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歐元展望
時間:2022-04-08 11:51:00
導語:淺析歐元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2002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終于發行,經過2個月與歐元區國家本國貨幣的雙幣流通期之后,從2002年3月1日開始正式取代12個歐元區國家(德國、奧地利、盧森堡、法國、比利時、荷蘭、芬蘭、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的本國貨幣,成為歐元區惟一合法流通的貨幣。
一、歐元啟動后的表現
1999年1月1日歐元成為歐洲貨幣聯盟的正式貨幣,世人稱這是20世紀末歐洲人在國際金融史上奉獻的一份厚禮?;仡櫄v史,人們清楚地看到,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抗爭,終于有了今天的碩果,這不是歷史的巧合,它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背景。正是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世界人民以期待、關注的眼光觀望歐元的發展進程;金融市場上投資者(投機者)拭目以待,探求新的商機??墒牵瑲W元啟動以來的四個多春秋中,它走過的是一條曲折之路,兌美元的匯率起伏較大。從啟動時的1:1.17,1999年底突破1:1的大關;2000年一度下跌歷史最低值1:0.82;進入2001年后,雖時起時伏,但也持續在1:0.90大關徘徊;進入2002年,由于9.11恐怖襲擊事件,歐元正式投入流通、美國巨額貿易赤字以及美國公司誠信危機的影響,歐元呈現強勢,多次突破1美元;2003年以來,歐元更表現強勁,令世人矚目。
然而,歐元是歐洲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新生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匯率出現低靡不振是正?,F象,不能把主觀愿望對新生事物的希翼,與現實形成的反差看作是歐元的不正?,F象。盡管歐元匯率曾不斷下跌,但并沒有出現劇烈的震動,這幾年來,它的增長曲線是平滑的,亦沒有引至投機沖擊,對于一種新貨幣的誕生,這不能不說是成功的。
事實上,盡管歐元機制存在著缺陷,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不配套,但不能由此而視之為貨幣疲軟的原因所在,況且歐洲央行亦不是不能進行干預,任何一種貨幣不能由其堅挺或疲軟而判斷其好壞。
二、歐元對歐盟的影響
歐元產生對歐盟本身良好的效益有目共睹,這也是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初衷。它可以提高歐盟的政治地位,降低成員國的交易成本,減少外匯風險,促使區域經濟增長步入良性循環。
歐元區國家從2002年3月1日起正式向各原有貨幣告別,歐元成為無論是政府、銀行、企業,還是個人使用的惟一貨幣。當這些國家的民眾手中握著同一種貨幣時,也就是握住了在歐洲大陸上正在蘊積和涌動的新的力量。
誠然,歐元作為一種貨幣具有交換、儲藏等經濟功能。但歐元不僅僅如此簡單:12個民族國家讓渡自己的貨幣主權,而使用單一貨幣,統一由歐洲央行管理,這是歐洲人在世界史上的重要一筆,它對主權國家及其政治、經濟乃至文化心理都有著巨大的沖擊。進入流通領域的歐元將會充分發揮超國家的貨幣力量,推動歐盟繼往開來。
歐元的超國家力量,在經濟上表現為強化了歐盟統一市場的透明性。競爭性與流動性;在政治上的體現是各國政府決策更透明,與歐盟的聯系更緊密;在文化心理上,以貨幣形式表達了歐洲的統一形象,增強了百姓對“歐洲公民”身份的認同。
在經濟方面,歐元的力量最直接地表現在商品價格上。對于同一種商品,歐元直截了當地顯示出不同國家的價格差。比如可口可樂,在芬蘭是1.18歐元,在希臘則賣0.53歐元,到了德國竟只售0.35歐元,令人對歐元的感受是活生生的。既可用一把尺子“貨比三國”,又省去跨國購物兌換貨幣的繁瑣,這實實在在的實惠,會讓人對歐元越來越有感情。市場的透明性加劇了市場競爭,消費者自然從中受益,譬如,德國人就可去西班牙買比本國便宜50%的福特車。由此可見,市場的透明性同時也刺激了跨國消費的活躍和流動性,進而帶動了生產商、分銷商以及零售商等整個經濟鏈的連鎖反應。歐洲市場上的商品、勞動力和資本,在快速流動與交流中實現了優化配置。
在政治方面,可以說,當歐元區各主權國家接受歐元時,也就放棄了以“本國貨幣”杠桿調節國內政策的權力。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它們必須根據歐元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由于貨幣的統一和歐洲央行的統一管理,這些國家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充當了執行者的角色,只有與歐盟緊密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管理職能。政府間的政策協調所產生的“溢出效應”,增加了國與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在歐盟深化的過程中,貨幣已成為推動其成員國政治合作的“市場之手”。此次歐元的成功發行,歐元區原貨幣的兌換工作比預想的要順利得多,即得助于各成員國同歐洲央行等機構的密切配合。
歐元的流通也顯示出一種文化心理的變化。在告別舊幣時,歐元區人民懷有的不是更多的留戀,而是對歐元和一個統一、和平與更強大的歐洲的期盼之情。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所稱,“歐洲人真的是高高興興地把歐元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歐元將成為他們理解共同的歐洲身份和共同命運的關鍵因素”。[5]
