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托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4 10:47:00
導語:我國信托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2007年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幾乎所有信托公司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到了2008年,情況卻大不相同了。根據業界50家信托公司2008年上半年提供的相關數據及2007年公布的年報對比顯示:信托公司面臨的不利因素已明顯增多,且日益增強,這給信托業業績的增長無疑添加了隱憂。那么信托公司該何去何從呢?信托業的發展方向又該如何確立?這就需要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要做出努力,把握當前市場,做好預測才能使之與時俱進!
關鍵詞:信托業;貨幣政策;銀信合作
1主要的不利因素
1.1央行連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隨著我國CPI指數日益攀升,央行連續出臺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僅2007年,央行就連續6次調升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的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最初的2.53%提高到了4.14%,而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隨之相應上調。同時,目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15.5%,且央行明確表示還將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準備金率。在此宏觀背景之下,對信托業產生了兩大問題。一方面,資金變得愈加稀缺,增加了募集資金的難度;而另一方面,籌集資金的成本也隨之增高。無論是民間資金還是官方資金,都隨著銀行利率的遞增而不斷提高。這些原因最終將會導致綜合資金成本整體上升,迫使信托公司不斷調整信托產品結構,提高收益水平,因而推動了信托資金的成本也水漲船高。
1.2證券市場進入震蕩調整期
股權投資收入和證券投資收入在2007年特定的市場環境下,猶如“火山式”噴發,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據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數據,48家信托公司07年合計實現收入229億,其中股權投資達79億,證券投資收入實現66億,各占總收入的34.5%和28.8%,成為信托公司第一大和第二大收入來源。這兩種收入的大幅增長與2007年火爆的股市行情密不可分。但自2008年以來,股市進行大幅調整,最近股市行情與去年相比真是一落千丈,有急奔熊市的趨勢。這就直接導致市場上新股發行規模、集合信托產品數量及募集資金規模以及市場總體收益率大幅度下降。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今年2月份共有16家信托公司發行了23只集合資金信托產品,較上月減少26只,減幅明顯;3月份,證券投資類產品只發行了38款,較上月減少了12款;4月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大幅銳減了61.54%,從上個月26款的發行數量降到了本月的10款。這就迫使信托公司必須要盡快調整產品結構、推出多元化產品、回歸本源業務、確定核心盈利模式才能做長久的贏家。
1.3金融行業間的競爭壓力增大
信托業自身競爭也比較激烈,它面臨國內外市場的雙重壓力。
從國際角度看,自2006年12月11日我國履行加入WTO時簽訂的《金融與貿易服務協議》承諾開始,銀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使大量外資涉入中國的金融領域。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雖然實行分業經營,但是其母行大部分是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在整體上具有混業經營的優勢。外資金融機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產品的設計、研發方面以及全球網絡資源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其利用這些優勢可以推出全方位多元化、個性化較強的高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搶占了信托公司原有的理財市場份額。
從國內角度看,國內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相比,商業銀行具有網點覆蓋面廣、資本水準高、聲譽良好、擁有多元化的顧客群以及產品開發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同時也推出了大量的式樣繁多的金融理財產品。如招商銀行剛推出的“金葵花”、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濃青5號”,都對信托公司開展理財業務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
2信托業的發展趨勢
綜觀上述種種不利因素,信托公司應該如何應對?信托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2.1信托公司將專注本源、彰顯特色、樹立品牌
對信托公司而言,市場的競爭不僅來自信托業內部,更激烈的競爭來自于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擁有混業優勢的金融控股公司。信托業要想和商業銀行一樣獲得規模化發展,就必須在回歸本業的基礎上突出信托公司的優勢和強項,并在相關的業務領域做出特色、樹立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專注于本源業務,有利減少將固定資金投資于高風險貸款、房地產、股票等領域,從而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隨之增強信托公司風險管控能力。同時,信托公司也便有精力提升為顧客理財的專業能力,給信托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托公司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投資范圍廣。信托業的投資范圍可以與人類的想象力相媲美,幾乎囊括了吸收除儲蓄外的其他金融、投行業務。它是唯一能夠跨越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業市場的金融機構。信托公司的投資范圍非常廣,包括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貸業務、股權投資(非上市)、實業領域投資等。而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僅能在部分領域內開展業務。