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從匯率看貨幣主權問題
時間:2022-08-08 10:55:00
導語:小議從匯率看貨幣主權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家貨幣主權
經濟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經濟方面的重要體現,貨幣主權則是國家經濟主權的組成部分。國家貨幣主權是指每個國家在其國內有發行和管理本國貨幣的最高權力,在國際上有獨立執行其對外的貨幣政策,平等參與處理國際貨幣金融事務的權利。各國的立法和大量國際條約及實踐說明,國家的貨幣主權主要體現在:發行獨立的國家貨幣,確定本國貨幣通外國貨幣的關系,建立外匯管理制度,安排國際結算等幾個方面。
當今各國的貨幣主權并不是絕對的,對貨幣主權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是限制要有“度”的把握,近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大加炒作,可理解為對我國決定和改變幣值的權力進行挑戰,以下主要從這個角度對國家貨幣主權進行闡述。
二、人民幣匯率問題
根據貨幣主權原則,各國確定本國貨幣與別國貨幣的比價,屬于該國政府獨立行使的權力,其他國家不得干涉或反對。我國政府也歷來把人民幣匯率問題視為國家貨幣主權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涉及匯率爭端一般都是以貿易摩擦為手段,進而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真正上升到法律爭端的還未曾見。筆者認為,盡管當前法律在這個問題上發揮的作用不大,但應未雨綢繆,并且如果能夠論證當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合法性,對我國外交談判的環境會更加有利。
迄今,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法律途徑有兩種:一是將匯率爭端在WTO框架內解決;二是指控人民幣匯率安排違反IMF協定,在IMF框架下解決。尤以直接或間接通過WTO解決的呼聲最高,WTO爭端解決機制及執行機制都比較成熟,而IMF執行措施的力度遠沒有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強硬。國內學者針對人民幣匯率的管轄權問題,主要有以下觀點:第一,GATT第15條僅規定了貨幣兌換和國際支付方面的內容,人民幣匯率義務應由IMF依IMF協定第4條進行監督,而不應由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第二,可將人民幣匯率機制解釋為“與貿易有關的外匯措施”,而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人民幣匯率爭端;第三,認為WTO框架下的現行外匯機制排除了WTO對締約方之間匯率爭端的管轄權,但應在程序與實體上對WTO規則進行修訂與完善,盡快確立WTO對匯率問題的管轄權。三種觀點均認可:WTO對匯率問題沒有做出實體性的規定。至于程序上能否將匯率問題納入WTO爭端解決機制,筆者認為理論上是可行的,因為WTO爭端解決的門檻要求并不高,匯率問題與貿易相聯系是不爭的事實,而WTO成員方可就“協定下的任何利益受到喪失或損害”向WTO爭端解決機構提起貿易爭端,而不論另一方是否違反協定的規定。那為何至今仍未有此類爭端被提交呢?一來各國也認為即使提交到WTO也前途未卜,勝算不大;二來,基于政治的考慮,許多國家的匯率政策并非無懈可擊,故有所忌憚。
所以,人民幣匯率問題在WTO框架下解決目前不具有現實性,多哈回合也并沒有把學者們所提到的“與貿易有關的外匯措施”納入議題。與匯率問題具有最密切聯系的依然是IMF及其相關規定。實踐中關于人民幣匯率爭議較多是第1節規定的第3項具體義務,即成員國應該“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來妨礙國際收支有效的調整或取得對其它成員國的不公平的競爭優勢”。西方國家通常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導致貿易失衡。但是盡管明確禁止外匯操縱的行為,但在協定中并沒有具體對“操縱匯率”作出界定,為彌補這一缺陷,IMF于2007年通過了《對會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議》,對“操縱匯率”的含義作了闡述。《決議》規定只有客觀方面滿足以下兩個條件,該會員國才會被認為是為取得對其他會員國不公平的競爭優勢而操縱匯率的:1)一會員國是為造成匯率低估的嚴重偏差而實施旨在影響匯率水平并且實際影響了匯率水平的政策;2)造成這種偏差的目的在于擴大凈出口。并且,在進行“操縱匯率”的認定時還必須考慮主觀要素,這種判斷很困難。成員方這一義務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所以,西方國家要想通過IMF認定我國違反國際義務,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分析可知,無論是放在WTO或是放在IMF下考察,人民幣匯率都沒有違法性可言,西方國家指責我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缺乏國際法上的依據。從法律角度講,我國應該堅定立場,對外國的無理指責據理力爭。從深層次講,在匯率問題上屈從于外部勢力還是堅持獨立自主,其實質是能不能維護貨幣主權問題。筆者認為,只有堅定維護本國貨幣主權的立場,匯率的變動才能有利于本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否則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
三、全球化對國家貨幣主權的沖擊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主權受到限制是一種客觀事實,絕對主權理論在國際法領域里是“絕對地”沒有存在的余地了,主權權利的讓渡是有利于發展全球經濟和維護人類整體利益的。
金融全球化客觀上對國家貨幣主權有削弱和抑制作用,首先這些作用通過法律文件成為對國家有約束力的法律意義上的限制和制約,這種限制是最直接的,而類似法律文件的代表就是IMF協定。其次,國際組織利用其影響力來施加對國家貨幣主權的限制。第三,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信息的拓展也會通過市場對國家貨幣主權造成影響,這種限制雖不像法律文件那樣有約束力,但其確實約束了國家獨自處理貨幣事務的能力,第四,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一個國家在作出決定時不得不考慮它國的態度和國際輿論的導向。
可以說,不同內容的國家貨幣主權受到的是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沖擊,這正體現了主權讓渡的重心不同。從國家貨幣主權各方面受到的沖擊情況來看,外匯管理制度和安排國際結算方面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多另一方面,貨幣發行和匯率制度受到的真正有約束力的限制不多,除去市場的影響以及部分區域合作的成果,各國牢牢地把持著這方面的貨幣主權。
通過以上分析,相較于關稅主權等其他經濟主權,國家貨幣主權受到的限制是相對較小的,這充分體現了國家貨幣主權在經濟主權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作為核心之核心的匯率主權基本不受限制。當然,國家貨幣主權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各國金融聯系的日益密切,貨幣的國際合作加強,各國有時候必須放棄一些在貨幣上的主權,以履行遵守已簽訂的國際條約、協定的義務。
四、對中國的啟示
鑒于人民幣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中國一旦選擇使人民幣維持現狀,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政治壓力和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筆者認為,中國應該在把握以下幾點的前提下靈活應變,維護正當利益。
首先,必須把握國家主權內容變化的大方向:主權讓渡是國家自愿的結果,讓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強化國家的整體利益。
其次,在有關貨幣國際規定的“軟法”性質沒有改變之前,并且在創造一種超主權貨幣以取代美元的計劃為期尚遠的情況下,中國應當根據自身利益,堅決維護國際貨幣主權。
第三,必須對相關的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外匯儲備制度,逐步推動匯率形成市場化機制。
另外,在堅持和維護國家貨幣主權的同時,我國應該加強同其它國家在金融貨幣領域的雙邊或區域合作,近一段時間我國頻繁和外國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就是很好的合作途徑。
- 上一篇:醫政科競選參考范例
- 下一篇:市電信主任競聘參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