三、歐元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隨著歐元紙幣和硬幣進入流通,歐元也就成為真正的完全貨幣。它的影響將超越歐元區,向世界各地擴散。現在有些國家或地區已單方面宣布以歐元為法定貨幣,而相當多的非洲國家原先同法國之間的貨幣合作關系將轉為與歐元掛鉤。即使不考慮歐盟東擴候選國的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兌換關系,歐元從啟動之日起也將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圣馬力諾、梵蒂岡和摩納哥等國已與歐盟達成協議,將歐元作為法定貨幣;安道爾、黑山共和國等也宣布歐元為合法貨幣;法非金融合作區的14個非洲國家也將西非法郎和歐元保持固定兌換關系;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等國將實行本國貨幣與歐元直接掛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歐國家也確定了本國貨幣與歐元的匯率浮動幅度。
如果考慮到歐元區的經濟實力和外貿數量,歐元作為世界性貨幣的意義將更加突出。在目前的12個歐元區國家中,生活著3.02億人口,而另外兩大貨幣區——使用美元的美國和使用日元的日本,人口分別為2.72億和1.27億;歐元區的開放程度高于美國和日本,亦即歐元區與第三者的貿易遠遠高于美國和日本,歐元區的出口占國際出口量的19%,而美國和日本分別為15%和9%.[3]
就歐元對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而言,歐元作出毋容置疑的貢獻:實現統一金融格局的多元化,改變了美元獨霸50年的局面,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等。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ORYFUND,簡稱IMF)的總部將面臨遷址。IMF原則第13款第1條規定,IMF的主要辦事機構應設在擁有最大份額的成員國的領土上。美國在二戰后的經濟規模決定了其在IMF中占有最大份額,并遠遠超過德國和法國。但是,如果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能順利運行,其成員國(估計英國、瑞典、丹麥最終將加入歐元區)所占的IMF的份額總數將可能超過美國,那么,IMF將不得不面臨將設在華盛頓的總部遷到歐洲或是要修改規定的兩難境地。[2]
2.特別提款權(SPECIALDRAWINGRIGHTS,簡寫SDRs)的確定也將受到影響。自1980年以來,SDRs的匯率一直由美元、德國馬克、日元、法國法郎和英鎊五種貨幣的匯率通過加權計算來確定。歐元的啟動,使SDRs的確定不得不發生變化。如1996年,SDRs對一籃子5種貨幣,分別為美元39%.德國馬克21%、日元18%、英鎊11%、法國法郎11%;1999年,仍是5種貨幣,但馬克和法郎相應變成了等值的歐元32%;而2001年,調整成了4種貨幣,分別為美元45%、歐元29%、日元15%、英鎊11%.[2]
3.未來的國際金融格局應該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歐元剛剛啟動不久,歐元區內部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作為一個依靠協議成立的聯盟,與美國長期積累的體系化、制度化的強大貨幣機制相比不免顯得稚嫩和脆弱。但是歐元的出現,代表的是一種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在承認歐元不可能在短期內替代美元的同時,也應看到,歐元在未來肯定是美元最強有力的競爭對象。隨著歐元區的擴張和自身實力的增強,歐元與美元的金融戰將會不斷升級,歐元的地位將會日益提高。日本雖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泡沫經濟破滅,經濟衰退與銀行不良資產居高不下互為因果,而且以鄰為壑,用誘導日元大幅貶值的方法刺激本國經濟,影響了日元的威信,但日本畢竟是第二經濟大國,日元具有的國際金融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梢灶A見,在十到二十年內,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是以美元為一極,日元和歐元分別是一極,前者態勢較強,后者較弱,隨著時間的推延,歐元、美元力量趨于均衡。
四、歐元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
鑒于東南亞與我們密切的地緣、經濟關系,以及中國將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所以有必要探討一下歐元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我們認為,歐元的啟動將對東南亞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既有利,也有弊。
從有利的角度看,有三個方面的影響:(1)歐元的啟動拉低了美元兌東南亞貨幣的匯率,使美元對東南亞各國貨幣形成的壓力有所減輕;同時,歐元兌美元的強勢將使日元兌美元的匯率走高,其他亞洲國家貨幣因此得到了支撐。(2)歐元的啟動減少了東南亞國家對美元的依賴。長期以來,東南亞國家一直依靠美元進行貿易往來,這種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后果,其中之一就是使當地貨幣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背離的程度愈來愈嚴重。東南亞國家曾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但究竟用哪種貨幣取代美元,有關各方難以達成共識。歐元的誕生可以說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一個建立新的貿易關系的契機。由于對美元的依賴性降低,今后東南亞國家對美元的需求將有所減少,而對歐元的需求將有所增加,而且使用歐元將使東南亞國家獲得歐盟成員國的低息貸款。東南亞國家的銀行也將重新調整外匯存底中各種貨幣的組合,改變目前歐洲貨幣儲備偏低的狀況。(3)歐元的啟動將促使東南亞國家加快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東南亞國家已經認識到,為了應付形勢的變化,除了完善自身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外,還必須加強本地區經濟合作,這樣才能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從不利的角度看,歐元的啟動將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造成沖擊。由于美元貶值,當地幣值上揚,同時由于歐洲國家產品競爭力提高,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在一段時間內將處于不利地位,并因此失去部分歐洲市場。另外,歐元如果能夠按照預期的那樣保持穩定,并促使歐洲國家下調利率,降低歐洲地區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改善歐洲的投資環境,那么,預計將有更多的歐洲及其他地區國家的公司把資金從亞洲轉移到投資條件更好的歐洲,這對急需外資的東南亞國家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
