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創造性培養模式

時間:2022-04-20 04:21:29

導語: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創造性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創造性培養模式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地方戲曲作為一種傳統化的文藝形式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贛南采茶戲歷史悠久,其所獨有的民族特色旋律和客家方言結合的地方韻味、風趣豁達的語言、濃郁的本土氣息以及輕松自在的氛圍受到了大眾廣泛的喜愛。首先分析了贛南采茶戲人才培養期間存在的困境,之后對贛南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創造性培養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探究,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贛南采茶戲;人才;創造性;培養模式

戲曲藝術的直接呈現者是戲曲人才,相對于其他的表演藝術而言,地方戲曲人才培養更加注重通過實踐進行培養。俗話說“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難出個戲子”,培養地方戲曲人才的難度可想而知。地方戲曲人才不但需要具備有扎實的表演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創新性,如此才能夠真正展現出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戲曲所獨有的藝術光彩。

一、贛南采茶戲人才培養所存在的困境

(一)藝術市場萎縮,專業人才招生難度大

當前,我國戲曲市場逐漸萎縮,再加上社會偏見、經濟的發展等等原因,使得我國戲曲專業的招生難度越來越大。相較于上世紀90年代之前,如今戲曲專業無論是在招生生源方面,還是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天賦方面,都有著較大差距。再加上部分人員對傳統化的地方戲曲誤解以及偏見的情況,使得學生在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出現抵觸以及消極情緒,難以在專業學習上有所成就和突破。在這一大環境之下,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性戲曲人才在培養上存在發展困境。

(二)人才培養青黃不接,師資力量缺乏

人才是戲曲藝術傳承、發展以及繁榮的關鍵所在,然而優秀的人才又源于更加高質量的藝術教育。現階段,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培養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實困境,在師資力量上也存在較為匱乏的情況,某些地方院校依舊缺乏較為專業化的教學隊伍,即便有些學校建立了專業化的贛南采茶戲教學隊伍,但是伴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一些較為年老的教師在面對人才培養以及治學的任務時呈現出無力的感覺。此外,還有部分年輕教師由于缺少教學經驗以及教學素養低等原因,教學理念陳舊,教學專業水準低,教學手段也較為單一,這些都是導致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戲曲教學質量不高的一些原因。

(三)戲曲專業課程設置陳舊,教學體系落后

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設計工作當中,目前贛南采茶戲這一戲曲專業教學存在課程設置陳舊、課程標準單一以及教學體系落后的問題,戲曲地方特色表現不顯著。就當前高校專業情況來看,傳統化的地方戲曲專業大多存在專業調整以及被壓縮的情況,使得高校當中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設備、課程專業設置以及教學設備上過于輕視。在對專業課程進行設置期間,所采取的課程標準依舊較為老舊,無法充分體現出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戲曲所具備的地方特色,在課程設施當中課程拓展面較窄,在教學過程中依舊將教學內容限制在劇種知識以及表演技巧的傳授中,在課程設置中過于隨意以及片面,使得學生無法全面理解以及認識贛南采茶戲藝術[1]。

二、贛南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創造性培養措施

(一)重視基本功,增加舞臺實力

基本功一直都是藝術表演類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創造性的先決條件之一,贛南采茶戲的手、眼、身、法、步是戲曲表演者樹立人物的基本要素。因此,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將會影響到其在舞臺上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2]。因此,在教學期間必須強化青年演員基本功,對現有藝術院校學生練習基本功的大環境進行深入化改進。很多的學生日常過于輕視基本功鍛煉,對其必須強化學生的基本功練習意識,還可以邀請藝術當中成就較高的老藝術家以及贛南采茶戲傳承人訓練以及輔導青年演員,特別需要對尖子學生開小灶,對其進行重點性輔導以及加工,幫助其攻克自身存在的薄弱環節,針對性地提升學生藝術水平。在對學生實施藝術只是一對一輔導期間,還可以為優秀青年人才進行個性化劇目地制定,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為學生的成長搭建展示的平臺。

