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犯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10:17:00
導語:信用卡犯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國。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并不是銀行,而是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美國的一些商店、飲食店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有選擇地在一定范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后來演變成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開展了憑信用籌碼在本商號或公司或汽油站購貨的賒銷服務業務,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
所謂信用卡,是一種非現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簡單的信貸服務,由銀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戶的信用度與財力發給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費時無須支付現金,待結賬日時再行還款。除部分與金融卡結合的信用卡外,一般的信用卡與借記卡、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會由用戶的賬戶直接扣除資金。我國立法意義上的信用卡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狹義的信用卡,按是否向發卡銀行交存備用金而分為貸記卡和準貸記卡兩類。2006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有關信用卡的解釋規定,刑法規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信用卡犯罪,是指利用信用卡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行為人一般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各種方式欺騙發卡人或持卡人,達到騙取大量公私財物的行為。常見的信用卡犯罪方式主要有:偽造、變造信用卡,使用偽卡,使用廢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惡意透支等。
近年來,為逃避警察的打擊,信用卡犯罪已開始呈現集團化和科技化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和方式:一是套取客戶銀行卡密碼。行為人利用手機短信發送虛假的消費提示或中獎提示,誘騙客戶撥打假冒的銀行服務電話、銀聯信用卡管理中心、公安部門等部門的咨詢電話,套取客戶的銀行卡、密碼等信息進行詐騙。二是ATM機上貼虛假告示。在ATM機上以銀行名義張貼虛假告示,謊稱“銀行的業務系統正在升級”,誘騙顧客按操作程序,將賬戶內資全轉入指定活期賬號。三是電話截取銀行卡密碼。通過電話連接各銀行的電話銀行,截取客戶的銀行卡、密碼、身份證等信息,從而盜取客戶賬戶內的資金。四是利用假網站實施犯罪。五是通過互聯網網上交易。六是克隆銀行卡竊取資金。通過拾取被丟棄的取款憑條等手段竊取客戶銀行卡號及密碼,克隆銀行卡竊取客戶資金。七是利用普通卡片結合持卡人的卡號、密碼制造偽卡。不法分子往往經過多次踩點后,在自助銀行門禁系統或ATM機上加裝具有無線發射功能的盜碼器和攝像設備,當持卡人使用銀行卡刷卡開門時,自動記錄并發回銀行卡磁條信息,同時通過ATM機上方的微型攝像頭偷拍獲取用戶密碼。八是惡意透支。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內持信用卡在不同的特約商戶、網點頻繁使用、取現,積少成多,最后形成大量透支,而后攜款潛逃,使發卡銀行無法追回透支款。另一種是持卡人使用假身份證明申辦信用卡后,進行惡意透支。
信用卡犯罪的界定
我國《刑法》中關于信用卡犯罪的規定,主要有第177條中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第196條信用卡詐騙罪,其中第177條明確規定,偽造信用卡的,構成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根據第196條的規定,行為人使用偽造信用卡的行為應該認定為信用卡詐騙罪。如果行為人偽造信用卡并使用偽造的信用卡,由于兩者之間存在牽連關系,因此在處理時,應當是擇一重罪從重處罰,實踐中一般以牽連犯中的結果行為即以信用卡詐騙罪論處。
關于騙領信用卡行為的定性問題,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諸多爭議。騙領信用卡是指行為人提供虛假的申請領取信用卡的材料,騙取發卡銀行發放信用卡的行為。比如行為人通過制作虛假的身份證件,以假名騙領信用卡后大肆消費和透支;又比如冒用他人的名義及身份證件,冒領信用卡后進行消費和透支,使他人為己承擔惡意透支的責任。從行為人提供虛假的申請材料騙取信用卡的行為來看,其采取的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方法,客觀上采用惡意透支、大肆消費的方法騙取財物,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銀行資金的目的,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因此,當前實踐中對此類行為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較為妥當的。
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刑法明文規定應當以盜竊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盜竊數額按照實際使用的數額予以認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盜竊未遂,情節嚴重,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可見,對于盜竊信用卡未使用的,只要卡面金額巨大,并且具有多次盜竊情形的,就應該認定為盜竊罪。
我國現階段預防和控制信用卡犯罪的基本策略
目前,我國主要從預防和控制兩個方面防止信用卡犯罪的發生。所謂預防,主要是從源頭上防止信用卡犯罪的發生,一般要求發卡機構要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資格,加大對持卡人防范意識的宣傳等;所謂控制,是指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厲打擊信用卡犯罪,加大對犯罪分子的處罰力度,不斷完善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我國現階段預防和控制信用卡犯罪的基本策略如下:
(一)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信用卡發行量2003年中約為300萬張,而到2006年底,達到5,000萬張,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國信用卡發行量已猛增到1.22億張。目前不少信用卡犯罪的發生與發卡銀行疏于內控制度建設、片面追求發卡量和市場占有率有密切聯系。因此,發卡銀行應該不斷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強對信用卡的監管力度,做到審慎發卡,在受理客戶信用卡申請業務時,發卡銀行應當嚴格審核客戶所提供的身份證件、工資證明等信息材料,確定其真實性后,進行相關資信評估、區別授信;及時反應,即在受理信用卡業務過程中,注意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建立黑名單資料庫,即對已發生資信問題的持卡人和特約商戶進行標識警告。近期我國推行的個人存款實名制及個人資信系統的建立,也為各發卡機構審核各戶資料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保障。