因此,根據形勢的變化對本國經濟政策作出適當的調整,利用歐元的啟動加快本國經濟的發展,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新課題。
五、歐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999年元旦,歐元剛剛誕生,北京的外匯倒爺們就開始急切地關注美元、歐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對于中國普通百姓來說,歐元有可能成為美元之外的另一個在貨幣保值方面的選擇。對企業而言,在歐元過渡期內會出現匯率波動,需要警惕匯兌風險……但歐元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更為深遠。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稚嫩的金融將面臨三個層次的沖擊。在歐盟內,中國銀行的拓展更為艱難,金融競爭日趨激烈;在歐盟外部,例如東南亞、北美、東歐和中東,歐盟金融機構將增強業務開拓力度;而在國內,歐盟作為一個集合體對中國金融業提出更強的挑戰,必然進一步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
總的來說,歐元啟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可從長期和短期兩個方面進行討論。從長期來看,如果真如一般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所預料的那樣,歐元的啟動將導致歐元區國家GDP增長速度的提高和利率水平的下降,中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將會增加,中國可以從歐元區吸引到更多的資本。歐洲統一的金融大市場的發展,將使中國金融機構以比較便宜的成本籌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資金。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鑒于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進口市場和第四大出口市場,以歐洲貨幣計價的政府貸款和商業貸款在我國對外借款總額中超過40%.[6]歐元啟動為中國調整外匯儲備和外債的幣種結構,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從而降低美元大幅度下跌所造成的風險提供有效途徑,歐元啟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
從短期來看,歐元啟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則是相當不確定的。歐元區經濟影響中國經濟的主要途徑有三個:歐元區國家GDP變動對中國出口的貿易創造效應;歐元區區內貿易交易成本降低對中國出口的貿易轉移效應;歐元匯率變動對中國出口的相對價格效應。就貿易創造效應而言,歐元啟動對中國貿易的促進作用是不明顯的。貿易創造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會被貿易轉移效應所抵消。中國對歐出口主要還是要看歐元區國家的現實經濟狀況。目前,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遠不如預想的那么強勁,歐洲中央銀行幾次降息,歐元匯率起伏較大。所有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國增加對歐元區國家的出口。另一方面,歐元啟動之后,歐元區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否會加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歐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一個明顯積極作用是減少了我國貿易結算的復雜性。中國企業不必再為同歐元區各個成員國的貿易而進行貨幣兌換,減少了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企業可以通過規模經營節約更多的成本。歐元的使用使歐元區國家價格更具透明性,便于中國企業確定成本優勢之所在。但是,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也必須對自己的財務和統計工作乃至計算機系統進行重大調整。
統一的歐洲金融大市場的出現,將降低歐洲金融市場的融資成本。這對中國來說無疑也是一個積極因素。但是,這對于中國的融資決策來說似乎還不是一個重要因素。至于歐洲投資者,在多大程度上因資產組合多樣化的考慮而增加對中國的投資,則更是一個未知數。
總之,從長遠來看和從戰略上看,歐元的啟動對中國來說是非常積極的。從短期來看,歐元啟動對中國出口和引資的利弊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為了適應歐元啟動所形成的新格局,中國做出政策調整是必要的(比如調整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但是,這些調整應是漸進的。
- 上一篇:校園文化市場培育論文
- 下一篇:誠信文化市場尷尬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