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商行服務中企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15 11:40:00

導語:地方性商行服務中企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性商行服務中企發展論文

【摘要】近年來,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最普遍和最關鍵的制約因素就是融資難問題。作為為地方經濟服務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兼顧風險和收益、兼顧服務地方經濟和自身發展的前提下,找出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策略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地方性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地方性商業銀行;融資難;服務策略

當前的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一個重要時期,經濟活動中的復雜性、不確定性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在這種形勢下,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融資難的問題將會愈加突出。地方性商業銀行如何在兼顧風險和收益、兼顧服務地方經濟和自身發展的前提下,找出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策略已成為當務之急。

地方性商業銀行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無論是業務經營、管理素質還是服務功能,與先進的商業銀行相比,在硬件設施、競爭機制、創新能力、社會公信度等諸多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其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創新能力不足、信用度不高,但同時也具有信息優勢。地方性商業銀行扎根在地方,對地方的了解要優于其他銀行。要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地方性商業銀行必須揚長而避短,以特色取勝,不能盲目與大商業銀行搶市場、爭客戶。隨著大型企業金融“脫媒”現象的日趨嚴重,銀行對中小企業服務市場的爭奪已顯露端倪,開拓中小企業銀行服務市場,從長遠角度看,是地方性商業銀行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戰略目標。

因此,有必要了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以便制定地方性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策略。

1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貸款難原因

1.1融資現狀。

由于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差,雖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然而在全部信貸資產中,中小企業貸款比率不到30%。中小企業融資相對比較困難,籌資渠道單一,融資風險大,籌資成本高,融資績效差。

1.2融資難的基本成因。

1.2.1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弱,經營風險相對較大。資金實力弱、管理人員素質差、市場開發能力不足是中小企業的特點,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并且一般處在競爭較為激烈的行業或領域,進入和推出的頻率均相對較高。其經營風險較大,信貸風險也相對較高。

1.2.2中小企業資產結構狀況存在較大缺陷。從金融機構對抵押物的偏好來看,雖然沒有規定流動資產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機構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要求企業用固定資產來抵押,同時對抵押物的選擇一般僅限于土地、機器、設備、房地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中小企業普遍具有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產等抵押物不足的特點,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用于貸款抵押難度較大,擁有較大規模廠房和先進設備的個體、私營企業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企業甚至只是租賃經營,更沒有有效的資產可用于貸款抵押。

1.2.3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道德風險相對較高。一是多數中小企業會計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水平低,少數企業甚至根本沒有完整的會計賬簿,銀行考察其真實資信狀況的難度較大;二是信息披露意識差,為了逃避稅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許多中小企業對外披露信息非常謹慎,對銀行提供的報表也難以達到完全真實;三是中介機構對所有中小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全面審核的難度較大,金融機構沒有合適的渠道了解中小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

1.2.4融資成本較高,銀行不愿支持。中小企業對貸款需求有“急、頻、少、高”的特點,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要的急,多為流動資金貸款,貸款需求頻率高、數量少,管理成本高。據統計,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頻率是大中型企業的5倍左右,戶均貸款數量是大中型企業的千分之五左右,貸款管理成本約為大型企業的5~8倍,這種用款特點增大了銀行貸款的管理成本和經營風險,客觀上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1.2.5信用體系不完善使銀行普遍存在惜貸行為。

安全性、流動性、贏利性是銀行貸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使得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存在著天然的屏障。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非常短。有70%中小企業會在創業后的5年內被淘汰,而運行期超過10年的中小企業不足10%。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就慎之又慎。另外,不少企業缺乏信用觀念,在交易和融資關系中不講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貸款。企業違約后,銀行很難回收貸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強信貸管理,提高放貸條件,致使惜貸行為比較普遍。目前我國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全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完善。

2地方性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策略

2.1轉變經營觀念,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應該是:“立足地方經濟、立足中小企業、立足全體市民”,受其體制、規模、發展歷史等因素影響,如果要以小博大,贏取市場,惟一的出路就在于:“量”上不足求“質”上突破,必須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個性化、差異化”經營上下功夫,走差異化競爭發展道路,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品牌戰略上要以本地區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來定位自己的差異化金融服務產品,并根據需求的變化不斷更新服務,從而取得中小企業的認可,提升他們的忠誠度,在中小企業群中牢固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2定制營銷戰略規劃。

制定對中小企業銀行服務的營銷戰略規劃,對于開發中小企業市場具有不可或缺的決定性作用。在中小企業普遍粗放經營的情形下,地方性商業銀行必須了解自身“因做什么而發展”,明確“今后要做什么”,研究制定針對中小企業市場的營銷組合策略。地方性商業銀行要在中小企業市場上實現自己的各項目標,應在對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基礎上,推出適合中小企業客戶需要的、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的“中小企業銀行服務”發展戰略規劃和營銷組合策略。

2.2.1信貸資源應選擇重點進行傾斜,“擇優支持”是地方性商業銀行應堅持的政策取向。

2.2.1.1重點支持地方優勢產業和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如第三產業和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

2.2.1.2重點支持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往往是一個區域的主導產業,支配著地方經濟活力,并以中小企業為主,是吸納就業的主要對象,因而地方政府對產業集群都鼎力支持。

2.2.1.3重點支持股份制、民營、外資等中小企業。據對幾家商業銀行貸款情況調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業的風險也很不相同。貸款質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業,其次為民營企業,再次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貸款質量較差。

2.2.2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

金融產品的設計要結合地方特點。任何一種金融產品無論多么先進、多么超前,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里不僅有認識及觀念上的差異,更有習慣和文化上的差異。地方性商業銀行在設計和使用自己的金融產品時,其超前的理念要與當地經濟、人文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增加適用性;產品的定價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承受能力;推出并使用新產品時要先行小規模試點,待完善后再行全面推出;地方性商業銀行之間要走聯合開發或者委托開發金融產品的道路,實現資源和品牌的共享,提高其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相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2]《貸款通則》

[3]張連君.關于金融營銷的思考.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2,(5)

[4]郭國慶.市場營銷通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劉錦紅,洪長禮.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的探索與分析.江西社會科學,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