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剪紙民間藝術論文
時間:2022-11-21 02:46:12
導語:豫北剪紙民間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豫北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淵源
豫北四季分明,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以小麥、玉米、谷子、棉花等為主,是全國重要的麥粟文化區,礦產資源主要以煤、鐵、石油著稱,尤其是煤、鐵開采歷史悠久,這些為工藝美術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豫北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史前“三皇五帝”中就有顓頊、帝窖兩位主要活動在豫北,他們死后就葬在內黃境內,至今尚有二帝陵遺存。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蚌塑龍虎圖案,據考證距今有6000多年,為仰韶文化時期遺存,被稱為“濮陽龍”[2]。安陽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發現地,安陽小屯殷墟遺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豫北也是《周易》的源頭地區,周文王被拘禁于里城(今屬湯陰)時,將伏羲先天八卦整理、注疏,演繹為64卦,形成《周易》文化。
二、豫北剪紙的分布區域
在長期的歷史文化滋養下,豫北剪紙成為當地工藝美術中掌握人數眾多、分布最普遍、與民眾生活和生產關系最密切的手工藝術,也成為豫北民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密集。豫北剪紙廣泛分布于豫北的鄉、鎮、農村,按照剪紙的藝術特點,可以將其分為兩大區域。1.以安陽—鶴壁—濮陽為中心的三角軸心剪紙帶這一區域包括安陽、鶴壁、濮陽3個地市,其中安陽市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鶴壁市的鶴山區、山城區,濮陽市的清豐縣、濮陽縣是剪紙分布比較密集的區域。這一帶主要流行與地方文化、民俗習慣結合緊密的具有區域文化內涵的剪紙,如濮陽縣郎中鄉王海村的神衣剪紙,是當地的廟會活動所用的具有地域特點的一種剪紙藝術(見圖1)。豫北的窗花剪紙也極具地域特點,從造型上看主要是方窗花(見圖2),這跟當地的居室環境有一定的關系,這一帶傳統民居的窗戶多為方格欞窗,窗欞多為5×5格式,25個方格,內外糊白紙。窗花外方內圓,造型美觀,適合裝扮窗欞。2.以濟源—焦作—新鄉為中心的橫向軸線剪紙帶這一帶包括新鄉、焦作、濟源市區,以及新鄉縣、輝縣、修武、武陟、沁陽等縣。這一帶的民間信仰剪紙比較多,用以祭祀祖先和供奉神靈。信仰剪紙的功能已超越人生禮儀和節令習俗,成為人與神之間溝通的媒介,剪紙被賦予超自然的力量。新鄉輝縣的帳書剪紙,重在精神寄托與心理慰藉,極具神秘性[3]。
三、豫北剪紙的藝術特色
豫北剪紙與豫西剪紙等相比,富有鮮明的地域風格,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品種與樣式、題材、藝術風格與功能作用等方面。圖1濮陽縣郎中鄉王海村的神衣剪紙圖2豫北的方窗花剪紙1.豫北剪紙的品種與樣式中原剪紙的共性是其與人生禮儀和歲時節令密切融合,是民俗化了的民間造型藝術。豫北剪紙的品種有窗花、頂棚花、坑圍花、墻圍花、門箋、拉花、壽花和喪葬花等,衣飾紋樣主要有鞋花、帽花、邊飾紋樣,除此之外,豫北剪紙還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種和樣式,具體如下。(1)神衣。神衣是用剪紙剪出的一種服裝,主要是用于供奉神靈,主要流行于濮陽縣。神衣是用紅、綠、藍、紫、黃、黑等色紙,以及金、銀箔紙,剪成不同的衣服部件,然后拼接而成。每套神衣包括上衣和下裳,上衣有領、長袖或短袖,多為對襟、布扣;下衣為裙或短褲,總尺寸約為成人衣服的2/3。神衣上面貼有用各色紙剪成的裝飾圖案和花邊,有些衣服上還貼有“驦”和“春”字,“驦”字非婚嫁之喜,僅表示喜慶事,“春”字表示春天。神衣年年做,在神靈生日供奉,先在廟上展示,而后祭祀、焚燒。神衣的制作和供奉是集體行為,大家集資買紙,有人裁衣,有人剪花,有人粘貼,眾人共同完成。