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秸民間藝術發展現狀與傳承策略

時間:2022-04-13 09:03:36

導語:麥秸民間藝術發展現狀與傳承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麥秸民間藝術發展現狀與傳承策略

摘要:隨著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藝術品市場也逐漸興盛,黑龍江麥秸藝術這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以其環保性、手工藝性、永久保存性和自然樸素的藝術表現,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黑龍江麥秸傳統民間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枝獨秀,是黑龍江獨具特色地方藝術中的代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理清黑龍江麥秸藝術目前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對于探析黑龍江麥秸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傳承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黑龍江;麥秸民間藝術;發展現狀傳承策略

麥秸是指麥類農作物成熟后脫粒的秸稈,老百姓也叫它麥桿、麥根、麥草等。碾壓后的麥秸具有一定的韌性,在農村隨處可見用麥桿堆起的麥秸垛,麥秸歷來就是民間百姓取之不盡的材料,智慧的人們用其編織麥秸帽、麥秸墩、麥秸香包等日常手工藝品,麥秸材料與民間特有的文化融合就形成了麥秸民間藝術。麥秸藝術是中國漢族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包括麥秸工藝品和麥秸畫。以麥秸為材料,經過剪、貼、熨等工序和民間藝人的純手工制作,可以形成各種惟妙惟肖的形象與千變萬化的圖案。麥秸民間藝術是百花齊放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是漢族勞動人民創造力與智慧的結晶,由于麥秸是純天然用其制成的藝術品具有無毒無污、綠色環保等特點,在工業生產發達,環境污染嚴重的當代社會尤其應該得到繼續和發展。用麥秸制作成的藝術品可以保持多年的不褪色、不老化,有一定的收藏價值。2014年收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為一門具有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麥秸藝術在中國的南北方地區都有分布,北方黑龍江的麥秸畫比較著名,風格略有不同,北方以層次豐富的麥秸畫為主,南方主要以首飾盒,掛飾等小工藝品為主。探析麥秸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現狀及其在當今時代的傳承策略對保護我國民間藝術的價值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黑龍江麥秸藝術的制作工藝

麥秸在大多數人看來是草根一樣平常不過的物種,魯迅曾說“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但吸取自然的精華收獲麥穗之后的麥秸卻具有了韌性和獨特的金色,經過民間藝人心靈手巧的制作便形成了精美的麥秸藝術品。黑龍江麥秸藝術品的制作工藝并不十分復雜,首先是修整材料,選取圓挺、堅實、有光澤的原料,用剪刀將其頭和尾部都去掉,留下中間粗細均勻的部分,將麥秸中間劃開去掉里面的薄膜,壓成平整的條片狀材料備用,將麥秸片按顏色深淺有序地粘貼于紙上,形成麥秸紙并將其熨平,是麥秸藝術品的制作基礎。傳統的麥秸畫和藝術品是以麥秸本身的不同深淺的赭石、棕色、金黃色為主要色調,體現材料本身的色彩與質地之美。但現代的麥秸藝術發展出不同的染色,就需要為麥秸材料染色,將需要染色的麥秸用漂白溶液漂洗,再用水煮脫脂,然后才能放進燃料中染色,并保證其染色均勻。然后進入制作部分,將繪制的稿子在板料上留下印記,選擇合適的麥秸紙進行裁剪,沿著畫好的形狀均勻整齊地裁剪出各種形狀,粘貼于畫面之上,剪貼時要注意整體畫面的層次與協調,后期處理可用熨斗加熱熨燙加深局部色彩。制作時要突出麥秸本身的紋理,利用其橫、平、豎、斜的自然光澤使整體凸現麥秸材料的藝術價值。