(二)挖掘規化戲曲資源,明確專業建設方向

在進行學科建設期間必須要始終以強化作曲以及作曲技術理論特色為核心,其他專業協調性發展,逐漸形成極具特色、優勢互補、專業性強的學科布局。對作曲以及作曲技術理論特色專業優勢進行大力發展,重點突出贛南采茶戲地方作曲特色專業發展,提升贛南采茶人才的創新能力。音樂學專業中包含有音樂制作、民族器樂等等專業,在建設學科專業期間,可以大膽研究和實踐戲曲音樂批評、民族器樂戲曲化教學以及以音樂制作的戲曲伴奏新模式等等教學內容,進一步突出贛南采茶戲地方性戲曲的辦學特點,在辦學方向上以及辦學思路上,更加明確學科主要發展方向,統一思想,創建人無我有的地方戲曲特色化辦學思路。

(三)整合資源,實現校內外互通人才培養模式

實現校內外互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對以往地方戲曲教育的辦學思路以及觀念進行轉變,在如今教育全球化時代背景之下,必須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資源以及先進化的教學理念實施贛南采茶戲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施,實現開放式辦學,在教學期間以國家經濟文化發展以及社會需求作為主要導向,對學科結構進行調整,進一步增加學科建設強度。其次,在培養贛南采茶戲藝術表演人才期間,需要始終強化各大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以社會的需求為基礎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和用人單位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讓用人單位成為高校在外的人才培養基地,借助實習以及實踐的環節,逐步整合社會資源,進行社會平臺的搭建。再次,還可以采取聯合培養模式,實現各大高校間的聯合培養工作以及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聯合培養工作。對于存在考研需求的學生可以實施校際聯合培養模式,學生除了可以得到校內培養之外,還可以聘請一些知名教授以及專家擔任合作教學導師,定期進行專業性指導,將學科發展動態介紹給學生,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3]。

(四)重創新,推動優秀原創作品的創作

高校有傳承以及發展傳統化戲曲藝術的歷史使命,在此基礎上,高校教學必須注重人才創新,不斷為傳統化的戲曲藝術注入新鮮的血液。比如在學科建設方面,必須建立健全教學、研究、創作等制度體系。在后續采取戲曲藝術創作實踐,充分展現學校教學水平以及科研成果,反映出各大高校當中的戲曲特色資源以及教學實力。同時,采取培養、輸出地方戲曲高端人才的方式,對贛南采茶戲劇中的藝術特色以及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強化彰顯這一傳統化地方劇種所存在的獨特魅力,進而讓贛南采茶戲能夠更好地延續和發展。

三、結語

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僅僅體現在國內的GDP水平上,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也充分體現著國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情況,也是國家綜合實力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伴隨著國家和地區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高校所面對的人才培養標準也越來越高,對地方性傳統戲曲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伴隨著新媒體以及網絡等行業的發展,文化市場間的競爭越發激烈,戲曲藝術市場所面對的危機也越發嚴峻。地方化戲曲藝術保護以及傳承工作的訴求極為緊迫,保持贛南采茶戲這一極具地方生命力以及人民生活色彩的戲曲藝術的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考驗,同時也是轉機,要求在人才培養方面運用創新性教學模式,培養出專業性強的贛南采茶戲藝術創新人才,勇于創新,為我國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以及戲曲藝術繁榮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樊鳳龍,馬艷.歷史人類學視域下贛南采茶戲的傳統與變遷[J].藝術百家,2020,(3):96-101.

[2]付佐勇.贛南采茶戲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問題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3):94.

[3]劉新陽,梁海燕.新興地方戲曲藝術人才培養與管理的有效途徑——以遼劇和海城喇叭戲為例[J].戲劇文學,2020,(5):120-128.

作者:歐陽劍 單位: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