(二)加大防范意識的宣傳
對于持卡人來說,在持卡消費或是在自動取款機上提款時缺乏防范意識被不法分子獲悉自己的密碼、簽名及其他個人信息資料進行詐騙,會給合法持卡人帶來相當的損失。事實上,防范意識弱也是我國信用卡詐騙犯罪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媒體等宣傳機構一直注意加強對持卡人進行防范意識宣傳,并及時為公眾了許多自我保護竅門,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損失。
(三)完善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于1985年發出了《關于轉發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處理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的幾點意見”》的通知,這是我國最早的有關打擊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法律規定。后來,隨著信用卡在大陸的廣泛應用,信用卡詐騙犯罪也開始在境內大量出現,故“兩高”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95年先后分別制定了《關于辦理利用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決定》。為更加有效地打擊信用卡詐騙犯罪,全國人大在1997年《刑法》內增設了信用卡詐騙罪。近年來,由于卡類詐騙犯罪日趨增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4年又出臺了對信用卡范圍的立法解釋,強化打擊銀行卡犯罪;2005年全國人大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規定,加重對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
雖然我國在預防和控制信用卡犯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可以看出,我國在預防和控制信用卡詐騙犯罪上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執法機構與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交流與合作;執法機構內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缺失;投入不足,防范技術落后等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國信用卡犯罪不斷攀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信用卡犯罪的防控措施。
信用卡犯罪的防控措施
設專職人員以預防和控制信用卡犯罪。設立專職聯絡員,這些聯絡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與不同的信用卡組織、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聯絡工作。建立專職人員加強對情報的搜集,與相關部門相結合共同打擊信用卡詐騙犯罪。同時加強網絡警察的建設力度,打擊通過互聯網進行詐騙的行為。
促進銀行和執法機構的合作以預防和控制信用卡詐騙犯罪。建立警方與銀行之間的整體作戰機制是打擊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有效對策。目前,我國信用卡組織和發卡人、警方都開始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將有關欺詐的信息錄入數據庫中,并使用專家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但是,雙方在溝通上缺乏必要的機制,信息共享上還不能做到互通有無。因此,發卡行要和警方密切合作,及時將可能發生和已發生的欺詐事件通報警方以便防范和及時打擊犯罪,其實,凡與信用卡發行使用有關的行業應與執法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預先識別并警告詐騙活動的新動向、最新的詐騙手段以及及時鎖定可能的詐騙目標。同時,警方也應通過警方和發卡行之間的在線網絡及時通報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信息,做到及時的溝通聯絡,確保信息交流的通暢和準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加強國際合作,有效預防打擊跨境的信用卡詐騙犯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境內犯罪分子利用國際市場,境外犯罪組織向國內滲透,境內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結,實施信用卡詐騙犯罪上升趨勢明顯,同時,犯罪人在境內犯罪后攜款逃往境外的情形不斷增多。基于此,我國的發卡行和有關執法機關還應加快與世界各種組織的合作,共同合作打擊來自國際犯罪團伙的攻擊。
綜上所述,我國在預防和控制信用卡犯罪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了從源頭上杜絕信用卡犯罪的發生,要不斷提高信用卡犯罪的防范意識和手段,同時加大對信用卡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完善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和司法解釋,形成對犯罪分子的強大心理震懾,以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保障持卡人、發卡機構以及商戶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單惟婷.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與案例.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王立志.信用卡詐騙犯罪及其對策[J].問題探討,2002(6)
3.孫軍工.金融詐騙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4.顧肖榮.經濟刑法(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內容摘要:信用卡犯罪嚴重威脅到國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影響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會給發卡機構、持卡人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為有效地防范信用卡犯罪的發生,有必要對信用卡犯罪進行界定,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不斷加強信用卡管理制度的建設,完善打擊信用卡犯罪的法律法規體系。
關鍵詞:信用卡犯罪預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