穆迪評級的標示方法

穆迪對金融機構的評級分為信用評級和財務評級兩大類。其中信用評級分為A到E的五大類,表示償債能力逐漸減弱,每個等級又以“a”的個數和“1,2,3”來區別更細致的差異,在大的級別相同的情況下,a舶個數越多。評級就越高;從1到3的級別是逐漸降低的。例如Aaa的等級要高于Aa,而Aa1的等級又要高于Aa2.穆迪中最高評級是“Aaa”,具有投資價值的是“Baa3(含)”(相當于標普的BBB-級)以上的評級,一般的國際投資者在C級以下將不再投資。例如,穆迪對荷蘭銀行的評級為Aaa級,花旗、匯豐同為Aa級。

在財務實力評級上,穆迪使用字母A-E來區分銀行內在健康安全等因素的判斷,不包括外在信用風險及信用支持的因素,A為最高級別,“+”和“-”表示同一級別中的微弱差別。

(四)惠譽的評級方法

惠譽國際對信用評級的標示方法與標普的標示方法幾乎完全相同。

二、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結果

(一)標普對中國銀行業評級的結果

標普評級涵蓋了不同的比較基準,包括市場地位、資產質量。融資與資金流動性。資本率、盈利和政府支持等六項。其中,中國銀行以(BB+)級居首,廣東發展銀行則以CCCpi級居于最末。工商銀行得到的評級為(BB+)級。盡管獲評銀行均擁有財務狀況、市場地位和政府支持的相對優勢,但是,不同銀行在不同的比較內容中所處位置卻有明顯差異。

總體看,華夏銀行和廣發銀行的市場地位“較弱”;農業銀行、廣發銀行和工商銀行的信用風險“相當高”;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的融資與資金流動性表現“一般”;農業銀行、廣發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資本率“相當弱”;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光大銀行的盈利能力“相當弱”。

以總資產、貸款和存款所占份額衡量,相對市場地位的排序為:“相當強”的銀行——農行、中行、建行。工行:“強”的銀行——交行:“一般”的銀行——光大。招行、民生、浦發、深發展:“較弱”的銀行——華夏、廣發。

在資產質量方面,整體信用風險“一般”的銀行——招行、華夏、民生、浦發、深發展;信用風險“高”的銀行——中行、交行、建行、光大;信用風險“相當高”的銀行——農行、廣發、工行。

融資與資金流動性表現“相當強”的銀行是——中行、建行,工行表現“強”的是——農行。交行;表現“一般”的是——光大、招行、廣發、華夏、民生、浦發和深發展。

從資本構成和對撥備不足預作的調整來衡量,資本率表現“一般”銀行是——招行、華夏、民生、浦發、深發展;資本率“弱”的是——中行、交行、建行、光大;資本率“相當弱”的是——農行、廣發、工行。

從資產回報率、撥備前資產回報率和盈利的可持續性反映,盈利能力“一般”的銀行是——招行、華夏、民生、浦發;盈利能力“弱”的是——工行、中行、交行、深發展;盈利能力“相當弱”的是——農行、建行、光大。

而就政府對銀行給予支持的能力和意愿、所有權結構而言,政府支持力度“相當強”的是政策性銀行,政府支持“強”的是——農行、中行、建行、工行,政府支持“較弱”的是——交行、光大、招行、廣發、華夏、民生、浦發和深發展。

標普認為對中國銀行業給出較低評級的最終依據是:貸款不良率高,撥備不足;盈利能力弱;資本金不足。

(二)穆迪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

2003年穆迪提高了四大國有銀行的評級。據悉,四家國有銀行的信用級別都為A2級。在財務級別中,中行最高為D-工行和建行同為E+,農行最低為E.而在此之前,穆迪給四家國有銀行的信用級別都為Baa1.招行和浦發的信用級別同為8a1,財務級別為D;中信的信用級別為Baa3,財務級別為D-;深圳發展銀行的信用級別為Ba3,財務級別為D-;交通銀行的信用級別為Baa2,財務級別為D+.穆迪對中國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均為“穩定”,穆迪認為“將銀行外幣存款評級的上限由Baal調升至A2,而反映這些銀行獨立信用質量的財務實力評級(從D-至E)則保持不變。這些銀行的評級走勢與主權評級一致,反映了政府的支持,無論這種支持是因為政府的所有者地位、銀行重要的政策角色還是銀行的規模。”