其二,資產隔離。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托公司具有財產隔離的獨特制度優勢,尤其是對財產管理來講,信托是目前唯一實現資產隔離的有效途徑,只有信托公司才可以用“信托合同”的形式是受托管理資產,提供信托財產獨立性所體現的“隔離”功能。這種功能對員工福利信托計劃、企業年金、養老金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托公司可以憑借這兩大優勢和特色,設計和研發出技術含量高、個性化強,不易被其他金融機構所模仿的專屬性理財產品,體現信托的高度化專業特征。各個信托公司也應根據自身基礎和具體情況,如所擁有的資源條件、市場條件、技術條件,專注于某一產品或某一領域,改變目前“廣而不專”、“博而不精”的局面,提高各個信托公司整體業務駕馭能力、風險識別控制能力以及投資決策能力。同時,結合我國目前信托公司的整體狀況,經過五次清理整頓,我國已涌現出一批注冊資金十億幾至二十幾億的中型信托投資公司甚至數十億的國家級信托投資公司,如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這些公司資本金雄厚,已在發展綜合業務,因此,可以率先引導這些公司專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業務,注重自己的特色,領導我國信托業向著合理、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這些公司在某個領域的經過多年的經營,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比較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式的個性化服務,所以引導這些公司樹立品牌,逐步實現品牌效應,突出自身的優勢。
總之,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國內金融混業的大趨勢,信托公司需要加快自身在金融行業中的定位,專注本源,做足服務,彰顯特色,樹立品牌,以實現更大的發展。
2.2深化銀信合作趨勢增強
無論是從實踐上還是理論上來探討,銀信合作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在目前金融業綜合化經營大背景下,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都有做大做強這塊業務的訴求。據一些信托專業人士分析,銀信合作將縱深發展:從淺層次的代收付合作向資本層次滲透,由個案合作轉向戰略合作,由單一合作轉向多元化合作。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和中國信托業協會研發部公布的“信托產品月度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3月開始,證券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速減,但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大幅增加趨勢,尤其是信托貸款類、投資于信貸資產權益類銀信理財產品。三月份有28家商業銀行與17家以上的信托公司進行了合作,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比上月增加了38只,增幅為48.72%。四月份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大幅增加趨勢,發行的銀信產品發行數量較上月增加40款,48增幅高34%。在5月份有12家商業銀行共計推出25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從公開的數據資料說明,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深化的趨勢進一步發展,機構參與度進一步上升。產生這種情況有其眾多原因,主要有:(1)銀信雙方各有自身業務經營的比較優勢,合作更利于結合各方優勢的發揮。同時,自身所受限制得以不同程度的合理放松。如:銀行業具有人民幣理財的規模優勢、網絡優勢和豐富的客戶資源,但資金運用受到限制,運用渠道較窄;而信托業的資金運用較為靈活,但籌資渠道受到限制。一些信托專業人士一語道破天機:銀信合作是相互“借通”的雙贏,銀行“借道”于信托的投資通道,信托則借道于“銀行的銷售渠道”。
(2)銀信面臨的現狀。其一,金融市場的開放格局及混業趨勢,使信托公司和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迫于激烈的競爭形勢和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境內金融機構尋求合作,力求做大做強、提升自身實力,同時,謀求各自借助外力實現公司超常規發展。因此,未來信托公司與銀行的合作關系將會日益密切。其二,目前銀行信貸普遍吃緊的情況下,面對廣大投資者募集資金,通過銀信合作的渠道發放貸款,可以緩解銀行信貸供需失衡的問題,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其三,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存在過分依賴存貸款業務的問題,使銀行風險過于集中于信貸資產。改變這種情況,其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信托公司的參與。同時銀行借助信托公司的平臺,為其高端客戶提供私人理財業務,通過廣泛的投資渠道更好的服務于客戶。其四,信托公司也尋求銀行的支持。新辦法將信托公司的客戶限制在高端私募的范圍內,使得信托公司很多原有客戶流失,而開拓新客戶在短期內又很難見效,因此尋求與銀行合作成為信托公司最為現實的選擇。
在分業監管條件的混業經營,銀信合作不僅實現了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雙贏,而且可以促進多種金融創新,其合作類型也可不斷翻新,規模也能持續增長。今后銀信合作將會更加重視跨市場的操作,利用多種金融機構、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在不同市場間的產品創新;與此同時,將會以產品創新促進業務轉型,以模式創新促進品牌建設,逐步實現服務功能化、功能產品化、模式品牌化的發展,為金融行業由分業經營轉向混業經營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
總之,面對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現狀,對信托公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若能充分發揮本行業的優勢和特色,成功確定信托公司核心盈利發展模式。同時,銀監會能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規定與引導信托公司回歸其本源業務,使之做大做強,走上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朱宇,朱寰.在金融混業中加快謀求信托業的發展[J].用益信托工作室,2008.
[2]石朝格.銀信合作縱深發展[J].中國證券報,2007.
- 上一篇:存款保險機構設立論文
- 下一篇:拆遷辦主任年終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