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性探討

時間:2022-04-13 08:42:20

導語: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性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性探討

摘要:在當代社會,經濟與文化空前繁榮,城市公共藝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而被人們所廣泛關注。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富有獨特魅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就公共藝術和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分析公共藝術地域性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提出在當代城市景觀日益趨同的情況下,如何使公共藝術創作作品更好地體現和表達地域性特色。

關鍵詞:城市文化;公共藝術;地域性

城市公共藝術是城市景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21世紀,文化已成為當代城市的核心要素,城市公共藝術除了基本的審美性和功能性之外,更多的是成為城市文化和活力的載體。從一定程度上說,城市公共藝術代表著一個城市和地區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定位,是彰顯城市魅力的重要指標。公共藝術的創作,必然要考慮當地地域文化這一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懷、地域特征、社會風貌等,才能創作出富有文化底蘊的優秀公共藝術作品,充分發揮公共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一、地域性公共藝術的意義

公共性和地域性是衡量一個城市公共藝術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同時也是現代多數城市公共藝術的兩個重要病灶,每一個城市和區域,都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獨有的地域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唯一性,不能被隨便變遷和效仿。缺乏地域性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會使整個城市和區域缺乏個性,導致文化符號的空白。地域性公共藝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生活高壓力、快節奏等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抑,建立了一種生動的藝術觀賞形式。地域性公共藝術的創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

(一)提升文化氛圍

地域性城市公共藝術是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城市提升自身特色品味的重要載體。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發展脈絡,若一個地區和城市的公共藝術與當地民族、文化、民俗等相結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城市工業化造成的冷漠、單調的建筑環境,美化整個城市和地區的外部城市景觀,改變城市的軟環境和城市文化氛圍,抒發環境空間的文化意蘊和情感意義。單獨的公共藝術是沒有任何文化意義的,只有和城市總體的文化氛圍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深層次的作用。地域性公共藝術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有文化價值的生活環境,提供文化精神場所,樹立城市文化形象,讓城市公共藝術自然地嵌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中。

(二)發揮場所精神

地域性城市公共藝術標志著整個城市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藝術形態,可以提升環境場所的藝術格調,營造環境視覺美感,創造更富有觀賞性的視覺空間。每個場所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和氛圍,這種精神和氛圍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通過各種具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地域性公共藝術宣揚了城市精神,表達了當地人的社會思想價值,成為和這個城市息息相關的一部分,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屬于這座城市獨有的歸屬感,具有詩意和人文情感,打造出了一個絕妙的場所。

(三)創造經濟效益

藝術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地域性公共藝術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優秀的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城市或地區的標志性建筑,其不僅是當地歷史文化的產物,還能幫助塑造城市形象,推動當地文化旅游業發展,提高城市競爭力。成為地域符號的公共藝術,為當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來投資,從而提升土地價值,增加城市就業率,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地域性公共藝術的發展,可以給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四)發揮連接各區域間的紐帶作用

公共藝術是藝術與社會連接的紐帶。優秀的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可以成為連接各區域間的紐帶,成為一個地區和城市的居民所認同的部分。地域性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可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參與,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公共一起參與就可以分享心情,交流情感,公共藝術成為人們交往的媒介,為大眾提供了交流和交往的平臺。藝術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將整個區域的居民緊緊聯系在一起,凝聚了人心。

(五)改善自然環境和區域環境

當前,地球自然環境逐漸惡化,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令人感到棘手的全球性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環境問題同時也是公共藝術創作的主題之一。優秀的城市公共藝術品,可以重塑空間環境,改善區域的自然環境。近些年來,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層出不窮,讓當地居民開始審視身邊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喚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也促使設計師重新思考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如何實現地域性公共藝術創作

我國的公共藝術創作過程受政府決策、投資方等多個外界因素的制約,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因此設計出的作品總是差強人意,經濟全球化的滲透使不同地區的城市公共藝術“千篇一律”,城市景觀特征日益趨同。在當代這個重視城市文化和人文情懷的社會背景下,設計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公共藝術的創作無法脫離特定環境,在創作中必須結合其所處的地域文化。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對整個城市和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尊重當地自然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生態環境特色,公共藝術創作不能以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的發展和狀態為代價,必須順應地域性地理環境,遵循當地自然生態特征。地域性城市公共藝術作品要表達健康和諧理念,不與當地自然生態沖突,把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倡導健康生活的觀念在城市公共藝術作品中展現出來,以這種獨有的藝術形式去感染公眾。只有遵循地域自然生態特征的作品,才是具有地域性的公共藝術。設計師必須對地方的自然環境了解透徹,深入考察當地的資源環境,創作出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的作品,讓公共藝術實現人與自然的互動、人與生態的交流。