(三)惠譽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

惠譽與中誠信國際也曾做過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其形式是非正式的評級報告)。根據以人民幣債務為基礎的評級方式,惠譽對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評級都為AAA級。但如果以根據外匯債務為基礎的國際評級,惠譽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都低于中國主權評級(A-),其中四大國有銀行的評級均在投資級(BBB-)以上。

三、中國銀行業獲得國際評級的分析

(一)銀行業信用等級主要受國家主權評級限制

標普、穆迪和惠譽這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都對中國銀行業進行了主動性評級。評級結果之間的差異除了與各評級機構的評級體系和對中國銀行業的判斷相關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幾大評級機構對中國主權評級的差異。國際評級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國家主權等級為一國國內務經濟主體的的等級上限。標普、穆迪、惠譽對中國的主權評級分別是BBB,A2,A-,其中標普較其他兩家更為保守。由于金融機構得到的評級不可能高于主權評級,所以標普對中國主權的較低評級也使得該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相對保守。

(二)標普、穆迪的評級均涉及了中國銀行業的核心問題

標普,穆迪等國際評級公司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相對而言,標普顯得更為保守。以工商銀行為例,標普和穆迪的評級分別為BB+和A2級,相差了兩個等級。但兩家評級結果(尤其是標普的)均為國際投資者風險參考的重要依據,兩個不完全相同的評級結果卻也反映了中國銀行業存在的相同問題。

1.國有商業銀行的評級普遍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兩家機構的評級結果中,四大國有銀行幾乎均是第一梯隊,其中又以中國銀行的評級最好,這主要是因為國有銀行有國家信用作擔保。相比之下,股份制銀行由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來籌集資金,評級相對就要低一些。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的評級要略高于其它股份制銀行,因其融資渠道趨于多元化。

2.中國銀行業面臨三方面挑戰。雖然監管機構和銀行自身都希望努力改變現狀,提高行業整體水平,但中國的銀行體系在短期內還無法擺脫資產質量差、盈利水平低和資本充足率不足的困擾。未來的中國銀行體系將面臨著來自幾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整個運營過程中,風險管理的效率是高是低,二是整個放貸總量迅速提升的潛在風險,三是貸款的質量問題。如果沒有一套高度透明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強健的銀行監管機制以及高效的公司治理體系,中國將難以避免改革中的銀行體系風險所帶來的威脅。

(三)標普。穆迪評級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標普、穆迪等評級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將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商業性評級將成為國內監管部門對銀行評級的參照。我國銀行監管部門一直都在尋求和建立一套有效的銀行經營狀況考評體系,據監管部門有關人士表示,這套體系有可能參照美、日等國流行的“駱駝評級法”,并有可能率先推出針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監管評價體系。但國內監管部門的評級方法與標普、穆迪等評級機構應用的國際商業評級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國際評級將受評國的主權資信及所有制看作很重要的評級內容,但國內的金融監管當局不需要對這兩項進行評價。

對于將正式授予評級的公司,標準普爾都要派員與申請評級公司的管理層及政府官員進行會談。在這些會談中,評級公司收集進行信用評級所需的公共和獨有信息,并了解公司的經營戰略及政府的政策。分析員依據這些信息為評級委員會準備一份報告,由評級委員會來確定評級。這些商業性的評級行為,也有可能作為銀監會對銀行的考評要素之一。即使我國有了自己的銀行評價體系,仍需要利用商業性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指導金融機構的投資和經營活動。在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監管部門一般也是這么做的。一旦銀行商業性評級不夠監管部門規定的等級,將有可能被要求更高的資本充足率、更完善的信息披露系統,以及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

2.銀行在海外發展所受的影響大于在國內發展所受影響。從目前來看,如果中資銀行只在國內發展的話,受國際評級的影響不大,因為四大國有銀行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高,而且國內投資渠道狹窄,很多投資者都希望能購買銀行的股票。但對于去海外發展或融資的銀行來說,由于國際投資者選擇性多,可以購買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股票,因此,要吸引海外投資者,上市公司必須有較強的穩健的財務表現。標普、穆迪等權威評級機構用全球統一的標準對中國銀行業所作的資信評級,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指標,國際信用評級不僅是其進入海外融資市場的必備入場券,還將直接影響其融,資的難易及價格水平。

3.海外發債受到的影響大于海外上市受到的影響。如果中國銀行單純是在海外上市的話,標普的低分并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投資者看中的是銀行的成長性;但如果銀行將來要在海外發行債券,較低的國際評級將會對銀行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評級結果將決定國際投資者是否投資以及以多大的成本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