二、黑龍江麥秸藝術的發展現狀

黑龍江麥秸藝術融合國畫和版畫的形象特征,剪紙和烙畫的技法,形成自然樸素、典雅大方的藝術特征。哈爾濱麥秸藝術可表現的藝術題材范圍很多如山水花鳥、人物生活、抽象圖案、建筑藝術等等。保持麥秸本來光澤和紋理外又不失藝術審美性,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麥秸藝術的黃金時代,曾是一張藝術名片,作為與各國友好往來的交換禮物,坐落于哈爾濱大成街上的工藝美術廠大樓曾是麥秸藝術品的生產制作中心,1965年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參觀工藝美術廠,并將一幅名為《素艷》的麥秸畫作為國家禮物贈送與柬埔寨公主,得到對方青睞。經歷過這一時期的老藝人回憶,當時的外匯訂單紛至沓來,應接不暇,有時為了趕訂單,工藝美術廠的大樓燈火通明要趕制到天亮。1971年民間藝人趙福萍應邀東渡日本,傳授麥秸民間藝術的制作技藝。由于黑龍江的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緊鄰俄羅斯,近些年來黑龍江積極發展與國外經濟的貿易往來,也為麥秸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帶來了契機,已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巡展和拍賣,深受大眾的好評與青睞。地方政府十分重視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的保護,積極舉辦各種展覽促進其發展。在2015年6月舉辦的中俄文化博覽會上,兩國的藝術進行交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中的麥秸民間藝術吸引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紛紛感嘆普通的麥秸經民間藝人之手也可化腐朽為神奇。2015年民間藝人高秋娟應邀參加毛里求斯文化節,將麥秸畫贈送給該國副總理,并成為中國駐毛里求斯大使館藏品。2015年4月黑龍江省委書記帶領考察團赴臺灣交流,將麥秸工藝畫贈與臺方作為紀念,麥秸畫傳承人馬文俠當場展示了麥秸畫的制作技藝。麥秸畫的傳承人馬文俠時至今日仍然堅守著麥秸傳統民間藝術的陣地,以傳統手工藝人的執著與守望的精神,續寫著麥秸藝術在現代社會的輝煌。2013年,馬文俠在哈爾濱建成了麥秸畫藝術展館,展館按麥秸畫以黑龍江的發展歷史為脈絡,劃分為三個主題展區:歷史的回顧、時代的記憶和龍江的輝煌。以不同時期的圖片和麥秸畫代表作品向現代的人們展示著這門樸素的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展館內不僅有麥秸藝術品的歷史珍藏,還有馬文俠及其團隊的現代麥秸創新藝術,如丁香系列、松江濕地系列、雪鄉系列、東北虎系列、建筑系列等都是以黑龍江壯美的北方景色為題材創作的麥秸工藝畫,使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黑龍江仍然綻放其藝術魅力。

三、黑龍江麥秸藝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藝術品市場也逐漸興盛,黑龍江麥秸藝術這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以其環保性、手工藝性、永久保存性和自然樸素的藝術表現,受到市場的認可,從老百姓的生活裝飾品升級到了藝術收藏品的行列。市場的需求激發了麥秸藝術品加工制作的企業出現,在政府和民間藝人的不斷努力下走出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從整體看仍然存在若干問題需要解決,理清麥秸藝術發展的問題是其能在當今時代繼續傳承的關鍵。

(一)形式單一

目前市場上的黑龍江麥秸畫藝術產品主要以傳統的麥秸畫為主,題材大多以寫實為主,其中也不乏一些出自傳承人和藝術家的精美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這樣的高水平麥秸畫工期往往很長,做工精美,顏色考究,售價當然就比較高。產品形式單一沒能滿足各種消費人群的需求,在黑龍江麥秸藝術品市場中售價便宜,容易攜帶,制作工期短,耗材少。并具有功能性的小麥秸工藝品比較少,在南方的旅游市場中則隨處可見如首飾盒、旅游紀念品和構圖簡單的小裝飾畫等麥秸制品。麥秸藝術品要想融入市場,就要考慮到普通百姓的需求,麥秸工藝不僅可以是藝術畫作,也可制作一些生活當中的小工藝品,這樣就使麥秸藝術產品從單一形式走向多樣化,滿足各種人群的需求,才是市場經濟的主導。