(2)冥衣。冥衣是用剪紙的形式剪出的一些服飾,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其制作過程和神衣一樣,其尺寸比較小,只是一種象征,神衣上面也有各類植物、花卉圖案,是喪葬用品,在祭祀祖先時焚燒。(3)紙帳。中原地區有寫帳的習俗,尤以豫北安陽縣、輝縣為盛[4]。所謂“帳”,是香客、信眾按照所謂的“神靈”“天意”而書寫繪畫出來的圖案。帳又稱為盤、帳盤,大部分帳是用筆繪在紙或布上的,其中用紙剪出來的叫“紙帳”。紙帳上的圖案和文字有些能夠辨識,如廟宇、葫蘆等,而大部分是抽象的圖案文字,難以辨識,多為祈福納吉之意,主旨大都是表達國泰民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消災祛病等美好愿望。(4)窗花。窗花有單色窗花和點彩窗花兩種。單色窗花一般用紅色剪紙剪成各種適合圖案,安陽一帶流行的單色方窗花外方內圓,圖案多是動物、花卉等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也有部分是幾何裝飾圖案,端莊大方。點彩窗花剪紙也叫點色剪紙、染色剪紙,以宣紙為材料,前紙鏤刻多為陰刻,點染的水色系顏色中加白酒調制而成,滲透力較強,一次可點染20~30張,顏色滲透自然,畫面色彩艷麗(見圖3)。豫北安陽縣、湯陰等地制作窗花主要用這種工藝。從剪紙技法上,也有一些獨特的剪紙工藝,如套色拼貼剪紙工藝,在豫北非常流行。這種工藝一般圖3豫北點彩窗花剪紙以深色或金、銀箔刻成的陽刻剪紙為背面,按畫面物像的顏色和形態分別貼上多種不同色紙,以增加畫面的表現力(見圖4)。套色拼貼剪紙多用于居室裝飾(壁飾)、門、紙扎、神衣、冥衣上。2.豫北剪紙的題材豫北剪紙的題材和主題十分豐富,地域人文色彩強烈,通過不同的圖案形式表現不同的寓意,有表現男歡女愛的,如魚戲蓮、魚拱蓮、魚吻蓮、扣碗、葡萄+老鼠等題材剪紙;有表現多子多福的,如葡萄、石榴、瓜蔓等題材剪紙;有追求平安如意的,如瓶+花、柿子+如意等題材剪紙;也有驅邪禳災的,如剪五毒、眉眼(虎頭鞋、豬頭鞋)、方勝等。除此之外,豫北剪紙的題材還有以下反映當地歷史文化內容的?!抖男ⅰ分杏卸辔蝗宋锍錾谠ケ钡貐^,與豫北有關聯。如“為母埋兒”的郭巨乃安陽林州人;“刻木事親”的丁蘭,乃河內(今沁陽)人;“孝感動天”的虞舜,其故里是濮陽縣;“負米養親”的子路,在濮陽講學,死后葬于清豐縣;“單衣奉親”的閔子騫為濮陽人,濮陽縣有閔城的地名,范縣還有閔子墓;“臥冰求鯉”的王祥,曾做過溫縣縣令;“恣蚊飽血”的吳猛,故里也是濮陽;“賣身葬父”的董永,故里在武陟;清豐縣以孝子張清豐命名……二十四孝為豫北民間工藝美術所表現的經典題材,剪紙也不例外。圖4套色拼貼剪紙(沁陽•韋鳳榮)“文王拘而演八卦”,《周易》對豫北剪紙的影響極大,而《周易》也是豫北剪紙所反映、表現的重要內容,諸如陰陽平衡觀念、和諧理念、天人合一觀念等。殷商古都文化也是豫北剪紙表現的重大題材和內容,甲骨文、商代青銅禮器、青銅器紋樣也常出現在剪紙中。英雄崇拜也是豫北剪紙的重要內容,像民族英雄岳飛,生在湯陰,習武在內黃,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岳飛事跡也成為剪紙作品的熱門題材。3.豫北剪紙的藝術風格豫北剪紙在造型、技法、構圖、色彩、表現手法等方面表現出了其獨特的藝術特點。豫北剪紙造型多夸張變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隨意而剪,突出主體形象,夸大特色部位,追求神似。在技法上虛實結合,陽線和陰線相結合,剛柔并濟,陽剪中輔以陰剪,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弧線流暢,線線相連,繁而不亂。構圖飽滿、渾厚,線條多、實面廣,方正規矩、繁簡有序,給人以端正大方、沉穩平衡的感覺。在色彩上追求艷麗和明快,點彩窗花五彩繽紛。在表現手法上運用寓意、諧音、隱喻、象征,具有一種含蓄美。4.豫北剪紙的功能和作用豫北剪紙屬于吉祥文化,具有裝飾功能和教化作用,廣泛應用于民眾生活和生產中,為群眾日常生活服務。像窗花、鞋花剪紙具有實用功能;許多剪紙大幅作品做成了中堂畫、屏條,加裝畫框,成為具有裝飾功能和欣賞價值的藝術品;有一些歷史題材的剪紙,如“孝子圖”,具有重要的宣教作用。
四、豫北剪紙的傳承狀況和創新思考
