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刻瓷藝術創作論文

時間:2022-11-25 03:58:35

導語:中國刻瓷藝術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刻瓷藝術創作論文

1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刻瓷作品是通過構圖、刻制、著色三個步驟進行的,刻制屬于中間環節。其技法直接關系到作品的優劣。如果刻制技術不精良、不到位,即使畫得再好,無法創作出好的刻瓷作品。因此,在進入創作之前,打好繪畫、雕刻基礎,是不可逾越的階段。即使進入創作階段,也必須不斷提高這兩項基礎素質。

2要不斷進行創造實踐

繪畫基礎與雕刻技術是刻瓷藝術的基本功,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基本功,則是想象力。有無想象力,是區分藝術家與匠人的分水嶺。缺乏想象力,就談不上創作。想象力是需要鍛煉的,即是從實踐中不斷地發現總結,經驗積累多了,提供想象的底子也就深厚了。刻瓷藝術創作的實踐活動,主要有臨摹和寫生兩種形式。臨摹與寫生是手段,創作是目的,藝術作品越有創造性,就越有生命力。通過臨摹、寫生,去奠定創作的基礎,去發現和區別,去體會,去感悟,去啟發靈感,去獲得創作的沖動。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沒有區別就沒有獨立。要從生活中捕捉感覺,從傳統中尋找語言,從創作中發現自己。這三者之間互為因果,缺一不可。刻瓷藝術工作者始終要把創造放在第一位。李可染先生講:“要精讀兩本書:一本叫做傳統,一本叫做大自然”。我們的刻瓷藝術家同樣如此,也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深入生活,深入社會,深入大自然,廣泛掌握一手資料。通過對這些原始資料的分析研究,加上藝術家的靈感物化,方能逐漸進入創作過程,也即是刻瓷創作的實踐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不斷提高刻瓷藝術的創作水平。任何藝術家都離不開實踐,只有通過長期不斷地創作實踐,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創作的關鍵是發現美、創造美。發現美是藝術家要具備的第一要素。刻瓷創作是關于塑造形象的藝術,也是刻瓷者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吳冠中先生指出:“畫家要具備描繪物象的能力,但關鍵問題是能否敏銳地捕捉住對象的美。”刻瓷工作者必須不斷擦亮自己的眼睛,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認識,為創造美提供營養,使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要有創作的激情

藝術源于沖動,沖動是創作的原動力。刻瓷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無論創作什么,都應有感而發。生活中的感受有贊美、有感傷、有柳暗花明、有陰晴圓缺,抓住這種感受并把它表達出來,這便是藝術創作。靈感、感受需要積累儲存,當有所感時,就應拿起畫筆記錄下自己的所“感”,不讓所“感”白白溜走,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這樣才能保持藝術家旺盛的藝術創作的敏感與沖動。創作的作品則是對自然及生命的理解和概括,是藝術家對內心世界的表白和期望。為了保持創作過程中的沖動,我經常告誡自己,要力爭做到像王羲之創作《蘭亭序》、顏真卿創作《祭侄文稿》那樣,想的是如何表達思想內容,而忘記怎樣用筆書寫。在構圖時,我只畫出大體布局框架,細節部分隨時按想象進行創作表達,這樣,刻瓷語言往往表達的更加生動。在創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創作的沖動,或者過于注重刻瓷技法,都無法產生感人的藝術效果。特別是后者,當你滿懷沖動進行創作時,一旦受到刀法限制,氣韻必然會受到阻隔,直接影響創作的效果。如我在創作《大海頌》時,將我親臨感受的激情直接在瓷板上進行創作,全神貫注地表現潮浪騰起下落時的方向、弧度、節奏與氣勢,忘記了手中的刻刀和表達的順序,刻刀隨著想象走,節奏隨著情緒沖動變,隨心所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里,我要講的是,刻瓷只是方法,不是目的,把強調控制刻瓷技術層面轉化為強調內容效果的藝術層面,不要做一個只懂使用刻刀的技術人,而要做一個會靈活運用刻刀,通過刻刀能表達情感的藝術人。

作者:昃愛紅孫亞飛單位:兆寶大師工作室