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業名稱革新

時間:2022-08-21 05:33:58

導語:藝術設計專業名稱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專業名稱革新

改革開放后,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逐漸興起,并從工藝美術轉變為藝術設計。由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以及西方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影響,促使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以及藝術設計教育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從工藝美術到工業設計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工藝美術領域經歷了一場歷時二十多年的變革。這場變革始于設計概念的爭論,繼而影響到了工藝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這場變革無論是在實踐領域還是在理論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沖擊著我國藝術設計,尤其是外來藝術設計理論和作品的不斷涌入,使得我國藝術設計和設計教育界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當20世紀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時,一場重大的藝術設計教學變革開始迅速蔓延開來,范圍涉及我國各大高等院校。其具體內容表現在“三大構成”作為設計基礎教學體系和“技術與藝術新統一”設計觀念的引入。“三大構成”的引入逐漸取代了我國長期推行的基礎圖案教學,彌補了我國以往基礎設計教20世紀末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名稱的變革徐芳李海源學領域的不足,為專業設計教學做出了良好的鋪墊,同時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新領域。最先把這一“構成教學”引入學校教育的是廣州美術學院。

“三大構成”是發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術與藝術新統一”觀念則是當時藝術設計行業的新設計原則。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在廣告、包裝、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面對時代的要求,工藝美術教育開始備受關注,其教育規模也隨著各類院校增設設計類系科而逐漸擴張,教學規模和系科建設迅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以廣州美術學院為例:1978年,其工藝美術系僅開設了4個專業,即裝潢、陶瓷、染織、磨漆。1986年,其工藝美術系已增設至7個專業,即裝潢、陶瓷、染織、裝飾、服裝、環藝、工業品造型。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藝美術逐漸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而與現代工業機器生產關系密切的工業設計概念開始在我國盛行,并逐漸取代了工藝美術的地位。工業設計崛起,使得設計的概念也被廣泛運用。我國引進工業設計概念是在改革開放之后,起初被稱為工業美術,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國工業設計協會在北京成立,標志著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新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期,我國學術界出現了關于工藝美術與工業設計概念的爭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業設計時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藝美術時代文明。”同時,廣州美術學院設計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設計發展上,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自應有適當的輕重關系。”因為“在當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工藝美術’與‘工業設計’都是兩條涇渭不同的設計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藝方式、密集型勞動生產的傳統工業產品設計,而后者則泛指大工業生產方式、機器制造的產品設計”。

工業設計和工藝美術概念的學術討論,雖然最終沒有得出一致的結果,但卻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概念及其內涵的關注。1992年7月,國家輕工業部頒布的《推進輕工業工業設計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增強輕工業企業工業設計意識,加速培養工業設計人才是搞好輕工業設計工作的關鍵。”①同時,《意見》還針對相應問題提出了七點改進措施,其中的第六點為“將‘工業設計’列為全國輕工業院校各專業的必修課;對已設立工業設計專業的輕工業院校(包括輕工業成人院校),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和教材的建設,加強師資資格的考核,優先從事所需教學設施;通過專業培訓,抓緊造就一批訓練有素的高、中級輕工業工業設計人才”。②這為藝術設計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此,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和系科,尤其是與國際接軌的工業設計專業開設的更為普遍。據資料統計,1991年初,全國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約為二十余所,而據1995年8月的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全國僅設有工業設計專業的理工科院校已達一百余所;1998年,這一數據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術院校、大部分理工類院校和師范院校以及部分綜合性院校。藝術設計院校就是這樣通過增加現代設計教育的比重及減少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調節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得我國逐漸從工藝美術教育向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過渡,其專業名稱也由原來的工藝美術轉換成藝術設計。原來開設工藝美術或工業設計系科的院校紛紛更名為設計學院或設計系,部分原來沒有開設這個系科的院校也開始增設設計系科。

二、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名稱的發展與變化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專業設置向著更加符合時展需求的方向發展。我國早在1963年就已經開始制定高等院校的專業目錄。1963~1998年的二十多年間,教育部先后四次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專業目錄》)。在這個過程中,我國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如下:1979年開設的專業有印染美術設計、陶瓷美術設計、書籍裝幀設計、裝飾壁畫美術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工業美術設計。1987年開設的專業有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染織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工業造型設計、漆藝、裝潢設計、工藝美術歷史即理論。1993年開設的專業有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藝設計、裝飾藝術設計、工藝美術學。1998年開設的專業有藝術設計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由此可見,藝術設計類專業數目從1993年的8個減少至1998的4個。《專業目錄》中把原來屬于工藝美術系科的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藝設計、裝飾藝術設計七個專業合并到藝術設計領域中,原來的工藝美術學也更名為藝術設計學,另外兩個專業則成為工學類下的二級學科,如工業設計歸入機械類,服裝設計與工程則歸入輕工紡織食品類。這個《專業目錄》的頒布標志著藝術設計這一名稱在我國設計界正式確立,從此取代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工藝美術專業術語。

《專業目錄》的頒發進一步拓寬了專業領域范圍,使得以往專業劃分過細、過窄的問題得到改善,培養目標也朝著培養厚基礎、強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方向發展。新《專業目錄》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與新《專業目錄》中藝術設計專業的名稱在理論上確立相比,藝術設計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則表現出了更加復雜的一面。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從本質上調整專業教學模式,各院校在教學模式、課程結構、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有些院校還努力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專業門類,以便得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