(二)尊重社會稟賦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域形成了其特有的社會稟賦。公共藝術創作時,要注重加強展示整個地域和城市化的環境特色、建筑風格、文化內涵等,理解當地的地域文化,挖掘當地的人文特色和歷史傳統,充分表現地方民俗習慣和藝術形式,用帶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具有當地特色的視覺符號和元素的表現方式來延續城市肌理。1注入濃郁的歷史意識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城市文化滲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記載著整個城市的發展軌跡。公共藝術是串聯文化記憶、傳承文化、表現歷史的基本載體,公共藝術的建設應該與當地地域文化歷史發展是同步的。地域文化的歷史,決定著城市公共藝術的品質。人類的歷史進程是公共藝術創作的源泉,在公共藝術創作中,要對歷史文脈進行梳理和提煉,留下最有特點的歷史印記。注入濃郁歷史意識的公共藝術作品,可以喚起當地人們對過去歷史的美好記憶,豐富市民的文化精神,而外地游客也可以通過環境中的公共藝術符號來認知這座城市的歷史。2注重人文特色每一個地域的人們都形成了獨有的民俗習慣和人文特色。我國民族眾多,各個民族經過長期的演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藝術形式,這些都是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在進行地域性公共藝術設計時,設計者應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符號進行藝術創作,在現代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保持本地人文特色,發揚地域特色文化,選擇能突顯地域性格和地域指示性的元素,尋求有效的創新方式,創造新的地域性公共藝術,即新的地域人文特色。

(三)選擇恰當的形式和材料

材料是造型藝術的物質媒介。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者在創作時,不僅要考慮什么樣的材料能使作品發揮其最大的藝術張力,還要思索哪些材料能夠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形式和材料,是設計的重點和難點。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性傳統材料,直接運用這些材料進行創作,是最能體現其地域性的重要方式,容易使人和公共藝術場所產生共鳴,被大眾接受和認可。設計中要注重挖掘材料的內涵信息,研究當地人群特征,將其巧妙地融入主題,并處理好作品與環境之間的需求關系,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四)加強公共參與

公共性是公共藝術的第一屬性,但現代城市的公共藝術大多是一種擺設,缺少公眾參與互動的職能,個別建設者認為群眾不懂藝術,不應參與城市建設;同時,一些公眾也缺乏參與公共事物的意識。事實上,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需要公眾的參與,政府應廣泛采納公眾對城市形象、城市景觀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做好調研工作,以便找到公共藝術和群眾情感的切口,然后設計者在充分尊重當地居民情感訴求的前提下,創作出兼備審美性和地域性情懷的經典作品。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地域性在公眾心中的地位,提高公眾參與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積極性,還能使公共藝術作品更容易融入大眾生活,更好地體現地域個性,對以后城市的規劃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結語

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每個城市的公共藝術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公共藝術與整個城市和地域的文化形象、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密切相關,公共藝術已成為城市文化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城市環境景觀的構成要素,是城市形象的視覺隱喻。目前我國的地域性公共藝術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單一,對地域文化理解不透徹,更注重“面子工程”,缺少配套的法規、管理措施和有效的資金支持。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公共藝術的發展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能從源頭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創造出大量有深度的地域性公共藝術作品。因此,如何設計出科技、藝術、文化三者兼具并且使它們完美合一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讓城市散發其本身的獨特魅力和個性,是現如今設計師應該學習的重要課題。

作者:李欣然 高峰 單位:安徽大學

參考文獻:

[1]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翁劍青.城市公共藝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3]何鄂,韋天瑜,楊文會,等.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J].雕塑,2006(4):28-33.

[4]孫振華.公共藝術的觀念[J].藝術評論,2009(7):48-53.

[5]陸慧.淺析公共藝術在當代城市建設中的意義[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5(3):21-23.

[6]凌敏.透視當今美國公共藝術的五大特點[J].裝飾,2013(9):27-31.

[7]黃作林.試論公共藝術言說的地域性與藝術的當代性的合一[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4(5):132-134.

[8]李平毅.城市公共景觀藝術設計中的地域性關懷研究[J].藝術探索,2009(5):107.

[9]季欣.中國城市公共藝術現狀及發展態勢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0(5):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