豫北剪紙在過去主要是通過民俗活動傳承、師徒傳承、親緣傳承等方式,得以延續上千年,而且在民間是受人尊敬的一種技能。但是,今天的豫北剪紙面臨滅絕的危險。據我們調查統計,豫北各地基本上都有剪紙能手,我們對260余位剪紙藝人做了走訪,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新鄉市獲嘉縣照鏡鎮的李同秀,88歲,年齡最小的是安陽縣的李海燕,36歲;60歲以上的藝人占89%,尤以65~80歲的人最多?,F在剪紙大多為鄰里婚喪嫁娶所用,不出售,只有極少人做紙扎出售,95%的剪紙藝術無傳人,面臨著人亡藝絕的尷尬境地。豫北剪紙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變化,已經逐漸失去了其使用的環境。如窗花一類的剪紙,過去是傳統木構建筑常用的裝飾用品,而現在大多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房屋,窗戶也使用的是現代的玻璃窗,很少有人貼窗花。剪紙的使用場所在不斷縮小。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也使很多民俗活動失去了生存空間,而剪紙是其重要的表演道具,活動沒有了,道具也就不需要了,這也直接影響到剪紙藝術的發展。另外由于剪紙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太小,因此年輕一代也不愿意去學習傳承。上述狀況導致剪紙藝術處于一個瀕危的境地。那么,剪紙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保護和傳承創新呢?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從政府層面上,應對豫北剪紙進行保護、搶救和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從2002年開始由中國民間工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發起的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對豫北剪紙的搶救發揮了重要作用,命名了一批民間剪紙藝術之鄉,評出了一些國家級剪紙傳承人,并給予了適當的經費支持。如輝縣剪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輝縣的李愛榮被認定為國家剪紙傳承人,多次受文化部委派出國辦展覽、現場演示剪紙技藝;湯陰等縣被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其次,高校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創新方面也應該擔負起傳播和創新的責任。高校應該利用自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平臺,開展多項民間文化遺產的課題研究,培養民間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開設民間美術課程,加強民間藝術研究,在學術交流中開展民間藝術專題講座、現場展演、作品展覽和參觀考察等工作。最后,青年學生特別是年輕的藝術工作者,更應該擔負起民間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很多優秀藝術作品的創作資源都來自民間文化遺產。如剪紙藝術,從形式到內容,都有被用于裝飾、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等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成功案例,這不僅能使藝術設計別具一格,而且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傳承民間藝術的作用。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民間藝術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們應結合當代設計藝術,尋求諸如剪紙等民間藝術的傳承和創新途徑,這也是實現藝術設計民族化的必由之路。民間藝術是當代藝術設計的靈感之源,因此我們的藝術設計工作者應多了解民間藝術,多運用民間藝術資源,從而設計出好的作品,以更好地傳承民間藝術。
作者:楊遠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