(二)缺乏創新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前進的原動力,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社會,誰掌握了創新能力誰就具有競爭力,我國政府也明確表明要建設創新性國家,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藝術本身就要將創新融入到作品中。黑龍江麥秸民間藝術品整體呈現缺乏創新性的問題,因為是民間傳承藝人的制作,所以產品一味地延續著過往的藝術特征,不能與當今時代同步。產品不能以創新設計吸引消費者,影響市場份額。

(三)人才短缺

人才是藝術發展的保障,黑龍江麥秸民間藝術的制作者是一部分的民間藝術傳承人帶領一些毫無藝術基礎的工人進行生產制作的,麥秸民間藝術缺乏人才培養的系統機制,缺乏具有藝術理念的年輕人才,大學藝術專業幾乎很少開設民間藝術課程,開設民間藝術課程也沒有涉及到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因此,黑龍江麥秸民間藝術面臨人才培養的問題。

(四)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

黑龍江麥秸民間藝術生產以零散的手工作坊或個體經營為主,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行業之間缺乏協作,小型的手工作坊不能實現產品從研發到生產銷售的產業鏈,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四、黑龍江麥秸藝術的傳承策略

(一)提高麥秸藝術品的創新能力

要使黑龍江麥秸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社會繼續傳承下去,就要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要想使其在市場上占領份額,就要提高麥秸產品的創新力,這個創新力包括技術的創新、產品設計的創新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首先,技術的創新是在保留麥秸傳統民間技藝的基礎上,開展新材料、新色彩、新工藝的研發創新,提高麥秸藝術品的現代審美特征;其次,是新產品的創新,除了麥秸畫以外,要開發一些既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設計感的工藝品,同時可為黑龍江的特色旅游產品增加亮點。也可使麥秸材料與其他材料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現代視覺感受,從單一形式向多元化發展;再次,是培養一批有創新思維的麥秸藝術人才隊伍,讓專業知識引領麥秸藝術的創新,中國民間藝術普遍存在人才斷層的現象,老一輩人逐漸老去,年輕的大學生卻不愿從事該行業,因此,應該積極推進高校藝術專業開展民間藝術的課程,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讓相關專業大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這門藝術,從而使其得到傳承。同時大學生也為麥秸產品注入新鮮的設計靈感,吸引專業教師和學者參與到麥秸藝術品的研發中,產品研發與科研課題結合,指明麥秸藝術品的發展方向,提高麥秸民間藝術品的創新力是實現其現代傳承的策略之一。

(二)增強麥秸藝術品的產業競爭力

是否有市場競爭力是一個產品能否發展的關鍵,增強黑龍江麥秸藝術品的產業競爭力要從樹立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形成產業鏈幾方面來分析。首先,樹立打造黑龍江麥秸藝術產品的特色品牌,無論哪個行業品牌給產品帶來的高附加值都是值得關注的,目前中國其他地區也有麥秸藝術,只是風格不同,因此,要提高具有自身人文地區特色品牌知名度。其次,不拘泥傳統銷售模式,大力拓展各種麥秸藝術的銷售渠道,以黑龍江的獨特地理位置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積極舉辦各種展覽會展銷會,并不斷提高展覽會的水平和層次,展覽同時銷售,打造民間藝術產業園區和特色街區。借助北方特色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市場,用時尚感強以及美觀又特色的麥秸藝術品占領旅游市場,通過網絡、媒體多方面拓展銷售渠道。再次,實現麥秸藝術品的規模化產業,使“產地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開發,打造產品研發、制作、銷售的合理產業鏈。樹立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和完善的產業鏈是增強黑龍江麥秸藝術品的產業競爭力的必要因素。而增強其競爭力是麥秸藝術現代傳承的重要策略。

總之,黑龍江麥秸傳統民間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技獨秀,在黑龍江有著長久的發展歷史,記錄著一代代民間藝術家的智慧,是黑龍江獨具特色的地方藝術中的代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理清黑龍江麥秸藝術目前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對于探析黑龍江麥秸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傳承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李菲菲 索繼明 崔云飛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妤.廣東潮州麥稈畫的產業化轉型與發展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3(24):51-52.

[2]劉娜.汝南羅店麥草畫的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及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